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练习题(巧用旋转补形求面积)

巧用旋转补形求面积(2020年陕西西安第25题)

填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练习题(巧用旋转补形求面积)(1)

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常方法是将其通过割补变成规则图形。对于较为复杂的图形,也可先将其中较规则且比较容易求的部分与其余部分分离,重点解决较难求的部分。

求解几何综合题的思路究竟怎样才能找准,一直是教学中值得思考的问题,这首先要建立在认真读题的基础之上,从题目中每个条件出发去拓展延伸,触发回忆,形成知识网络,在这个过程中,并非都能一次性找到突破口,需要反复尝试,同时每次尝试不要轻易全盘否定,部分推导结果可能还会用于下一次推导,整个解题过程,也是对自我知识体系的一次全面测试。

题目

问题提出

(1)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BC,∠ACB的平分线交AB于点D,过点D分别作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则图1中与线段CE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探究

(2)如图2,AB是半圆O的直径,AB=8,P是弧AB上一点,且弧PB=2弧PA,连接AP,BP,∠APB的平分线交AB于点C,过点C分别作CE⊥AP,CF⊥BP,垂足分别为E,F,求线段CF的长;

问题解决

(3)如图3,是某公园内“少儿活动中心”的设计示意图,已知圆O的直径AB=70m,点C在圆O上,且CA=CB,P为AB上一点,连接CP并延长,交圆O于点D,连接AD,BD,过点P分别作PE⊥AD,PF⊥BD,垂足分别为E,F,按设计要求,四边形PEDF内部为室内活动区,阴影部分是户外活动区,圆内其余部分为绿化区,设AP的长为x(m),阴影部分的面积为y(m²).

①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②按照“少儿活动中心”的设计要求,发现当AP的长度为30m时,整体布局比较合理,试求当AP=30m时,室内活动区(四边形PEDF)的面积.

填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练习题(巧用旋转补形求面积)(2)

解析:

(1)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E=DF,同时∠ACB=90°,DE⊥AC,DF⊥BC可知正方形CEDF,于是和线段CE相等的线段有三条,分别是CF,DE,DF;

(2)由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得到∠APB=90°,因此和前一小题极为类似,仍然可得正方形PECF,而新增的弧PB=2弧PA,我们观察它们分别所对的圆周角,即∠PAB=2∠ABP,而它们恰好又是Rt△ABP的两个锐角,所以∠ABP=30°,可求得AP=4;

现在图中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就很多了,我们取其中一个,Rt△ACE,设CE=a,则AE=√3a/3,AP=√3a/3 a,得方程√3a/3 a=4,解得a=6-2√3,即CF=6-2√3;

(3)直径AB所对的∠ADB和∠ACB均为直角,而CA=CB则告诉我们圆内有两条相等的弦,于是它们所对的∠ADC=∠BDC,这又回到了前面两个小题中的角平分线条件了,即CD平分∠ADB,所以我们同样可证明正方形DEPF;

①再来看阴影部分,其中直径AB的上半部分容易求,△ABC本身就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为70m,所以它的面积为1225m²;

剩下的△APE和△BPF面积如何求?

先做前期准备,AP=x,BP=70-x,仍然设正方形DEPF边长为a;

失败尝试一:分别求它们的两条直角边,显然△APE∽△PBF,利用比例线段表示出AE=ax/(70-x),BF=a(70-x)/x,结果表示出来的解析式非常复杂,虽然可以消掉参数a,但不符合要求;

失败尝试二:用△ADB减掉正方形DEPF似乎可行,仍然利用△APE∽△PBF∽△ABD,表示出AD=70a/(70-a),BD=70a/x,得到一个更为复杂的代数式,不符合要求;

经过这两次失败尝试,发现直接用三角形面积公式表示这两个三角形面积有困难,因此寻思如何将它们转换成较容易求面积的图形,这时再次看到正方形DEPF,联想到“手拉手”模型,何不将△APE绕点P旋转过来呢?如下图:

填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练习题(巧用旋转补形求面积)(3)

过点P作PG⊥AB,交BD于点G,我们可得△APE≌△GPF,现在再来看△BPG,这也是个直角三角形,并且PG=PA=x,BP=70-x,所以它的面积为1/2(70-x)x=35x-1/2x²,所以y=1225 35x-1/2x²;

②利用前面的探索结果,我们来求正方形DEPF的边长a,仍然观察△BPG,现在知道PG=AP=30m,BP=40m,可求出BG=50m,即它是一个三边之比为3:4:5的直角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可利用相似三角形或三角函数来完成计算,△BPF三边之比也为3:4:5,因此可求出PF=24m,最后得到正方形DEPF的面积为24²=576m².

解题反思

这三个小题均出现了直角三角形中,直角的角平分线构成的正方形,基于这个模型,逐步拓展,加深难度。

对于正方形中的手拉手模型,仍然是常见题型,在第3小题的两次失败尝试中,我们发现失败的原因无一不是依靠“死算”,硬是要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结果得到了一个无法简化的复杂代数式,当然,不经历这种失败,最终也不会去进一步思考有没有其它方法,从而想起转化拼接,再联想旋转全等。

这样的失败尝试,在平时教学中不妨让学生多体验,部分学生执迷于用代数方法计算,认死理,俗称“死算”、“硬算”,在数学学习中并不可取,吃过几次亏,再反思几次,方法才能变得灵活,这些经验,刷题是出不来的,要靠悟。

爱数学做数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