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

iPhone 13 的 256GB 版本官方售价是 6799 元,而小米12 8 256 版本的官方售价是 3999 元。如果不是雷总在发布会上的对标,我想不会有人把价格差距接近 3000 元的这两部手机放在一起比较。

当然,我们现在都知道雷总那句话的本意可能只是说在产品策略上,小米也会做两种不同尺寸的产品——就像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Max 那样。不过这并不妨碍我把这两台尺寸相近的手机拿来比一比。先说在前面,价格差距摆在这里,我不会期待小米12 能比肩甚至超过 iPhone 13,但以目前小屏产品的标杆为榜样,或许我们也可以看一看小米12 的产品力究竟如何,又有没有购买的价值。

外观

尽管每年稳定更新,但小米的数字旗舰在外观设计,特别是镜头模组的设计上并没有体现出同一个产品线的延续性——当然,我们也必须说一句,除了 iPhone 和三星,似乎也没有别的品牌有这个底气和胆量去延续前代的设计风格。

相比起小米11 辨识度很高但是美观上争议颇多的设计,我个人是更偏好于小米12 的;而从社区的反馈来看,大部分用户似乎也与我持有相似的观点。

相对稳重的镜头deco 没有喧宾夺主、过度吸引眼球;镜头deco上分割装饰线的加入则堪称点睛之笔,充分体现了镜头deco的秩序感。

而具体到后盖的 CMF 上,小米也摈弃了曾经尝试过的渐变、反射变色等花哨套路,在小米12 上应用了做工精致的 AG磨砂玻璃纯色后盖,比如我手上这款蓝色配色,无论是触感还是观感,都完全对得起价格。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

至于手感,或许较小的屏幕尺寸、机身宽度都让大家对这款手机的轻薄性充满期待,但对比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 与三星 S21/S22,小米12 180g 的重量、8.16mm的厚度还是相对偏重、偏厚的。握在手上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厚度和“扎实”的手感——再一次地,这一点非常见仁见智,有些人觉得重量令人安心,而有些人则会吐槽小屏名不副实。不过考虑到小米12 相对充分的堆料与电池容量( 4600mAh ),这个重量是可以被一定程度上接受的。

性能

小米12 搭载了最新的高通旗舰SoC 骁龙8 Gen1,这颗芯片的“实力”我们早有了解 —— CPU 挤牙膏,GPU 踩牙膏,同时能效比继续翻车,功耗、发热问题严重。

从跑分数据来看,CPU 仍然是 A15 的强项,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都遥遥领先与骁龙8 Gen1,而从 GPU 的数据来看,3D Mark 基准测试下,小米12 与 iPhone 13 跑分相差无几,GFXBench 也显示了同样的结果。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2)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3)

这是否意味着小米12 已经可以达到跟 iPhone 相似的性能表现呢?当然不是,作为被动散热的产品,手机在实际使用中都必须考虑持续输出的散热与温度墙问题,这些而非跑分结果才决定了实际的体验优劣。

小米12 有三个调度模式,分别是均衡模式、性能模式还有开发者选项中的极致模式。我们当然不能设想大部分买手机的普通用户知道怎么打开开发者模式然后进入极致模式,所以这里只会测试性能模式下的表现。

在《原神》的极致画质下,iPhone 13 几乎满帧运行了快20分钟,直到测试的结束阶段才触发了温控开始明显掉帧;而小米12 从一开始就没能高帧率运行,中途更是各种卡顿、游戏体验极为不佳。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4)

这其中的原因也很简单,小米12 对 CPU 做了明显的降频控制——大核频率被控制在 1286MHz 以下,中核最高频率也不过 1209MHz,但即使如此小米12 的平均功耗( 4.7W )仍然比 iPhone 13( 3.5W )高出了 34%。要知道,这还是 iPhone 13 的画面渲染分辨率高于小米12 的情况下实现的。

这也就导致,即使小米12 比 iPhone 13 在散热堆料上相对更足,但机身却依旧更热一些。

我其实能够理解小米的这个调度策略:骁龙8 的功耗有目共睹,而小屏机在散热上一定是不足的——堆料更少、机身更小,散热效率更低。这种情况下如果不限制运行频率,机身温度必然达到一个不可忍受的水平。只有通过降分辨率、降频的方法压低功耗,才能让机器在极限性能压力下不因为过热重演小米11 系列的悲剧。

毕竟骁龙8 的性能还是很强的,对于绝大多数日常场景来说,只要调度不翻车,做好温控也仍然能够轻松应对。

面对高通的持续“摆烂”,恐怕消费者们只能再多多期待天玑 9000 的表现,或者转投堪称 yyds 的 iPhone 阵营了。

续航

小米在发布会上花了不少篇幅强调它在电池上的投入。的确,把一块 4600mAh 的电池塞进这样一个相对迷你的机身是非常不容易的。要知道,相似尺寸的 iPhone 13,电池容量只有接近 3100mAh。

那么电池容量的领先能否让小米12 在续航上超过 iPhone 13 呢?这其实并不只取决于电池容量,跟机器的功耗控制同样密不可分——而这,就又到了 A15 碾压骁龙8 的时候了。

在连接wifi、最高亮度的环境下,我跑了一个包括了低、中、高三种不同负载场景的综合续航测试,可以看到的是在测试结束的时候,iPhone 13 的剩余电量反而比小米12 更高,A15 和系统优化无疑在其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5)

