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夏日遐思(踔厉风骚咏长歌)

黄石文坛刘家云的随笔夏日遐思(踔厉风骚咏长歌)(1)

踔厉风骚咏长歌

——读刘凡君长篇小说《大山深处》

陈显明

重庆作家、巴南作协主席刘凡君的长篇小说《大山深处》终于付梓,与读者见面了。读罢这部饱含作者心血、熔铸作者信念、张显作者创作才智、技巧的长篇。

首先,他放弃了原稿中选择一天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来构建故事主杆的写法,回归到三线建设的勘查、初创、重大产品研发等等现实生活中结构故事,这样,情节就趋于完整了。

其次,他确定了以年轻的女技术员李嘉敏为主要人物,围绕着李嘉敏来纺织人物关系,带出了李嘉敏的同学欧阳、钟盛华,老一辈王江北与钟卫国,以及她的丈夫黄满江、其他人物沈国金、韩东平、李明德、雷光远等。这些人物也都写得有个性,有年代感。通过这些人物,读者能感受到一代人的创造与奉献。他们以勤劳和智慧推动着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时代的魅力在这些人物身上得到体现。作者始终将笔墨集中在主要人物的塑造上。李嘉敏是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她命运的一波三折和国家的时代风云、行业的际遇变迁紧密联系在一起,她是那个不平凡年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小说通过丰富的情节和细节,展现他知识女性的性格,展现她的直率真诚。许多情节体现世情小说特色,写出了世道人心的变化,也使作品有了人间烟火气和生动的可读性。作者将这些烙印熔化到事件的肌理里,表现在具体的工作进程中,使作品人物在浓郁的时代背景下,一步步完成人格塑造。

第三、也是重要的一点:增加了一些重大情节,或者调整了部分人物关系,使故事更丰富,更有利于人物形象塑造。如增加了研发装甲车这一重大项目,让李嘉敏在这一活动中有了用武之地,比较丰满地塑造了一个年轻有为的女企业家形象。如虎虎之死,如将残疾人李兵的故事运用到小说中,都是成功之例。

第四、在交待相关背景、环境时,也由故事或人物活动中带出来,水到渠成,不生硬嫁接。如在洞中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如广播事件的发生、调查、处理,如黄满江与李嘉敏的夫妻关系,如雷光远的嫖娼与以权谋私,如几个年轻人的跳槽离去等,都很自然。

在人物对话等叙述中,摒弃了过去不问场合、不顾身份等说出一些与场景、事件相关的话。使人物语言成为塑造人物手段之一。其中,李嘉敏的几次讲话,都写得声情并茂,感人至深。

在《大山深处》里,我们能看到深刻的时代烙印,看到作者对时代深入而又体贴的描摹。小说的基本创作手法是现实主义的,尤其是对历史的客观态度,显示了一个作家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同时,作品中有诸多现代小说元素,特别是人物心理的摹写,大大丰富了小说内涵。因此,《大山深处》的丰富性是多种元素合力构成的结果。它为三线建设题材小说创作提供了新的经验,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

概言之,刘凡君用现实主义方法书写厚重历史,创作态度是严谨的,走的路子是正确的,取得成功也是必然的。

二、熟练运用小说创作技巧

任何文体的创作,都有其客观规律所遵循。遵循就宜讲究其技巧。长篇小说创作的技巧,大的方面说有以下几方面:小说的结构;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当然还包括故事的叙述等等。这里重点说说刘凡君在《大山深处》中的小说的结构;人物的塑造;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

刘凡君的《大山深处》的结构值得称道。《大山深处》虽然属于宏大叙事,但他不可能将三线建设从头至尾全方位多角度叙写,故他只选择了企业面临改革、拆迁、转产等关键时段的内容,来反映军工企业重振昔日雄风的状况,只有选择板块式来结构故事情节。

关于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小说中重点写了李嘉敏、欧阳、钟盛华,及他们的后辈的企业生活。刘凡君把相当多的笔墨,花费到了以李嘉敏为突出代表的一群军工人日常生活的展示与描写上。举凡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乃至于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都以非常细腻的笔触,进行了真正可谓是鞭辟入里的生动书写。

环境的描写。《大山深处》有几场重场戏,它的发生发展结局都与环境有关。如职工们在会场外聚集,要求厂领导作出合理解释的场面,写得声势浩大、紧张有序。如在山洞中排除险情等。其他诸如女工们演出的场景、工人住宿环境的描写,都栩栩如生。

刘凡君小说的语言,虽然离这些要求有一定距离,但准确地运用书面语言,兼收并蓄群众语言和俚语、俗语,表达出言简意赅的意蕴,这是难能可贵的。这里不举例赘述。

三、值得深究的问题

刘凡君是第一次创作长篇小说,尽管取得了好的效果,也积累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但就这部长篇小说来说,还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首先是反映生活、反映现实的深度不够。其次,人物的性格特征不突显,就主要人物李嘉敏来讲,除了她的能干外,其他的性格不明显。再次,小说的故事情节设计不紧凑,伏线的设置,悬念的酝酿不够。没有大的波澜起伏,没有让读者不一口气读下去的吸引力。

还有语言风格的统一问题。有的地方用方言俗语,有的地方用很“文雅”的书面语,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征。

作者简介:陈显明,业余作家。 2008、2010两年度中国作协重点作品扶持作者,出版长篇小说《大拆迁》《农民代表》《杨沧白》《战俘营》《硕鼠计划》等八部。中短篇小说、散文若干,计450多万字,多次获全国省市奖。小歌剧《迎春官》获全国一等奖,电影剧本《战俘营》获重庆市提名奖,电影剧本《凤鸣木洞》获重庆第八届重影杯征文三等奖,摄制后,获得第十五届世界民族文化节优秀电影提名奖、优秀音乐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