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

关键词:破孝 

老人去世后,直系亲属要立即换穿孝褂子,主要参加丧礼的人均需按亲疏远近分送相应的孝服,本地俗称“撕孝帽子”。死者的儿子、儿媳和女儿头戴口袋式束顶孝帽,用白绳系住,帽侧用线钉着一撮棉花,男左女右,俗称“棉花羽”,意思是堵耳眼,不闻他事,专心守丧;脑后垂有约1.5米的孝布,俗称“孝袜子”;身穿孝袍子,即掩襟白色大褂,长及膝下;腰束孝绳,左侧有一茼绳吊着拖到地上,谓之“拦腰绳”,俗称“搭拉绳”;脚穿孝鞋,即穿全白素鞋或用白布把脚包起来,用苘绳在脚腕处系住。

男性晚辈:孙子辈的戴白孝帽子,重孙辈的在帽角上再钉两块红布条,玄孙辈的帽角红绿布条都钉;女性晚辈则统一用一块白布包头,俗谓“孝手巾”。死者亲侄儿的孝褂子钉蓝色带子,死者亲外孙的孝褂子钉黄色带子,死者亲孙子的孝褂子钉红色带子。

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1)

关键词:守灵

自老人去世后,孝子在灵床东面守灵,长子居首位,其余依次;儿媳、女儿在灵床西边,长儿媳居首位,其余依次,女儿再次;侄儿、孙子辈的要在灵棚下跪棚。守丧期间,须日夜守护,不得离开老人的遗体;须双膝跪地,地上铺些许麦草,不得坐板凳,只能席地坐卧;孝子不沐浴、不洗脸、洗脚,不更换衣服,连吃饭都不能泡汤,传说是免得死者在黄泉路上要趟水。

孝子(包括孝女、孝媳)和参与丧事的男性本家晚辈每人要手执鲜柳树枝砍的孝棍(哀杖),孝棍也称哭丧棒,就是黑白无常手中拿的那个。孝子的比众人的大许多,一般如手臂粗细,众人的一般大拇指粗细,三四十公分长。拄孝棍的寓意是丧属悲痛难以承受,借此支撑身体。在孝棍身上沿逆时针方向斜缠裹着指魂纸,在死者下葬后孝棍都排插在坟头前面。

关键词:报丧(送信)

具体事宜商定后,要安排专人分四路向亲友送信或报丧,即向亲友报柬,报丧者到别人家不能进门。送信或报柬范围大小由事主定,主要是通知亲友何时入殓或火化,何时举行祭祀大典和埋葬。埋葬,边里俗称发丧,边外有寄埋和出殡两种形式。一般两位老人死亡一个,丧事办得简单一些,放的时间短一些,称之为寄埋;如果两位老人都已死亡,要大操大办,最低要停放一周以上,称之为出殡。送信按寄埋或出殡不同形式以及亲戚远近分为送信(口头传达)、发柬两种形式,发柬一般为有血缘关系的亲戚,大多在出殡时使用。柬,就是讣告,有严格的书写形式,与一般通知不同。

旧时报丧的帖子较讲究,封面上注明“××先生台启”、“挽联幔幛,概不领用” 等字样,二、三页书写正文(即讣告上的内容),第四页写一个“讣”字。

死者如是母亲,孝子应首先到外祖父母家报丧,其治丧事宜须由外祖父、舅舅或舅家表兄弟认可后,才能办理,并向其他亲友报丧。若死者为青壮年女子,其夫必须亲自去岳父家报丧,此俗称为“跪门”。

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2)

关键词:奔丧

奔丧,凡死者临终时,未能守护送终的女儿、儿媳、孙女或者比较亲近的女晚辈得到报丧的凶信后,要立刻来奔丧吊唁,奔丧临近村子时需且哭且步行,以避不孝之嫌,俗称“哭道”。也有说奔丧是为死者招魂引路的,据说人死后魂飞无依,只得在周围附近飘荡,甚至会迷失方向,此时有人啼哭,能唤醒飞魂,随从哭声直扑灵堂,归守尸身。

关键词:成殓

一般在死者死亡后的第二天下午晚饭前入殓,俗称“成殓”,未婚年轻死者和夭亡者一般当天成殓。死者成殓前,要通知亲友观殓,如果死者为男性,重点是请姥娘家人观殓;如果死者是女性,则要请娘家人观殓,此程序不可或缺。

