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

第七章 用电设备

施工现场用电设备可分为三大类:电动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照明器具。

电动机械、手持电动工具和照明器具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开关箱。正、反向运转控制装置中的控制电器应采用接触器、继电器等自动控制电器。不得采用手动双向转换开关(倒顺开关)作为控制电器。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

第一节 电动机械

电动机具的负荷线应按其计算负荷选用无接头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

现场所有用电设备、操控电器应完好,无损伤。设备进行清理、检查、维修时,必须首先将其开关箱拉闸断电,关门上锁,挂“检查维修,严禁合闸”操作牌。

1、起重机械

施工现场起重机械主要包括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和施工吊篮等。

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物料提升机和施工吊篮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开关箱。

当塔式起重机高于30m时,应在塔顶和臂架端架设航空障碍信号灯,以防飞行器碰撞。

起重机械设备要设置避雷装置。其避雷针(接闪器)长度应为1~2m,塔式起重机可不另设避雷针(接闪器)。

当塔式起重机在广播电台、电视台或其他强电磁波源附近作业时,应用绝缘吊带吊挂物体。当绝缘吊带不能满足起吊物要求时,与吊钩接触操作人员应穿戴绝缘防护装备,并在吊钩上挂接临时放电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Ω。

做防雷接地的起重机械PE线必须同时做重复接地,同一台机械设备的重复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同一接地体时,其接地电阻的电阻值要不大于4Ω。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2)

2、焊接机械

焊接作业前应先办理动火审批,确认焊接现场防火措施符合要求,焊接现场不得有易燃、易爆物品,并配备相应的消防器材和防护用品,落实动火监护人员。

电焊机一、二次接线柱处应有防护罩;一次侧负荷线长度不大于5m,二次侧焊把线长度不应大于30m,应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不得采用金属构件或结构钢筋代替二次侧的地线。

电焊机要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开关箱,并应配装防二次侧触电保护器,防止电焊机二次侧空载构成的触电伤害。选用JZ型弧焊机触电保护器时,可兼做一、二次侧的触电保护。多台焊机同时作业时应做到三相负载平衡。

电焊机应放置在防雨、干燥和通风良好的地方;严禁露天冒雨从事电焊作业。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3)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4)

3、夯土机械

夯土机械的使用应符合规范要求移动式开关箱,其漏电保护应符合潮湿场所选用的要求;夯土机作业前应检查漏电保护器灵敏有效,电缆线绝缘良好,PE线压接点不少于2处。

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16mm2四芯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电缆长度不应大于50m,并不得有接头。

夯土机作业时扶夯和顺线人员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用品,电缆严禁缠绕、扭结和被夯土机跨越;夯土机械的操作扶手必须绝缘。

4、砼振捣器

砼浇筑作业前应将振动器交现场电工对其电机、导线进行绝缘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振动器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移动式开关箱,电缆线应采用耐气候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电缆线长度不得超过30m。严禁缠绕、扭结、挤压和承受外力。

振动器进场应由现场电工将其电机试机电缆拆除,使用整根1.5mm2四芯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压接到控制开关内,并将PE线压在接地端子上。

5、型材切割机

应有符合规范要求的开关箱;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负荷线长度不大于5m。

型材切割机应使用手柄开关,操作手柄松开后,切割机能自动停止;当操作手柄开关不能满足电机要求时,应加装接触器或其他启动控制装置;严禁使用按钮开关和断路器控制。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5)

6、钢筋机械

钢筋机械进场后应由现场电工将其机具试机电缆拆除,应使用整根四芯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压接到开关箱内。

调直切断机PE线应在控制箱内连接后,再连接到主机金属外壳上。

钢筋机械金属外壳、金属基座必须与PE线做电气连接,并重复接地。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6)

7、其他电动机械

其他电动机械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任何破损和接头。

水泵的负荷线必须采用防水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严禁有任何破损和接头,并不得承受任何外力。

机械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做电器连接,并重复接地。

第二节 手持式电动工具

1、手持式电动工具按绝缘和使用环境分为三类:Ⅰ类工具、Ⅱ类工具、Ⅲ类工具。

2、一般场所选用Ⅰ类或Ⅱ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金属外壳与PE线的连接点不得少于2处;相关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应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不应大于0.1s,除塑料外壳Ⅱ类电动工具外,其负荷线插头应具备专用的保护接地触头,负荷线长度不得超过2m。所用插座和插头在结构上应保持一致,避免导电触头和保护触头混用。

