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

梦回红山

—一个收藏家的旅程笔记

陈逸民 陈莺

几回回梦中还红山,急吼吼驱车赴赤峰。

国庆前夕,我们一行,钱益中、韩连国,再加上赤峰和北京的朋友,日夜兼程,就是为了早日能够登上赤峰红山之颠,寻觅心中梦想的红山,寻觅红山文化的历史遗存,寻觅红山先民的迁涉踪迹。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3)

2 梦回红山

车窗外,晚霞映红了白山黑水间的崇山峻岭(图1),在不断颠簸中熟睡的我们(图2),或许已经梦想在红山上寻觅:脚下是一片荒芜,遍地散落的打击石器,偶尔露出地表的小件红山玉器,伴随着陶器,在晚霞下闪烁着并不耀眼的光芒。我们兴奋地寻找,热烈地讨论,这才是真正的红山,一个5000年前人类居住的地方。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4)

3 惊起了乌鸦

也许是梦到兴奋处发出惊人的呼噜,或者是面包车在颠簸中的轰鸣,惊得乌鸦在暮色中慌忙逃窜(图3)。这样的赶路对于一群一直生活在上海这座大都市的我们来说,实在是辛苦和劳累,要不是红山的诱惑、红山的召唤、红山的迷人,谁愿意在荒山野岭中不顾时辰地赶路。

红山,你真的值得我们为此辛苦为此劳累吗?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5)

4 恰同学少年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6)

6 远眺红山

远眺红山(图6),这是探讨和研究红山文化及其玉器的学者和爱好者们心目中的圣地。

红山文化——新石器时代叱咤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古代文明,因为没有文献记载,而使我们难以了解其历史的真实面貌。但是,红山文化的原始先民们却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中华大地上留下了自己的祭坛、女神庙、积石冢、石器和陶器,特别是以自己的玉器,记叙了自己鲜为人知的历史,把史前中华文明的灿烂篇章,留给了后人。这些以实物形态留存于史的真实记录,在地下等待了5000多年,默默地希望总有一天能为我们叙说红山古国辉煌的昨天。

谁有这么幸运,能够读到、读懂连孔子和司马迁都没有读过的历史?

内蒙古东部,老哈河支流英金河畔,有一座暗红色花岗岩构成的山体。山以色名,是谓红山;市以山名,是谓赤峰。

红色!给人鲜艳、耀动、诱惑的感觉。

红山文化!同样给人鲜艳、耀动、诱惑的刺激。

赤峰市红山,诱惑了一批又一批中外学者,他们纷至沓来,因为在这暗红色的山体中,隐藏着巨大的人类文化之谜。当然,他们还没有想到,红山古国的史册正在那儿静静地等待人们去翻阅。

日本人鸟居龙藏来了,法国人桑志华、德日进来了,瑞典人安特生也来了。他们挖掘洞穴,寻找石器、陶器。他们的研究和学术报告,使红山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址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他们已经徘徊在一个伟大发现的门口。还好,他们没有发现玉器,这里没有木纳而愚蠢的王道士守着敦煌整窟整窟的宝藏,辽西的山地和内蒙的草原以它们广阔的胸怀紧紧地拥抱着自己的宝贝,红山文化玉器还在静静地等着它们真正的主人。

上个世纪30年代,中国学者梁思永也来了。他和考古学家裴文中、尹达讨论了红山地区的文化遗存,提出了“红山文化”的设想。1951年,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在吕遵谔先生带领下发掘了红山文化遗址,并于1985年,在中国权威的考古杂志《考古学报》上,正式使用了“红山文化”的命名。

上个世纪的50年代,专家学者们研究了红山文化的石器、印纹陶器、彩陶,还研究了人体的遗骨,他们在正式的发掘报告中还没有提到玉器。从30年代起,另星出土的红山文化玉器还没有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因为没有正式的出土报告,这些闪烁着中华文明之光的玉器,散失在民间,被一些有识之士收藏,有的甚至飘流海外,珍藏在博物馆中。但是,这些玉器在当时却被人们作为商周玉器收藏和鉴赏。

神秘的红山文化玉器,最具代表性的红山文化标志,她们什么时候才能以真实的身份,倾诉红山的美丽、红山的神奇和红山的博大精深呢?什么时候才能向现代人类诉说石器时期人类的真实历史呢?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7)

7 红山国家森林公园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8)

