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后发生了什么(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春秋末期,各国纷乱不休,一切以"强大"为目标。为争夺有限的资源,各诸侯国纷纷鼓励每个人创新,发展学派,以便更好地获取资源,吸引他国人才;另一方面哲人们都在努力地探索如何治理国家,如何更有效地生产、分配、利用有限资源,并且互相借鉴吸收他人的经验,同时也免不了相互指责以抬高自己的学说。于是在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来临。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的参加者有儒、墨、道、法、阴阳、兵、农、纵横、杂、小说等流派﹣﹣在后世被称为九流十家。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之后发生了什么(百家争鸣)(1)

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更关注个人的生活方式,主张"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统治者能自我控制欲望就可以让世界没有纷争了;儒家以孔子、孟子为代表,他们主张恢复西周的"礼"制,通过复古的制度约束各个阶层和势力;以墨翟为代表的墨家,代表中下层人民和手工业者的利益,希望统治者能公平对待各个阶层(兼爱),同时反对一切战争;以孙武、司马穰苜为代表的兵家,则关注军事,希望通过统一战争来带来和平;以商鞅、吴起和战国末期的李斯、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主张确立各项制度,通过法律的约束作用带来国家的安定并完成统一,结束战争;其他各个学派都就社会问题或者某个领域提出自己的主张。

这些流派之间互相争斗,比如孟子就经常和其他学派的人辩论,《庄子》一书中孔子成了反面大教材,墨子和他的门人则是"非儒即墨"。同时,思想家们也相互印证,比如李斯、韩非子的老师是大儒荀子,他们的学说则趋向于法家。不仅仅是学派间辩论激烈,学派内部、老师弟子之间思想观念也不同,比如商鞅的变法思想主张"王在法下",而韩非子则主张"王在法上",儒分为八,墨分为三,这些既有利益出发点的不同,更多的则是思想观点的不一样。

以齐国的稷下学宫为代表,哲人们之间的"嘴皮子战争",大大丰富了中国的思想。

总之,“百家争鸣”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种思想潮流,这个时期有许多学派和思想家参与其中,每个学派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想,这些学派之间形成了激烈的争论和交。不论是儒家、道家、墨家,还是法家、阴阳家等。它们各自表达了对社会、人性、政治等方面的看法,推动了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