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

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1)

杨信芳和秦丹母女相认

“你手肘窝里是不是有颗痣?我就知道没记错!同样的位置我也长得有一颗。”4月24日下午,在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石坪桥派出所,秦渝夫妇终于和失散39年之久的女儿团圆。当看到女儿撸起衣袖露出记忆中熟悉的痣后,秦渝有些激动,一把扯开自己的衣袖,指了指同样位置,“年纪大了,我的这颗都模糊了。”

这场亲子别离跨越近40年

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2)

秦丹童年照

“10点30分,他们从家里带着丹丹来我们单位;10点42分,同事把丹丹接进单位;10点46分,同事把丹丹放下跟人聊天;11点,我得知丹丹不见了……”1983年1月12日,重庆潼南的秦渝、杨信芳夫妇不满3岁的女儿秦丹由亲戚带到杨信芳单位时失踪,虽是39年过去,但那一天的每一个时间点,杨信芳都清晰记得。夫妻俩找遍了县城里的车船码头,但没有找到孩子的踪影。

接下来的多年里,秦渝夫妇没有放弃过寻亲的努力,可线索就断在那里,他们无从突破。

秦渝夫妇最难熬的日子恰是四川德阳邹红幸福的童年时光。邹红大部分时光在四川农村度过,尽管普通农家的条件算不得富裕,可父母待她很好,若不是邻居谈话时偶然透出的端倪,她绝不会怀疑自己的身世。

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3)

夫妻俩当年从未放弃过寻找女儿

2006年,已为人母的邹红开始踏上寻亲之路。

然而她只了解到养父母是在1983年4月从四川蓬溪将自己抱养而来,再往前追溯,也没有更多信息。她尝试到蓬溪登过报、上过电视,仍是没有任何有效反馈。

事实上,蓬溪紧邻潼南,她离她的家乡不远了。

重逢机缘源自浓厚认亲氛围

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4)

“寻亲的路,往往比空间距离要遥远许多。”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刑侦支队民警张欣不无感慨地说,“去年的儿童节,我们帮助福建一个失散多年的家庭团圆,孩子走失后成长的地方离自己家乡不过70公里,但那次重逢花了足足31年。”

据了解,2018年,九龙坡区公安分局大力宣传公安机关在打拐促团圆工作中的成效,并通过新媒体矩阵公布区内采血点信息。针对辖区情况,石坪桥派出所结合“一标三实”工作,号召辖区失踪儿童家长来所采血。

彼时已在九龙坡区生活的秦渝夫妇来到石坪桥派出所,民警详细了解老两口的情况后,为他们进行了血样采集。

今年3月,邹红从四川德阳警方处得知,当地一对老夫妇在寻找一名年龄与自己相仿的女儿,赶紧来到德阳市公安局经开区分局进行采血比对,尽管最终未比对成功,但在当地警方掌握邹红的情况后,她的血样也顺利进入到全国打拐DNA系统数据库。不久后,经过数据碰撞,一条比对信息被推送到九龙坡区公安分局。

“比对上了!天大的好消息!”得知自己的血样与一名女子比对成功后,年近七旬的杨信芳激动得连续两夜没睡。在重庆市公安局刑侦总队的指导下,通过梳理分析、信息采集、比对核查、多警联动等环节,九龙坡警方确认,秦渝夫妇系邹红的生物学父母,时隔39年的分离即将结束!

警方呼吁相关人员尽快采血促团圆

被拐35年儿子找到现场认亲(再次看到女儿那颗痣)(5)

“这些年,一想到丹丹就会哭,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终于找到了,感谢警察同志和科研工作者,让我们一家团圆。”团圆认亲现场,杨信芳激动地说。

“一看就晓得是我爸妈。”失散多年的亲人相拥而泣。此次,重庆九龙坡警方与四川德阳警方通力协作促成团圆,既是川渝警务合作机制的又一大实战成效,更是今后工作的重要启示。

“如果亲子双方都已在公安机关采血,成功团圆的几率会增加许多。”九龙坡警方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团圆”行动的宣传力度,采取发放资料、向辖区群众讲解案例等方式,教群众如何辨别拐卖等行为,以及如何报警、保存证据等;动员群众力量查找被拐和失踪儿童下落,鼓励失踪被拐儿童父母和疑似被拐、身源不明人员到公安机关进行采血,帮助离散被拐家庭实现团圆。

警方呼吁,开展“团圆”行动需要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支持,请大家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疑似拐卖儿童犯罪案件线索,积极协助查找失踪被拐的儿童。同时,也请失踪被拐儿童的父母和疑似被拐人员主动到附近的公安机关刑侦部门,接受免费DNA信息采集以及相关信息补充完善等工作,警方将竭尽全力助力失散家庭早日实现团圆。

(文内人物除民警外均为化名)

来源: 重庆长安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