8 在登山路上

当来到这神圣的赤峰红山时,国家森林公园的牌子告诉来访者(图7),这里已经是现代人类休闲游玩的场所。尽管有公路直通山顶,兴奋的我们还是选择爬山(图8),对红山的虔诚之心,会让人忘记疲劳。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9)

9 红山之颠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0)

10 从红山远眺赤峰市区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1)

11 红山上的岩画

在红山之颠留下难忘的记念(图9),在红山之颠眺望远处的赤峰市区(图10),如果不是知道这座不高的山峰曾经是5000年先民们生息繁衍的宝地,普通的游客还是会被这白山黑水间的风景所吸引,但绝不会在思想深处有着无比的激动和无尽的联想。我们寻寻觅觅,期望能在红山山间找到红山先民的踪迹,那怕是一件玉片、一块打击石器甚至一件陶片,遗憾的是,在考古工作者和红山文化爱好者几十年的寻觅下,很难发现点点滴滴的蛛丝马迹。正在我们失望之际,同去的当地爱好者带我们找到了一个令人兴奋激动的所在,红山上还留有红山先民的文化踪迹,这就是红山时期的岩画(图11)。尽管已经模糊,但它却是实实在在的遗存,在这个5000年前人类文明的踪迹之前,我们拍照、伫立、欣赏、思索!它也许在记叙一场狩猎的画面,也许是刻画一场祭祀的场景,在已经是森林公园的红山上,还能保留着史前文明的踪迹,让我们凭吊、解读和膜拜,实在让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红山文化爱好者无比兴奋和激动。

12 敖汉博物馆前

要看红山文化的文物,当然得到博物馆,而敖汉旗博物馆是我们这次红山之旅的必去之处(图12)。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2)

13 热心的馆长

在16年前的本世纪初,红山玉器尽管已经在玉器爱好者中声誉鹊起,但能见到出土红山玉器的收藏者还是不多,而这次参观敖汉旗博物馆,能见到一些红山文化的玉器,实在是我们心中的期盼,没有想到的是,更大的惊喜正在等待着我们,一个主流文博界的馆长-邵国田,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东北汉子,他不仅热心地向到访的红山文化爱好者热情地介绍馆藏的文物(图13),更是让我们近距离地观赏红山玉器。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3)

14 红山玉器

把红山玉器铺在桌子上(图14),面对着这些不需要隔着玻璃观看的出土文物,激动心情难以言表。更为激动的是,当我们怯生生地小声问道,可以拿上手看看吗?主人满口答应,只是叮咛小心,轻拿轻放,不要摔坏。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4)

15 上手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5)

16 玉猪龙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6)

17玉猪龙

捧着玉猪龙(图15),这是一件耳熟能详的器物,我们在图片上早已对它的颜色、造型和损坏情况基本了解,但拿在手中观看,实在是出发之前没有想到的可能,它的正面和反面(图16、17),说实在的,它分不出正面和反面,反正是两面的状况都把它照了下来。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7)

18 又一件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8)

19 放大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19)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0)

20\21 玉猪龙

又一件长嘴的玉猪龙(图18),也是敖汉旗博物馆的特有器物,也让我们捧在手中拍摄,它的各个细节(图19、20、21),观赏和拍摄,使我们对玉猪龙的器型、沁色、工艺、玉料和纹饰有了直观的全面的真实的了解,这比看100张图都有效的观察。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1)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2)

22、23 玉鹰正反面

图22的玉鹰也是红山玉器爱好者十分了解的一件玉器,它在各地展出时,只见其面而不知其背,拿在手上,正面反面(图23)随意看,这种惬意这种舒坦,不是身临其境,实在不能感悟。它的工,它的沁,它的纹饰,它的穿孔方式,使我们领悟到红山先民的非凡创造能力。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3)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4)

24、25 玉管之两面

图24和图25是红山文化的一件玉管,它不大,但作为教具却意义不小。它告诉现代人类,红山先民是如何在长圆柱体上钻孔?它也告诉我们,作为学术研究的先民遗物,最好的保存方式是保留它的原始状态,管孔中的泥团就是注解。

这种上手实物的长时间仔细观察,为我们父女后来的创作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准备。

当然,在上手观赏出土的红山玉器后,也有人暗中嘀咕,自己的藏品好像并不比这里的玉器差,甚至可能过之而无不及。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于玉器的判断还是眼学鉴定的领域,谁能说了算呢?!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5)

26 林西县博物馆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6)

27 王刚馆长在介绍

红山玉器器形(梦回红山)(27)

28 林西县的石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