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

通信历史连载62-“巨大金中华、烽火普天下”之中兴通讯的历史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

中兴半导体-中兴维先通-中兴新通讯-中兴通讯,1985年-至今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

1981年:航天部要求西安691厂跟进研究计算机芯片(半导体技术)。691厂技术科长侯为贵被派去美国商业考察,引进相关技术。归国后的侯为贵带人到深圳筹备开设“窗口”企业,“外引内联”求发展。

1985年2月7日:西安航天691厂、香港运兴电子贸易公司、长城工业深圳分公司共同出资在深圳创立深圳市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691厂占股66%,691厂的技术科长侯为贵担任总经理。命名“中兴”,第一:航天691厂为中方企业,港资企业为运兴,各取一字为“中兴”;第二:“中兴”暗含中国兴旺。“当时没有基础,资金又不多,只能从来料加工开始。我们先后做过小线路板、电话机、电子琴、吹风筒、电子表,反正只要能赚钱,有来料加工的活,什么都干。”。1986年100人收入35万加工费。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5)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6)

1986年6月:中兴和陕西邮电器材一厂合作研制68门模拟空分用户小交换机。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7)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8)

1987年7月:中兴第一款自研产品ZX-60小容量模拟空分用户交换机诞生。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9)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0)

1989年11月:与南京邮电学院合作,中兴500门用户数字程控交换机ZX500通过航天部的技术鉴定,被认定为具有自主产权的国产化第一台数字程控交换机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1)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2)

1991年:适应我国农话C5端局数字化改造的小容量数字局用交换机ZX500A研制成功,当年销售额6000万,次年突破1亿元。

1992年10月23日:以侯为贵为首的中兴核心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共39人,以个人集资的方式成立深圳中兴维先通设备有限公司(中兴维先通)

1993年3月:中兴维先通与691厂、深圳广宇工业公司共同投资创建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中兴维先通承担经营责任,两家国有企业不参与运营。中兴成为了国内第一家“国有控股,授权经营”(国有民营)的企业

1993年4月29日:深圳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工商注册正式成立

1993年8月:侯为贵第一次提出中兴通讯的核心价值观互相尊重,忠于中兴事业;精诚服务,凝聚顾客身上;拼搏创新,集成中兴名牌;科学管理,提高企业效益

1993年10月:中兴南京研究所成立,研制大容量局用数字程控交换机。

1994年5月:中兴2500门数字用户(专网)程控交换机ZXJ2000A研制成功

1994年8月:中兴上海第一研究所成立,以无线和接入为主要研究方向。

1995年3月:中兴南京研究所开发的ZXJ10万门大容量数字局用交换机开通实验局。11月,ZXJ10在邮电部组织的专家评审中,被认定为“目前能与国际一流机型相媲美的最好机型”。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3)

1995年:成立上海研究所,在移动通信、接入、SDH传输进行预研。侯为贵做出“优先做GSM,但也不放弃CDMA”的决策。

1995年:中兴员工史立荣单枪匹马到日内瓦电信展参展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4)

1996年:成立IC设计部,开始芯片研发。

1995-1996年:中兴提出发展战略的“三个转变”:

  • 产品结构从单一的交换机设备向多元化产品转变;
  • 目标市场从农话市场向本地网、市话网扩展;
  • 由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拓展。

中兴启动GSM、CDMA、路由器、光传输、智能网等一系列新产品的研发,正式开始国际化征程。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5)

1997年5月5日:中兴新联合中国精密等九家公司作为发起人签订《发起人协议》,以募集方式设立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1997年11月11日: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工商执照正式成立

1997年11月18日:中兴通讯在深交所上市挂牌交易5850万股,市值4.4亿。中兴职工2700人,1996年收入3亿,1997年预测收入6亿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6)

1997年:发布《中兴企业文化细则》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7)

1998年8月: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8)

1998年10月17日:获巴基斯坦交换总承包项目,金额为9700万美元,是当时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在海外获得的最大一个通信“交钥匙”工程项目。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19)

1998年:成立手机产品部。设立美国研究所(新泽西、圣地亚哥、硅谷3家)

1998年:年收入首次突破40亿元,被称为中兴历史“最无忧无虑的一年”。

1999年:推出国内第一款自主研发的全中文双频手机-ZTE189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0)

1999年:推出GSM900/1800移动通信系统;与南斯拉夫BK集团签订2.25亿美元GSM移动通信设备合同-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SM移动通信产品首次出口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1)

2000年:中兴成立西安研究所。销售额突破100亿元人民币

2001年:推出全球首款机卡分离式CDMA手机ZTE802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2)

2001年:中兴切入小灵通手机市场,一年占据近四成的市场份额,销售收入20亿元,2002年突破40亿元。2003年70多亿,占中兴主营业务收入的三分之一。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3)

2001年:中兴作为唯一以自有品牌竞标的国内厂商,斩获联通CDMA第一期招标的7.5%共9亿元的合同

2002年:自主研发数据库产品。第一营销事业部调整国际营销事业部

2002年:中兴将分散在各系统事业部的CDMA手机、小灵通手机和GSM手机部门集中成立手机事业部,确定手机为公司的三大战略之一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4)

2003年7月9日:深圳市中兴软件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3年11月28日:成立深圳市中兴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2003年:中兴CDMA国内市场份额超过爱立信和三星,位于朗讯、北电和摩托罗拉之后的第四位。

