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为什么立赵构(历史上今天1127年6月12日)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同父异母弟,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生,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进封康王靖康之变时,赵构曾作为亲王出质金营,据说他曾因射箭连中,加上在金营镇定自若,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是将家之子,于是遣还换质后来得知赵构确实是皇子后,金人无比后悔,立即派军队去追赵构而赵构因奔走疲劳,正在一座庙里熟睡突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提醒他说:“金人追赶将至,快逃走,已备马在门外”赵构惊醒过来,看到月光下果然有一匹马,于是就乘骑这匹马渡过了大河渡河后,发现马不能动了,变成了一匹泥马,原来就是庙中的泥马这就是著名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南宋为什么立赵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南宋为什么立赵构(历史上今天1127年6月12日)

南宋为什么立赵构

赵构是宋徽宗第九子,宋钦宗同父异母弟,大观元年(1107年)五月生,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进封康王。靖康之变时,赵构曾作为亲王出质金营,据说他曾因射箭连中,加上在金营镇定自若,金人怀疑他并非皇子,而是将家之子,于是遣还换质。后来得知赵构确实是皇子后,金人无比后悔,立即派军队去追赵构。而赵构因奔走疲劳,正在一座庙里熟睡。突然,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神人提醒他说:“金人追赶将至,快逃走,已备马在门外。”赵构惊醒过来,看到月光下果然有一匹马,于是就乘骑这匹马渡过了大河。渡河后,发现马不能动了,变成了一匹泥马,原来就是庙中的泥马。这就是著名的“泥马渡康王”的故事。

宋高宗赵构半身像

“泥马渡康王”当然是子虚乌有、荒诞不经,不过是赵构当上了皇帝后,为了显示“君权神授”,与身边的谋臣编造出来的传说。自古以来,开国帝王都有着不同寻常的传奇,比如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据说他出生时身带异香,三日不散,因此小名叫“香孩儿”。

不管“泥马渡康王”的真实性如何,赵构确实是相当幸运的。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金兵入侵,宋钦宗派弟弟赵构出使金营,负责割地求和事宜。赵构之前已经有一番在金营当人质的离奇经历,亲眼见识了金兵的凶狠和残暴,而代替他的人质肃王赵枢已经被掳北上,今生今世大概都无法回到中原。由此可以推断,赵构其实并不情愿接受这项使命,亲王去求和,与羊入虎口无异。但形势所迫,赵构还是出发了。他刚出京城,金兵便渡河南下。赵构反而因此逃过一劫。宋徽宗总共有三十一个儿子,皇位之所以幸运落在赵构身上,仅仅因为他是唯一逃过大难的皇子。否则,皇帝无论如何是轮不到他头上的。

赵构到达磁州(今河北磁县)时,为知州宗泽和当地百姓所留,后来知相州(今河南安阳)汪伯彦来邀,又前往相州。闰十一月,金兵围攻汴京开封(今南),宋钦宗派人持蜡书至相州拜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同时拜知中山府(今河北定县)陈遘为元帅,汪伯彦、宗泽为副元帅,要求赵构尽快召集河北兵马,入卫京师。但赵构得到了兵马大元帅的头衔后,只派少数军队南下,而他自己却率领大队兵马逃至大名府(今河北邯郸),随即又逃往东平府(今山东东平一带),继而再逃向济州(今山东巨野)。在逃亡途中,赵构和大臣们就在寒冷的旷野中烧火做饭,一起在茅舍下就食。在颠沛流离中,赵构深切体会到饥寒交迫的滋味,只是这并没有激发他的斗志,反而让他更加消沉,产生了畏金如虎的心理。

就在赵构只顾自己逃命的时候,开封失陷,徽、钦二帝被俘虏。之后,金人立张邦昌为楚帝,然后撤兵北归。金兵一退,开封军民和朝廷旧臣即不再拥戴张邦昌,同时各路“勤王”兵马纷至沓来,声讨张邦昌。张邦昌只得迎元祐皇后入宫垂帘听政,并迎奉康王赵构。靖康二年(1127年)四月,元祐皇后手书至济州,劝康王即帝位。五月初一(1127年6月12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登基,是为宋高宗,由此建立了南宋政权。

宋高宗赵构全身像

尽管“泥马渡康王”的故事加强了宋高宗即位的正统性,但他这个皇帝当得并不轻松,内心深处对金人十分恐惧。当时金国的两大主将完颜宗翰(即粘罕)和完颜宗望(即斡离不)发生了意见分歧,完颜宗翰主张入主中原,完颜宗望主张见好就收,两人争执不下。宋朝老将宗泽时任东京留守、知开封府,几次力请宋高宗还都汴梁,利用金人内部意见不一的时机,大举渡河,图谋兴复。但宋高宗早被金人吓破胆,死也不肯回到汴梁。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个时候,跟随宋徽宗北上的大臣曹勋从金国逃回应天府,晋见了宋高宗。曹勋献上了宋徽宗亲笔书写的半臂绢书,还有他本人写的《北狩见闻录》一书,该书记录了从随宋徽宗被俘入金营到北迁燕山前的亲身见闻,起自靖康二年(1127年)二月初七,迄于同年六月。宋高宗看着这些血泪之书,不但没有激发出抗敌的勇气,反而生怕重蹈靖康之变的覆辙,不顾朝臣们的反对,坚持将朝廷从南京应天府迁到更为安全的扬州。

在金军进逼下,他南徙扬州、建康、杭州、越州等地,最终在绍兴八年(1138年)正式定都临安(杭州),称行在。在此期间,他一面任用岳飞、韩世忠等抵抗金军和伪齐,一面任用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负责对金媾和,最终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冬达成绍兴和议,以放弃旧疆和对金称臣纳贡为代价,奠定了南宋在淮河、秦岭以南的偏安局面。同年,削诸将兵权,并杀岳飞,此后长期委任秦桧为相,维持对金媾和路线。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在金海陵王完颜亮南侵失败后,赵构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自己作为太上皇帝退居德寿宫,颐养天年。

宋高宗赵构行书赏析《赐岳飞批剳卷 手敕》

赵构驾崩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享年八十一岁,庙号高宗,谥号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葬于永思陵。 他精通书法,善真、行、草书,引领南宋书风。著有《翰墨志》,传世墨迹有《草书洛神赋》等。

传世墨迹《草书洛神赋》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