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1)

密集的新建住宅,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一大景观。图/Kai Caemmerer

生活中最大的暴击,并非来自于用尽力气依然追不上的高房价,而是发现了一个巨大的现实落差:我拼死拼活播种扎根的地方,竟然是个假城市!

文/冯柒

有人说,“逃离北上广”是不现实的。尽管一出门就会给马路和心里添堵,花费不菲的衣服总是别人的美,住在出租屋遥望高房价没有眼泪,但一线城市始终有一张黄金脸孔,色调冰冷但机会集中。

大城市是梦想之地,原因远远不止物质和机会,重要的是更优质的生活方式、更现代的文明形态、更前沿的时代观念、更时尚的城市经验。人毕竟是往高处走的,有志向的人都希望打开眼界。

进城了,但很多人依然持有保守的小农意识,缺乏开放的城市精神。图/《欢乐颂2》

中国城市缺乏都市感

城市虐我千百遍,仍待城市如初恋。所有在大城市里苦苦坚持的人,其实心里早就衡量过必须面对的代价问题,比如高房价、坏空气、焦虑症、亚健康、忧郁症、失眠、单身、空虚、迷失等等,但我们依然在所不惜,始终野心勃勃,追求牛逼和刺激,没有备胎城市。

代价不是失望的来源。真正令人痛苦的“城市病”,来自于价值的失落:我所追求的城市闪耀,只不过是一层镀上去的颜色,它不是真的金子——这才是真正的梦碎,彻底的暴击。

说实话,我无法想象,以女性成长为主题的“现代都市剧”《欢乐颂》,到了第二部竟然以逼婚、处女情结、婆媳矛盾等情节占据我们的视野——故事的生活背景可是中国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大都市上海呀!

有网友评论,这些情节出现在《欢乐颂2》里是被批判的对象,而且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只有这样才接地气,才有现实意义。好一个现实意义,这说明当下城市生活的现实问题,恰恰是没有都市感。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2)

有人说,纽约没有“异乡人”,每个人都是“纽约客”,这里是全球现代化程度最高的都市。

所谓“都市感”,不是有多少栋高楼大厦、有多少条地铁轻轨、有多少个CBD特A级写字楼、有多少间米其林高级餐厅、有多少家超大型消费商业体、有多少个歌剧院和文艺空间。真正的都市体验,最根本的是在都市空间中获得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关系,人们能够寻求家庭关系之外的认同感。

在城市生活里,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身份,有同事、有老板、有下属,小区里的保安、公司楼下餐厅的男小二、街角咖啡店的女店员,是最熟悉的陌生人。为何最能击中大多数人痛点的,仍是家庭关系问题?这恰恰显示,无论人们在大城市拥有怎样的社会身份,依然被家庭关系困囿,而社会身份往往只是一个标签,职业属性通常流于表面。

每年中国春节返乡的青年男女,最怕亲朋好友逼婚,婚姻压力已经成为社会压力。在2016年发布的《中国逼婚现状调查报告》中显示,超过7成受访者曾被逼婚,而25岁至35岁的“单身汪”压力最大,被逼婚率高达86%。逼婚,是典型的“由上至下”的家庭关系。普遍存在的代际分歧,因为逼婚与反逼婚,让两代人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3)

2010年3月28日,山东潍坊,参与相亲节的单身女孩高举“不做剩女”的牌子。图/王志德/视觉中国

而基于家庭关系“自下而上”的啃老现象,也是假城市的表现。原本多少有些不齿的“啃老”,现在已经成为了常态。今年3月,某房地产媒体发起的调查显示,超过6成的人会因为买房而啃老。啃老和逼婚并无两样,实际上都是一种家庭关系的干涉和捆绑。

大城市的现实,不仅告诉我拼爹不可耻,还告诉我有房是好生活的首要条件。2016年某知名婚恋网站发布“中国人婚恋状态调查报告”显示,71.8%的女性认为男性有房才适合结婚。有多少的情感焦虑,产生于“有房才结婚”的坚硬现实?

爱情的标准越来越单一,成功的标准也是。过年过节,同学聚会之所以乏味,正是因为饭桌上的话题,永远是成功;而成功的标准永远是钱、车、房、地位、荣誉,以及夹带的羡慕嫉妒恨。在这种奋斗的狂热面前,只有一个成功的出口,其他都是失败。

没有人在意我在城市里做什么,只在意那些指向成功的标签。这个城市没有想象中丰富,也容不下与众不同。它更没有想象中文明,21世纪的今天还有人大谈女德、处女情结,搭地铁吐痰、随地扔垃圾、史诗级骂街、不守信用依然大有人在。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4)

山西省太原市,情人节千人相亲大会游戏互动环节一名男嘉宾现场撒万元人民币架设“鹊桥”成功牵手女嘉宾。

真城市的精神内核是平等和尊重

城市是一个追逐利益最大化的地方,你与大多数人之间的关系,不再是乡土中国的土地关系,而是现代社会的货币关系。

土地关系产生熟人社会,人们之间的诉求和应承,讲究的是人情与关系;而货币关系之下是一个陌生人社会,人们因不同的社会身份与陌生人产生联结,而联结他们的是白纸黑字的契约或人所共知的常识,一切的交往都有规则可循。

因此,城市生活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每个人的价值和利益都会得到尊重。结婚生子与否,是个人的选择,不是家庭的选择;买车买房与否,是个人的选择,不是统一而必须的生活标准;选择工作,也是个人的选择,与家族的荣辱无关。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5)

城市生活应该是多元的,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

在真城市,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的泛关系,没人有权利干涉其他人。倘若赖在家族长幼序列里占尽好处和先机,这样的胜利,并不值得喝彩。正如城市研究者陆铭说,农村更好的未来是在大城市。因为城市作为文明的产物,是行之有效的解决手段,而不是麻烦。

但如今看来,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有资格代表未来。在中国,由城市生产包装的奋斗故事,往往是对都市感的背叛。比如《奋斗》《北京爱情故事》《北上广不相信眼泪》《欢乐颂》,这些人们颂扬的奋斗故事,大多违背了城市的精神内核——自由与平等,通通拍成了时装版的拼爹剧、婆媳剧或狗血婚恋剧。

当我们喝着现磨咖啡、坐在摩天大楼林立的CBD上班,热烈讨论、痛苦纠结的话题居然还是围绕着传统家庭关系产生的问题——逼婚、处女情结、婆媳关系,这是怎样的魔幻场景?

大城市打拼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千辛万苦来大城市打拼)(6)

仅仅只是将城中村“城市化”,而没有营造平等和尊重为核心的城市文化,不是真城市。图为广州冼村。

没有都市感的城市,是一座假城市。而都市感是一种现代主义激情,来自于对理想追求和自我肯定的奋斗。当一个人在城市中拥有了社会身份,家庭之外的认同感便变得尤为重要。瓦尔特·本雅明非常欣赏波德莱尔作为一个都市观察者的洞见:“为工资而工作的人们在日常劳动中获得的东西不折不扣正是那种帮助古代的角斗士赢得喝彩和名声的东西。”

城市中的现代英雄,是那些兢兢业业的普通人。不辜负他们努力的地方,才是真的城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