当然了,小米12 是 120Hz 刷新率而 iPhone 13 是 60Hz,这算是 iPhone 13 占了的一点小便宜;而小米12 这样一个机身尺寸下两个小时综合测试耗电 30% 的成绩,应对日常使用场景也没有什么特别大的问题。还是那句话,输给 iPhone 13,真的不丢人。

不过说到续航就不得不提一下充电,这下终于轮到小米12 吊打 iPhone 13了。祖传的 20W PD 快充只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快充头体积小;而小米12 的这个 67W 快充,则可以在 46 分钟内充满手机,无论是速度还是短时补电能力,都明显更强。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6)

影像

除掉凑数的微距,两部手机都是主摄 超广角的配置。小米12 搭载的是 IMX766 OIS,5000 万像素,传感器尺寸为 1/1.56";iPhone 13 则是上一代的 iPhone 12 Pro Max 同款 1200 万像素,1/1.89",配备传感器防抖。

首先必须要说的是色调。小米12 这次选择了一套对比度较高、色温偏冷的风格,与较为真实的 iPhone 在相同场景下的画面表现有一定不同。这属于厂商在影像算法上的选择与取舍问题,与机器的影像素质关系不大,至于是否喜欢,就又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7)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8)

抛开色调问题,我还是秉持此前一样的观点:对绝大多数普通用户来说,现在的中高端手机在光线充足、光照环境不复杂的场景,都不会令人失望。小米12 自然也不例外。无论是室内、室外,近景还是远景都能提供色调舒适、画质出色的表现。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9)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0)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1)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2)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3)

至于夜景,全新的影像底层的确极大提升了夜景的拍照体验——一方面,缩短了夜景的拍摄时间,并将部分处理过程放到相册后台运行;而另一方面,这次全新的夜景算法对夜景下的色彩还原、特别是高光色彩还原做的非常到位,像下图灯牌的浅蓝色,使用 iPhone 13 就只能通过手动测光、降低其他部分亮度的方式实现。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4)

当然,凡事都有代价——这种算法更偏向于速度,对比 CMOS 尺寸更小的 iPhone 13,在暗光环境下的细节质量反而略逊一筹。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5)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6)

在长焦方面,小米12 使用主摄裁切,实际使用来看在 2X 这个构图较为常用的倍率上表现还算不错,得益于较高的像素数在画质解析力上要胜过 iPhone 13 一筹。但更长的放大倍率下数码裁切的劣势凸显,画质明显下滑。如果大家的拍摄习惯中有比较多的长焦需求,那么还是选择一部带有光学长焦的手机更好一些。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7)

小米12 详细测评(对比小屏标杆完成度几何)(18)

系统

先把结论摆出来:MIUI13 在 MIUI12 的基础上做了很多的优化和修复工作,本身的创新和突破并不多;而如果要拿 MIUI13 和 IOS 这种堪称标杆的系统对比,还为时尚早。

MIUI12 可以说是相当“命途多舛”的一代系统,发布时号称动效比肩 IOS、隐私保护领先安卓,但是随后就由于过多的 BUG 与卡顿问题口碑快速下滑,叠加骁龙 888 糟糕的发热控制与能效比,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拖累了小米的口碑,特别是高端产品线的口碑。

也正因为如此,MIUI12.5 和 MIUI13 没有将精力放在更多的新功能上,而是补课——一方面,将最影响体验的卡顿、掉帧、性能调度等问题重点优化,另一方面通过降低动效、“阉割”毛玻璃特效等方式降低系统负载,用特效换流畅。

不得不说这个策略还是比较成功的,至少在我使用小米12 的这段时间里面,遇到的各式 bug 屈指可数;虽然还是会碰到诸如打开应用返回桌面后会重写进入 APP 界面,或者应用无法响应的情况,但整体而言使用的流畅度还是有保证的,MIUI13 不会成为负体验的来源。

其他

在屏幕方面,小米12 选择的是华星光电的 FHD 类钻排 120Hz OLED 曲面屏,由于屏幕尺寸较小,在使用过程中我并没有感觉到画面的精细度上有任何问题。但是在峰值亮度、可视角度、屏幕的通透性方面,我的主观观感来看相比三星顶级屏幕仍然有一定差距。

除此以外,在外围素质上小米12 延续了小米系一贯的高性价比传统,X轴线性马达、对称双扬声器、NFC、红外都有配置,对于在意响应功能的用户来说,这无疑是好消息。

总结

在4000元的价格上,小米12 能给消费者带来什么独特的价值呢?严格来说,恐怕只有同价位独一份的小屏与握持感这一点,但小米12 不错的主摄表现、优秀的外观设计与质感、全面的充电配备也同样对得起价格,而屏幕素质、续航表现、系统流畅度也都在及格线以上、没有拖整机的后腿。

不过受限于体积,小米12 的性能释放相当之保守,游戏体验离出色还有不小的距离

因此对于一些需求比较特化( 比如重度游戏需求,重度影像需求,超长续航等 )的用户来说,它显然不是好的选择;但如果你想要的只是一个日常使用的主力机,又或者有着小屏产品的情结,那么小米12 还是对得起它的价格,和消费者的选择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