入殓时,先用衩子象征性地在棺底漏点草木灰,草木灰又称为‘青龙’,此举有辟邪之意;再覆上一层白纸盖住;将一根苘条在棺底拆妆成数股作摇钱树状,并在苘与苘的交叉处垫九枚铜钱(或用七枚铜钱摆成北斗七星状),曰“垫背钱”,放头下一枚、两肩下各一枚、腰下一枚、两胯下各一枚、臀下一枚、两脚下各一枚。大殓中的铺与盖一律称“衾单”,不能叫“被子”,因为“被”与“背”同音,俗话说“背兴”就是不幸。铺的时候同时念三遍铺材歌:“头顶金,脚蹬银,子孙后代出贵人。”讲究的最后一层是铺白盖黄,谓之铺金盖银,认为这样死者到阴间就有福可享了。

长子捧着死者头部,俗称“捧头”,实际上是架住肩部,近亲提千金带(亡人衾褥下的白布带)和垫褥四角,在棺材两头分置“元宝枕”,供死者搁头和脚。尸体入棺,按规矩是先入脚,后入头,表示立进,而非躺着进去。应将手脚理顺、头扶正、眼皮瞑合,整理好衣服,请观殓的客人观殓,主要是看安放得是否妥帖。在大家无异议后,取出死者口中的硬币(噙口钱)放在头部一侧。

接下来的开光仪式,由亡人长子进行。用碗盛净水,以新棉球蘸水擦试死者眼目,好让亡人瞑目,也有人认为这样做死者下世才不会瞎眼。开光顺序是从头到脚,依次为头、眼、鼻、口、耳、胸、右手、左手、脚,并念念有词:“净净眼,眼观六路;净净耳,耳听八方;净净口,越吃越有。”或者念净面歌:“浇花浇根,留子留孙,吃三分,留三分,留下三分给儿孙。”

开光词:“开眼光,看四方;开耳光,听八方;开鼻光,闻花香;开口光,吃牛羊;开心光,亮堂堂;开右手光,写文章;开左手光,抓钱粮;开脚光,脚踏莲花登天堂。”说一句,然后在该部位上擦一下,再用白纸糊一个纸锣,孝子放在死者脸上晃一下,随即用手捅穿。擦完的棉球孝子要扔在背后,不得回头看,擦拭完后把碗倒扣在棺前的地上,死者生前用过的一双筷子摆在碗上呈八字状,出丧的时候由大老执用刀背劈断,先劈筷子后劈碗,意味着给死者带到阴间去使用。

尸体放好后,要将死者常用的东西或喜欢的物品放入棺内,作为殉葬物,金银财宝也包括在内,意思是亡人忙碌了一辈子,不能空着手走。此时,在场的亲属要往棺内探视,与死者做最后的诀别。开光的时候孝子也不能哭,怕泪水滴到尸身上,引起走尸、僵尸。

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3)

关键词:钉棺

钉棺又称“铆钉”、“煞扣”、“合棺”,即将棺盖盖上。①安葬前,停厝在堂,棺盖不能合缝,以备亲人一睹遗容,最后与死者遗体告别;②也有的因亲人远离家乡,待等远方亲人回来一睹遗容;③有些死因不明者,开始也不封棺,等验尸或问题处理后,再行合棺。

安排就绪,方可盖棺,俗叫“合龙口”,将七个七寸铁钉按照前(左)三、后(右)四的顺序扎到棺材盖上,俗语说:“宁隔千里远,不隔一层板。”一旦合了就再不能揭开。

钉“主钉”时,男丧由重孝子亲叔或叔兄弟等至亲来执斧楔“寿钉”,女丧要请重孝子舅舅或舅家表兄弟来楔。此时舅舅可借此来训斥那些不孝顺的儿孙、子媳们,同时提一些难题,孝子必须应允,否则不予楔钉。这时,只有请族中有威望者出面说情,孝子磕头谢罪,舅舅才答应楔钉。钉棺歌:“孝子灵前跪,莫要动哭声。举起鲁班爷,亡人来躲钉。”辞灵钉棺时,亲属们要哭喊着亲人的名或称呼,叫他(她)躲钉。

