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感情里谁主动谁就输了(在感情中主动的人真的输了吗)

在感情里谁主动谁就输了(在感情中主动的人真的输了吗)(1)

文:@般若善水

年少时谈恋爱,总是莫名憋着一股狠劲儿:傲娇、隐忍,憋到“小宇宙”爆炸也不肯主动先开口说一句“我想你了”。

可是在对方察觉不到的角落,又会忍不住做一些想让对方察觉的事。

比如:

会摘抄很多具有“破碎感”的句子,比如“我不找你不是因为你不重要,而是我不知道在你心里我重不重要”作为个性签名,然后又悄悄删掉。

会无数次点开对方的头像,打下一行字,然后逐一消除。

会把QQ上的“隐身对其可见”和“在线对其隐身”玩成长篇虐恋故事。

会反复思考“为什么主动的一定要是我?”这个问题,然后依然得不到答案。

可是,等到对方主动发来消息时,脑海内上演了数千次的“反击小剧场”会瞬间NG,然后故意等一会再淡淡地回应。

可谓你进一步,我进一步;你原地不动,我退半步;你退一步,我退一万步。

如果说,有一种被动,是主动无数次之后感到疲惫,于是收回自己的无效付出,不想再主动地被动。

那么,以上这种被动,则是小心翼翼地试探,拼尽全力地掌控平衡感,维持势均力敌的高低位,甚至是为了显得自己是站在“高位”,而掩盖真情实意的被动。

谁输谁赢谁高谁低,以谁先主动为衡量的标准。

好好的恋爱关系,不知不觉变成了充满了斗争与博弈的竞争关系。

很显然,这样的恋爱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因为恋爱的本质是互爱,而不是竞争。

在感情里谁主动谁就输了(在感情中主动的人真的输了吗)(2)

可为什么很多人在爱里,容易产生竞争的心思呢?

其实这是两性亲密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博弈心理”——谁先主动谁就输了!

可能你会觉得奇怪,双向奔赴的恋爱不“香”吗?为什么要把恋人变成竞争对手?

可是,有谁不想好好谈恋爱,好好跟对方你侬我侬不分彼此呢?

只是有的人,在成长过程中,或者在原生家庭里,并没有被真正地完全接纳过。并没有人告诉他们——勇敢主动地去追逐你喜欢的东西吧,不管你自身如何,你都值得去追逐,你值得拥有!

而是被不断地被鞭策或者质疑——

“你要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你有什么资格?”

“你凭什么?”

“人贵在有自知之明呀!”

然后一次次地被迫与其他人或其他情况比较,不断地被迫参与“竞争”。

只有竞争赢了,才有资格,才值得!

所以就得到出一种信号——“值得”是一件需要耗费心力的事,甚至还可能会遭受打击、质疑。

于是得出结论:“很多时候,我可能真的不值得,因为我如此糟糕。”

或者,只有在变得非常非常优秀之后,才值得。

而在此之前,要谦逊,要克制,要隐忍。

可是这个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呢?是学历是家境吗?是颜值是财富吗?没有人说得清。

而我,也见过许多颜值很高的人,或者财富地位都不错的人,却在自己非常喜欢的人面前,感到卑微支支吾吾地被动到底。

爱真的是令人心生自卑吗?

爱必须是一件功利的事吗?

自我感觉不够优秀的人,连爱一个人都不配吗?

其实不是的。

是因为内心的卑微和低价值感,而让爱呈现出了自卑的模样。

因为曾经感受到的爱是充满功利的,所以觉得功利才是爱的本来面目。

所以越自感卑微的人,越崇尚功利法则。

甚至内心越自卑的人,在努力变得优秀之后,越喜欢在表面上营造自信的氛围,越喜欢以“博弈”的方式谈恋爱,以及社交。以此来证明自己值得,证明自己价值高。

曾经历过的打压和过度反思的经验告诉自己:主动是一件非常“掉价”的事,越主动显得越卑微越“舔”。

哪怕自己想对方想到抓狂,哪怕一天到晚盯着手机屏幕等对方发信息,哪怕朋友圈里充满了暗示的文案,也绝对不会主动找对方搭话。

甚至为了合理化自己不主动的行为,而给自己洗脑“如果对方真的喜欢我,一定会主动找我。不主动=不喜欢”。

然后当你问:“那你也不主动啊?是不是你也不喜欢对方?”

怎么会不喜欢呢。

只是觉得自己太卑微了,而对方又没有释放出非常明确且热情的信号,不敢确定自己在对方心里“几斤几两”,无法确定自己值不值得。

于是只能用这种“博弈”的方式,来掩盖内心真实的感受,压抑内心真实的想法,硬凹出“自信独立”的人设。

在感情里谁主动谁就输了(在感情中主动的人真的输了吗)(3)

说到底,就是胆怯 匮乏感啊。

因为内心胆怯,所以害怕——

害怕自己的心意被对方轻视;

害怕自己的真诚被对方愚弄;

害怕自己一腔热情遭到对方的冷眼相待。

这种胆怯,就像曾几何时的一腔热血被一次次打击、嘲讽一般。

因为内心力量匮乏,所以也不得不计算自己付出,吝啬给出主动的力量。

这是一种匮乏感,也是一种无力感。像极了需要支持和认同时,得到的却都是反对和批判。

所以深感匮乏和无力的人,即使付出了,主动了,也会一分一毫地去计算、对比自己得到了什么,以免连最后一丝勇气都被耗尽。

越匮乏,就越容易在细枝末节上盯着对方,来计算彼此对这段感情的付出。一旦觉得自己主动多了,付出多了一点,就深感“亏了”。

因为“亏了”,可能就代表自己什么都没有了,连最后的尊严和重新来过的力量都要消失了。

是啊,毕竟心里好不容易积攒的一些力量,用来爱自己都不够,哪里还能“免费”赠与所爱之人呢?