3、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上操作时,必须选用Ⅱ类或由安全隔离变压器供电的Ⅲ类手持式电动工具。其开关箱和控制箱应设置在作业场所外面。严禁使用Ⅰ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操作过程中,应有人监护。

4、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塑料外壳Ⅱ类工具和一般场所手持式电动工具中的三类工具可不连接PE线。

5、手持式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应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外壳、手柄、插头、开关、负荷线等必须完好无损,使用前必须做绝缘检查和空载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

6、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时,必须按规定穿、戴绝缘防护用品。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7)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8)

第三节 照明器具

1、所有灯具要有符合规范要求的专用开关箱,灯具选择应符合所在作业场所环境要求。灯具供电电压与导线选择应符合灯具要求。

2、在特殊作业场所应使用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应使用双绕组型安全隔离变压器,变压器金属外壳应与PE线连接,并与重复接地连接;严禁使用自耦式变压器。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9)

1、手持行灯电压不得大于36V。不得使用灯头开关。

2、施工现场所有灯具及其导线安装、敷设高度不得低于3m;室内220V灯具离地面不得低于2.5m。楼梯间和地下室照明灯具线路应在施工前选好敷线位置和方式;所有灯具金属外壳应与PE线连接,并接地。照明开关箱内必须设置隔离开关、短路与过载保护器和漏电保护器。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0)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1)

3、办公区、生活区的灯具必须经过符合规范要求照明开关箱控制;灯具相线必须经过开关控制,不得直接接入灯具;生活区严禁设置床头开关;灯具严禁覆盖。

4、食堂内开关箱中漏电保护器应符合规范潮湿场所要求。用电器具开关应使用防水开关或拉线开关,不得使用翘板开关或线上开关。插座具有防水防潮装置,照明灯具应使用防潮灯具。所有用电器具金属外壳必须与PE线连接并作重复接地,接地电阻值不大于4Ω。

5、项目部生活区应采取强电限流模式进行生活区临建房供电,一间一专线,每户限额500W,中间关键控制器为电子限电自动控制器,额定电流为2.3A,复位时间20-60S。

6、线径可采用1.5-2.5mm²铜线,每户可供作业人员照明、手机充电、电扇、电视机、电脑、DVD等生活用电,但不能使用热得快、电炉、电磁炉等违禁用品。一旦使用违禁物品,限电自动控制自动断电,该户用电自动跳闸,20-60S后重新供电,该用户违章用电不影响其他正常用户的用电需求。

7、每户房间照明均设置隔离开关、电子限电自动控制器、漏电保护器,形成独立的控制系统。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2)

8、施工现场彩板房内应使用36V安全电压,电源线路不得随意改动,严禁私拉乱接,不得使用220V以上电源。

9、当彩板房内使用空调、油汀式大功率电暖气等降温和取暖设备时,必须单独敷设电源线,电源线要做穿管保护,加设符合规定的短路、过载和漏电保护器,按规范标准敷设。

10、生活区用电除食堂和开水房、淋浴室外,全部采用低压转换设备转换为36V电压,安装时控开关,定时供电、断电。

11、为了满足生活区工人手机充电方便,生活区单独建立手机充电处,设立单个手机充电箱,专人管理,统一充电。

12、当夏季、冬季宿舍降温、取暖时,单独敷设220V电缆线,于每个宿舍设置360度摇头扇、暖风机,宿舍内摇头扇、暖风机直接加设套管在接线盒内接线,不得插头,加设风速控制器,采用时控开关定时送、断电。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3)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4)

13、装有易燃易爆气体的气瓶存储间内宜选用低压防爆照明灯具。

14、普通灯具距离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300mm,聚光灯、碘钨灯等高热灯具与易燃物距离不宜小于500mm且不得直接照射易燃物。

15、碘钨灯及钠等金属卤化物灯具的安装高度宜在3m以上,灯线应固定在接线柱上,不得靠近灯具表面。

重要用户安全用电管理(超详细的临时用电安全管理系统性讲解)(1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