2004年1月15日:中兴第三届董事会,侯为贵为董事长,殷一民为总经理

2004年12月9日:港交所H股上市,成为中国内地首家A H股上市公司。募集资金逾35亿港元,获得超过250倍的超额认购,中国证券业的里程碑和2004年度中国经济的标志性事件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5)

2004年:手机全年销量超1100万部,国内CDMA手机市场份额第一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6)

2005年:进入服务器和存储市场。确定MTO战略,开拓国外运营商市场。与和黄英国公司签署30万部WCDMA终端合同,3G终端首次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

2006年:与加拿大Telus签署3G终端合作协议,3G终端首次突破北美主流运营商市场。2006年的海外收入首次超过国内

2008年:首家发布TD智能机U990的厂商,中兴第一亿部手机下线,进入“全球一亿部手机俱乐部”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7)

2008年:中兴通讯的CDMA产品服务全球1.35亿用户,CDMA基站出货量7.4万台,中国CDMA市场份额34%,稳居国内第一

2009年:上海中兴派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2009年:中兴通讯无线通信产品出货量全球第四,CDMA产品出货量连续4年居全球第一,固网宽带接入产品出货量全球第二,光网络出货量全球第三,手机产品累计出货超过2亿部

2010年:中兴合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成立,标志着基金投资业务体系建立

2010年:CDMA和WCDMA合并为无线产品线和核心网产品线

2011年:中兴陆续出售或减持等关联公司的股份,比如国民技术、刚中电信、长飞投资、中兴特种设备等公司

2012年:中兴施行新的标准化流程和研发管理流程。

2012年:中兴通讯无线经营部集群产品线拆分独立为全资子公司北京中兴高达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2012年:推出中兴全球首款单芯片4GLTE智能手机GrandXLTE(T82)

2012年10月:创立努比亚(Nubia)智能手机品牌,走电商渠道

2012年:出售子公司中兴特种设备68%股权、长飞投资81%股权、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81%股权,换回20亿元。

2012年:中兴通讯上市后的第一次收入下滑亏损28.41亿元

2013年1月:2012年全球手机销量,中兴通讯全球第四、国内第一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8)

2013年12月31日:成立终端事业部并独立运营,曾学忠全面负责。

2014年:中信银行选择与中兴通讯合作,探索分布式数据库国产化道路

2014年8月:公布十年来最好的半年业绩:上半年营净利润11.28亿元,同比增长263.92%。实现经营性现金流十年首次转正。中兴通讯总裁史立荣发出《而立之年,让我们从头思考未来》,中兴通讯要变成“Cool酷公司

2016年1月:2015年营收1008.25亿元,首度超过千亿元

2016年1月:75岁的侯为贵正式卸任退休,赵先明接棒

2016年3月7日:美国商务部以中兴通讯“违反美国出口限制法规”为由,对中兴采取限制出口措施

2016年:营收仅增长1.04%,亏损14.08亿,上市以来第二次巨大亏损。

2017年3月7日:中兴通讯公告:“本公司已就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美国司法部(DOJ)及美国财政部海外资产管理办公室(OFAC)对本公司遵循美国出口管制条例及美国制裁法律情况的调查达成协议:中兴通讯将向美国政府支付总额11.92亿美元的罚金。其中3亿美元罚金是缓期执行,在这份协议签署之后的7年内,如果美方能够认定中兴没有违反协议规定的内容,这笔缓期执行的罚金将被美方豁免支付。

2018年:中兴通讯主动“瘦身”,剥离非核心业务

2018年4月16日:深圳市中兴新通讯设备有限公司更名为中兴新通讯有限公司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29)

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发布公告,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

2018年4月17日晚:中兴通讯创始人侯为贵拖着拉杆箱现身机场的照片出现网络。76岁侯为贵,后面跟着中兴董事长和CEO。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0)

2018年7月14日:中兴总部大楼LED屏“解禁了!痛定思痛!再踏征程!”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1)

2018年8月:中兴通讯宣布,李自学担任公司新任董事长、徐子阳担任总裁。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2)

2008-2019年:中兴通讯终端业务收入(含家庭终端)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3)

2019年:中兴通讯子公司65家、合营公司2家、联营公司11家

2019年10月26日:中信银行信用卡中心核心业务系统正式投产,采用中兴通讯的GoldenDB分布式数据库。2020年5月,中信银行的核心业务系统正式上线切换到GoldenDB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4)

2020年9月:全球获得55个5G 商用合同

2020年:5.537亿元取得努比亚28.43%股权的中兴持有努比亚78.33%股权

2020年10月19日:中兴终端有限公司成立

2020年11月:中兴宣布将统一操盘中兴、努比亚、红魔三大手机品牌。

2019-2020年:中兴微电子排名中国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第五名。

2021年1月:成立“政企数通产品线

2021年3月2日:成立汽车电子产品线汽车电子团队

2022年初:成立数字能源经营部

2022年:加快建设第二条增长曲线:IT(服务器及存储等IT基础设施及5G行业、汽车电子等数字化转型业务)、数字能源(电源、数据中心、新能源等)、终端(手机、移动互联、智慧家庭等)等成长和新兴业务。

2022年3月8日:中兴通讯发布2021年度报告: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5)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6)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7)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8)

2006-2020年:中兴通讯实施4次股权激励计划: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39)

2000年-2019年:中兴通讯的海外收入,2000年11亿、2009年299亿、2011年最高峰468亿、2014年的409亿、2019年的325亿元。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0)

1985年-2021年Q1:中兴的业绩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1)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2)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3)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4)

2015-2020年:中兴的研发投入

中兴背后的故事(通信历史连载62-)(4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