于是开始克制自己的主动,隐藏自己的思念和喜欢,假装自己是个薄情冷漠的人。

说真的,这样的人,我很理解,也会心疼。

毕竟为了填补内心的匮乏感,为了给足自己力量,为了鼓足勇气,甚至快要拼尽全力,只为分一部分力量出来爱另一个人,真的属实不易。

可是理解归理解,我还是更欣赏那种充满生命力和活力,内心丰盈有力量,松弛有度能屈能伸的人。

因为充满生命力的人,对自己非常诚实,自我觉察度非常高,自我防御非常低。几乎不会做出拧巴纠结的事,也不会口是心非违背自己的想法。

这样的人很幸运,接受过无条件的爱,无条件的鼓励、认同和接纳。

所以非常能接纳自己,非常尊重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这样的人,很明白爱是一种需要付出和给予的事,是“勇敢者的游戏”,是需要具备勇气的。

所以不会在自己缺乏力量的时候,耗尽全力去爱一个人,去从其他人身上汲取力量作为爱的交换。而是会先把仅存力量用在自己身上,爱自己。让自己的内心感受到,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然后再将自己的这份爱意,主动传递给对方。

这种爱意,热烈,直接,温暖,无需计较,也不强求回报。

在感情里谁主动谁就输了(在感情中主动的人真的输了吗)(4)

就像我曾认识一位朋友,她也曾很卑微地爱过一个人,然后又在一次次伤痛中学会了接纳自己。

所以现在的她对喜欢的人,从来不吝啬表达,也从来不去计较谁主动。

她的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都会直接跟对方表达出来。

比如,想对方了就直接发消息说“我想你了”;

心情非常愉悦,觉得自己在某一刻非常喜欢对方,也会直接说“我现在好喜欢好喜欢你呀”;

情绪低落不太想交流的时候,也会直白表达“我暂时不想说话,让我静静”;

对方做了什么让她感到不舒服的事,她也会直接说“你这样让我很难过,我不喜欢这样”。

和她在一起,会感觉很舒适。

是那种不需要技巧套路来维持舒适感的舒适,是那种不需要平衡高位低位的舒适,是那种被一个人尊重、关心和接纳的舒适。

因为她在内心是真正地全盘接纳自己认可自己的,所以也有力量去接纳和认可对方。可以说,这种自我接纳和接纳他人的兼容度非常高。

可能会有人说:这样直接这样主动,被对方完全“看穿”了,不是很容易被人“拿捏”吗?

但我认为,正是这样坦率真诚,反而让某些惯用套路技巧的人无法“拿捏”。

因为真诚的人,不仅对伴侣真诚,对自己也很真诚——难过就是难过,快乐就是快乐。任你说得天花乱坠,我自己的真实感受欺骗不了自己。

这样的人内心即使历经千锤百炼也依然坚韧,永远都有源源不断的生命力爱自己,所以不需要和自己所爱的伴侣展开博弈和计较。

即便是被“拿捏”,那也是基于相爱的自愿,而不是算计失败的“被擒”。

这样的人永远都会忠于自己的真实感受,践行自己的真实想法。

爱一个人,就用力地爱勇敢地爱,不怕受伤,不怕被拒绝,也不怕付出得不到回报。

就算感觉自己不那么爱或者爱得有些难受了,也能及时抽身,勇于放弃。

所以在面对“对方不主动找我”这个问题上,内心力量丰盈且真正自信的人会选择忠于自己内心真实感受——

我想ta了我就主动找ta,管ta有没有主动找我呢!

我现在没空想ta,那就继续做自己的事,ta主不主动完全影响不到我!

成为这样的人,是需要运气和勇气的。

但是好消息是,我们每个人之所以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代表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无论你的存在对他人来说是否有意义,于你而言,你的心脏每一秒跳动,你的血液与细胞的每一次运作,你在一呼一吸间完成的循环……都是因为你的存在而存在。

如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无论对他人寓意几何,在你出生的那一刻,你的存在对你而言便有了意义。

你永远地拥有你自己。

所以现在的你,可以更加真实地拥抱自己,聆听自己内心真实的声音,忠于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和需求。

在缺乏力量不敢主动的时候,就尊重自己的内心,把目标先对准自己,积攒内心的能量与自我价值感。

然后在想要联系对方时,勇敢地表达心声。

以上。

我是@般若善水 一个毫无特色又有点色的文字艺术创作者,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