施行火化以后,一般是在死者死后的第二天或第三天,在火化之前行开光净面礼,然后由亲人把尸体抬上灵车去火化场火化,火化后骨灰装入骨灰盒,另外,再买一个石头小棺材,把骨灰盒放入石棺中,火化回家后再举行大殓仪式,等待安葬。

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4)

关键词:吊唁

吊纸是老人去世后至发丧当天前,亲朋吊唁的一种形式,出嫁的女儿、重孝子的姥娘家、姑娘家等直系亲属必须在接信后立即前去吊纸,其间邻居、亲朋好友等也可前来吊纸,此时吊纸不行大礼。

关键词:祭品

亲友接到讣闻(穷人叫“报丧”,派人到亲友家口头通知某月某日烧纸吊丧)后,即准备吊丧奠礼,吊丧者关系好、血缘近者一般用三鲜供(猪头、鲤鱼、公鸡)、糖人供、水果供或五鸡供;亲友关系疏远的仅办四事祭盏(鞭炮、草纸、蜡烛、糖盏)、三事祭盏(少蜡烛)、四包白糖或只送一块铂(大德宝,小德宝或粗铂)而已,到期前往吊唁。

三牲在供桌上的排法为,猪肉居中,鸡与鱼置於两旁。祭祀所供的鱼其头、尾及鳞鳃不可去除,完整的鱼表示全心全意。

五鸡供就是五只鸡,讲究牌面的用五只大雄公鸡,一般的用五只蛋鸡。

水果供需准备葡萄、苹果等五种水果,又叫“五果供”,水果要用带皮整个的,不可以用色泽差的、个头过小的和谐音寓意读起来不吉利的。

糖人贡作品从题材上主要分为仙人、古代建筑、祭品、生活用具四大类,受古代丰县道教思想影响严重,天师张道陵就是丰县人,说起来正一天师道的祖根就是丰县呢。

主要作品有:“老寿星”、“天官”、“八仙”、“牌坊”、“盘龙柱”、“宝塔”、“寿桃”、“石榴”、“三鲜”(猪、公鸡、鲤鱼)、“香炉”、“蜡烛”、“酒壶”、“酒杯”等,根据组合又分成32件套、24件套、6大件等。

关键词:烧纸

丰县丧祭烧的纸有两种:一种是叫“烧纸”,即六七寸左右的方块粗纸,烧前用阳间正在流通的真硬币或纸币在纸上拓一下,俗叫“打纸”,示意过版成“钱”,俗以为纸不用钱币拓,在阴间就不能当“钱”用;另一种叫“阴票”,过去是木版拓印的钞票状的“纸钱”,上有“天地银行”字样,面额仟、万、亿圆不等。烧这两种纸,都是为了给死者送“钱”。

关键词:祭奠

祭奠又分为棚祭和路祭。

棚祭:棚祭男以死者姥娘家人为主,女以死者娘家人为主。在这两家行大礼之前,吊孝者距丧家不远处应止步,待孝子、鼓乐前来接引供品,是为“恳供”,孝子由两人搀扶在来者前叩首,然后退步磕头引供,直至丧棚。摆好贡品后待大老执吆唤:“请×××庄×府贵客烧纸!”鸣炮奏乐,男性吊孝者按长幼辈依序进入灵棚,有几个不同的班辈,便排成几个横排。横排中,年岁大者在右,小者居左,不得混乱,由一位主祭人在前带领,行叩拜礼(有八拜礼、十六拜礼、二十四拜礼等)。

路祭就十分简化,等长子摔碎牢盆后,此时进行“路祭”,仍用旧礼并配以哀乐,一般都行三跪九叩,先由长子带全家家祭,再由有血缘关系和关系好的亲友分别行礼。

丰县葬礼礼仪(当大事丰县丧葬风俗全景记录)(5)

作者简介

王书法,字愍斋,号嗜花斋主人、愍斋主人,生于1996年2月,大学在读,中共预备党员。沛县鹿楼镇房庄村中人。自幼喜爱民风民俗、读书文史和游览怀古,个人的诗作文章与经历照片现已分别集结成册题为《愍斋诗集》、《愍斋羽士青春录》。

来源:丰县人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