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

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1)

每次看《诗经》都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明明很多诗词的意思都是一样的,表达的感情都是相似,但是每一篇诗文却带着不同的感情,每一篇都是值得反复琢磨和研读的。

《诗经 周南 卷耳》借着女子的等待心焦以及丈夫归来的心切表达对丈夫的思念和对团聚的期待。虽然后面的章节是丈夫急切的归家的样子,但是我自己更愿意将其理解为,是女子在路边等待中,对丈夫正在归来的想象。

但是最近再读这首诗的时候,透过这首诗,对战争有了理解和认识。战争的背后除了保卫家国的大义之外,带给人们最多还是生离死别。

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2)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卷耳》这首诗是充满无奈和急切的。不管是因为“嗟我怀人”而“置彼周行”,还是“我马瘏矣”、“我仆痡矣”到“云何吁矣”,都带着迫切的想要归家的心情,但是经历千难万险,却只能“吁矣”。在这声声叹息中,带着万千无奈的绝望。

《诗经》中有很多征战相关的诗词,每首诗词都描述想要归家的心情,但是我从来没看到过结局,完美的美好的温馨的戍边士兵回到家乡的结局。

这让我想起了那句诗“古来征战几人回”。战争是残酷的,也是无情的。可是抛开战争对家国的重大意义,单纯从战争带来的创伤上来讲,不管是什么缘由的战争,造成的结果无非是万千家庭的破碎。父母会失去儿女,孩子会失去庇佑。

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3)

在战争的世界中,所有人都是不安定的,带着无限的绝望和悲伤,会有天大地大无处为家的绝望。想起曾经看过的关于二战的电影《钢琴师》,只看过一次,终生难忘,并且拒绝看第二次。

那部影片关于战争的讲述很平淡,可是看到钢琴师无处为家,不敢深深地入睡时,随时做好逃命的准备时,心里一片荒凉,带着对当时发动二战的国家的仇恨和愤怒。虽然我身在和平年代,但是通过电影,能看到那个战争年代的凄凉和绝望。不管什么时候,战争的发起国家还有发起人员都不值得被原谅。

我想除了狂热分子,没有人是喜欢战争的。

《卷耳》中等待丈夫归来的女子,一直在痴痴地等,希望战争结束,丈夫归来,家人团聚。

虽然最后也没等到。

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4)

想起半城烟沙中的歌词

半城烟沙 兵临池下

金戈铁马 替谁争天下

一将成 万骨枯

多少白发送走黑发

半城烟沙 随风而下

手中还有 一缕牵挂

只盼归田卸甲

还能捧回你沏的茶

对待战争,所有人都是无奈的,但是为了保护国家,守护家人,也必须义无反顾的加入战争中。

经历战争的人最希望的还是平静的生活吧。就像歌中所唱的,只盼归田卸甲,还能捧回你沏的茶。毕竟,战争是死神的狂欢。

古文送儿求学(卷耳爱妻家中盼君归)(5)

虽然希望世界和平听着是一句很空的话,但是这是很多人心中最真挚最单纯的希望。

我很庆幸,我生在一个和平年代、和平社会,与现在发生动荡的地区和国家相比,现在生活中的一些困难和不公平又算得了什么呢?最起码我不用饿肚子,也不用担心看不到明天的太阳,更不用想会不会有子弹从我脸颊飞过,让我距离死神更近一步。

我很幸福,所以,没有理由不去奋斗和努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