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与父母有代沟辩论(被儿子反驳的尴尬)

是否与父母有代沟辩论(被儿子反驳的尴尬)(1)

中午吃饭时,儿子拿了一个馒头咬了一口又放了回去,这让我挺生气!

我板着脸说:“张可凡,这样做能行吗?如果被别人随便咬了一口的馒头,你愿意吃吗?”

儿子低声说:“不愿意!”

我说:“你自己不愿意吃别人咬过的馒头,那别人愿意吃你咬过的馒头吗?”

“也不愿意!”

“既然别人不愿意吃你咬过的馒头,你能把馒头咬一口再放回去吗?以后吃多少掰多少,知道吗?”我挺严厉地说。

“知道了!”

看到儿子知道错了,我就想多说两句,帮他加深一下印象:“这就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就是说我们要’推己及人’,或者说要换位思考,有同理心,这样就知道这件事该做不该做,懂了吗?”

儿子说:“爸爸,什么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自己不想要,或不愿意接受的事物,就不要强加给别人。”我耐心地解释着,“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最经典的语句之一,也是儒家文化的精华之处。而且,曾经有一次世界伦理学开大会,经过认真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如果整个世界上的伦理学要浓缩为一句话,就是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明白了吗?”我有点卖弄了!不管他是否听得懂,最主要的是让他觉得这句话很重要就行!

儿子略有所思。稍过片刻,他说道:“我不想要的东西就不能给别人吗?这不对呀!”

“有什么不对?”

“比如,我不想要粉色的书包,但是我的女同桌喜欢粉色的,我给她不行吗?”

我突然一时语塞!总觉得儿子好像那里不对,但就是找不到头绪!

儿子就更来劲了,接着说:“你不是告诉过我每个人的需求和爱好都不一样吗!叫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我不想要的东西,别人可能想要,所以就应该可以给别人啊!”

我老婆一直看着我俩说,这会儿也忍不住介入了,“这句话主要强调的是不能强加给别人!强加,知道吗?”

儿子马上说:“没有强加呀!我不喜欢吃红烧肉,但是妹妹喜欢,我让妹妹吃不行吗?”儿子指着餐桌上的红烧肉,转问妹妹:“可一,把红烧肉都给你吃,好不好?”

“好!”妹妹很认真地点头回答。

老婆也语塞了!

我又急忙说:“你举的例子都是物,都是东西。这里所指的还有事。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能强加别人去做!或者是不想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就不能强加在别人身上……”

我还没说完,儿子就“哎、哎、哎……”,一副很得意、很挑衅、胸有成竹、急于反驳的表情!

我说话的同时,自己都感觉不对劲,就连忙粗鲁地阻止了儿子的反驳,说:“好了好了,不用你说了,我说的这个也不对!你肯定会说自己不想做的事,别人可能会想做……”好不尴尬!

儿子获胜者的姿态暴露无遗!讨论暂时陷入沉寂,全家都吃饭不说话。

过了一会儿,我才慢慢地说:“儿子,你今天提出的质疑非常好,说明你善于动脑筋思考问题!你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也很特别,让爸爸妈妈受到了启发!你举的例子也很好,爸爸很高兴!”

儿子挺得意的!我接着说:“虽然你有很好的质疑,但是这句话的本质意思你理解和接受吗?知道该怎么做吗?就是站在别人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争辩而争辩,生生把自己变成一个’杠精’,专门和人抬杠!”

儿子说:“意思我知道了,也理解。这不是跟你辩论着玩嘛……”

“那我们可不可以这样?以后对自己不想要的事物,咱们分两个方面来区别对待:如果别人也不想要,就绝对不能强加给别人;如果别人想要,还不用强迫,那就可以给别人!好吗?”

“好的!”说完,儿子愉快地走开了。

留下我和老婆长嘘短叹半天!我们大人读到这句话的时候,一般都觉得这是圣贤的经典语录,而且意思简单、明了,没有任何异议,努力去践行就好了!而到了小孩子那里,似乎就不太一样了,他们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真的和大人不同,有点“不唯上,不唯书”的架势,会重新思考、质疑和诠释这句话!与孩子们相比,大人的思维空间受到传统、经验、模式化、固定化思维的影响,内存似乎已经严重不足了,考虑问题一般都是按部就班!而孩子的思维就像一张白纸,或者是一台崭新的电脑,空间足够大,可以任意遐想和驰骋,往往会提出一些颠覆性的意见……

好了,感慨一通后,咱们再次回到前面和儿子讨论的问题。我还是觉得虽然没有成功反驳儿子,但总觉得他的论证方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不对劲在哪里?以我的智商死活就是想不出来!所以把过程描述出来,请各位大神帮我指指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