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

文学作品里形容马的例子很多,仅一部《三国演义》里就有很多关于马的经典描写,举三处例子:

1、写赤兔马的迅疾,有关羽斩颜良一段,颜良正在骂阵,“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首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也就是说,关羽能做到斩名将于瞬间,全靠无双胆略与马快,两军阵前在不知不觉中已到眼前,何等之快!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1)

(快马的关羽)

2、写刘备的“的卢”马,补人“眼下有泪糟,额边生白点”断定“妨主”,就是谁骑谁倒霉,后来,刘备为蔡瑁所追,纵马跃入檀溪,“马前蹄忽陷,浸湿衣袍。玄德乃加鞭大呼曰:‘的卢,的卢!今日妨吾!’言毕,那马忽从水中涌身而起,一跃三丈,飞上西岸”一跃三丈什么概念呢,魏晋时期的一尺大约合现在的24厘米,一丈十尺,就是240厘米,三丈就是720厘米,也就是说,这马一这一跳,跳了7米多远,在水中跳这么远,不是飞,又是啥?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2)

(连环画里的《马跃檀溪》)

3、写赵云长板坡救阿斗,有一处“背后张郃赶来,不想趷跶一声,连马和人,颠入土坑之内。张郃挺枪来刺,忽然一道红光,从土坑中流起,那匹马平空一跃,跳出坑外……”于是,赵云从此成名。这里说的一道红光,作者是说阿斗的真命天子之气,神话了,但足见马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现代小说里也写马,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偶然之间在草原驯服了一匹小红马,结果在一次长途奔跑之后,发现那马的肩胛骨处竟然渗出了鲜血,一生驯马无数的韩宝驹跟郭靖说“这不是血,是汗……这是一匹十分宝贵的汗血宝马啊”,金大侠紧接着论证这马的的出处,韩宝驹又说“我曾听先师说道,西域大宛(注意这个字念yuān)有一种天马,肩上出汗时殷红如血,胁如插翅,日行千里,然而那只是传说而已,谁都没见过……”郭靖有这个马很重要,等于给男方配了最迅疾的交通、逃生工具。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3)

(大宛马)

注意,郭靖这匹马,正宗的学名,韩宝驹说了是“大宛马”的一种,所谓的大宛是古时西亚的一个国家的名字,历史记载,此地的确产汗血宝马,汉武帝时曾经派人去购买,但遭拒绝,汉武帝最终干脆派李广利为将占领了大宛,后来就让大宛国长期供应汗血马。郭靖的那匹汗血宝马,其实跟汉时说的这个汗血宝马是一回事儿,郭靖是宋代的故事了,想必宋代也应当有汗血宝马输入中土,金庸先生只是把历史知识用到了小说里罢了。

到唐初之时,中土国力昌盛,大宛马还被供入中土,杜甫曾经有一首诗写大宛马,诗题叫《房兵曹胡马》,全诗如下: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4)

(汉朝时大宛的地理位置)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所谓的兵曹,是指 兵曹参军,唐代官名,辅佐府的长官管理军事。大概杜甫在漫游齐赵的一段时间内遇到了房兵曹骑乘的一匹大宛马,于是写了这一首诗。

我们已经说过,杜甫在参加完一次科举未中之后,曾经在齐赵地区漫游过一段时间,这段时期,他衣食无忧,飞鹰走狗,裘马轻狂,正是青年书生意气之时,胸中大志凌云,前面读的那首《望岳》也是这一段时期的作品,这个时期,他还想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呢。

杜甫由家族历史影响,他是一心一意要做官的(他的祖先多半充当过太守、刺史、县令一类的官吏),更何况,当时正处开元盛世,他当然没有想到自己的后半辈子会那样度过,在当时,他是踌躇满志的,就算写一匹马,表达的也是他自己的胸臆。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5)

(郎世宁画里的大宛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在中国古代泛称北方边地与西域的民族为胡,胡马即产于这些地区的马。马的骨头棱起,就好像刀锋一样。这匹马叫大宛马,马的骨头棱棱硬硬,就像刀锋一样,其实就是这匹马的骨骼劲挺。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批:割,削的意思,竹批指马的两只耳朵象斜削的竹筒一样竖立着。我们常用蔫头耷耳来形容精神不振,对于马来说,耳朵直立,有精神,这是好马的标志;后一句,风入四蹄轻,其实就是四蹄生风,但杜甫善于炼字,一个“批”足见样貌俊伟,一个“入”字极见奔跑迅疾,马的神采已经如在眼前了:马的两耳如斜削的竹片一样尖锐,跑起来四蹄生风,好像蹄不沾地一样飞了起来。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6)

(五代南唐 李赞华《鞍马图》)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无空阔指任何地方都它能奔腾而过。托死生指把生命都交付给它。没有地方是这匹马不能去的,骑上它真的可以把性命都交托给它。“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骁,指勇猛,腾,指快捷,跑得快得像飞一样。万里,这里基本代指天下,有这样勇猛迅捷的马,真的可以驰骋万里,横行天下了。

唐诗三百首赏析王维(唐诗闲读骁腾有如此)(7)

(奔马)

杜甫的写诗时的炼字功夫不用多说了,他是在诗的规则里把诗写得最扎实的诗人,我们不用去夸他的诗了,只说这首诗之外的人格相关点,写这首诗时,是开元二十八年或者二十九年,总之这个时候,杜甫还一腔书生之气,正在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正当年青人热情奔放,劲头正足的时间段,等到他在长安蹭蹬十年,乃至后来衰残江湖时,他是万万写不出如此风格飞扬的诗的,诗是跟人相关的,所以他笔下的马是“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的,我们可以向后推,看李贺写马时说的“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固然可以说有点意气,但“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瘦骨嶙峋的马,但是很有风骨,就基本上成了李贺自己形象的写照了。

(【唐诗闲读】之128,图片源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