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气势的大鼓(乡村大鼓)

我该如何形容,那震响在闽中小山村的鼓声呢?,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有气势的大鼓?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有气势的大鼓(乡村大鼓)

有气势的大鼓

我该如何形容,那震响在闽中小山村的鼓声呢?

一抬手,山雨欲来风满谷。

一捶击,铁骑奔涌声如雷。

……

那是一队质朴的农人,敲着胸前的鼓,行走在乡村的路上。步伐风一样自由,鼓点水一样沸腾。他们的身前身后、身左身右,是田野,是山林,是纵横的阡陌,是跌宕的山涧,是蜿蜒的山径。他们时刻不离锄、镐、叉的手,此刻拿的是鼓槌。当鼓槌齐落,几十面鼓便轰然声动。隆隆,隆隆!鼓声浑厚、雄壮,众志所趋的气势,和旷野的风、山坡上的牛羊、小溪里的鸭群、池塘里摇晃的荷叶涌在一起,恬静的阳光变得灼热了,就连空气都跟着喧动起来。鼓声时而雄浑,时而苍劲,时而脆生生地点几下鼓边,浑厚沉稳的鼓声霎时便增添了几分灵动。咝溜溜的山风吹动了树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山野、老树、面庞黝黑的人们,和堆满农具柴草的农家院落,形成了一幅天然美好的油画,无须刻意着色,无须刻意布局。

八字桥龙湖村的大鼓起源于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张姓人家从沙县迁进八字桥乡龙湖村,同时也带来了此后震响于山野的鼓。历史上沙县有两位状元,一位是南唐末年的张确,一位是南宋嘉定年间的张安。据说因此某位皇帝特许两位状元后人在庆典、祭祀时打“大”鼓,以彰其荣,以显其名。所谓“大”鼓,不是指鼓的体型大,而是指鼓队阵容大。之后的五百多年以来,龙湖村每逢庆典、祭祀,张姓族人和村民一直流传着打鼓游行的习俗。小庆典小场合一般是出五十面鼓,若是大庆典大场合,就出百人百面鼓,声势撼人。以前的鼓手是用六尺棍挑着鼓,边击鼓边行进,六尺棍的一头是鼓,一头是用于平衡重量的篮子或其他重物。由于挑鼓摇摇晃晃,稳定性不够,同时也影响鼓手动作发挥,于是后来改成了背鼓,将鼓背在胸前。最值得一提的是,龙湖村每栋房子里都有一面鼓、一面钟(乐器),大年三十晚至正月十五,每座房子鼓乐喧天,家家击鼓、敲钟,以示喜庆。整个村子腾腾烈烈,声动数里。

龙湖村的鼓,大多是牛皮扁鼓,以节奏从容舒缓、板眼分明闻名十里八乡。在鼓点的引领之下,乐队里的铜镲和七音云锣(民间叫七番)或打或停,彼此分工合作,打出层次清楚、起伏有序的鼓乐。木槌击打牛皮鼓的雄浑、铜镲互相撞击的清脆、钟的悠远,看似简单的击打,却有高亢、低沉之分。现在鼓队的指挥是村主任,他如同合唱团的领唱。除了庆典、祭祀,龙湖大鼓只有在正月里可以随意敲打,正月过后就要将鼓收起来,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不再去动它。没有鼓声的日子,村民们静静享受岁月静好。直到来年农历大年三十,鼓声才隆隆响起。

我想象着几百年以来这里鼓声激荡的样子:千万年吹不尽的风,肆意飞扬在沟壑层叠的山谷。贫瘠、荒凉的土地上,山洪侵袭过,霜雪欺凌过,有的年份粮食歉收,甚至绝收。无数蓬头垢面的农民挣扎在困顿的生活边缘,而这样的日子似乎永远没有尽头。但灰扑扑的日子依然有抚慰人心的微芒,如《诗经·七月》所述:“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七月可吃瓜,八月摘葫芦,九月捡拾秋麻子。采摘苦菜又砍柴,就这样养活一家老小。到了年底,“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带着酒肉去参加祭祀活动,举起杯祝福彼此,敲起鼓祈求老天,庇护蝼蚁般的子民吧。他们在坑坑洼洼乡间土路上缓缓前行,他们在崎岖的山间小道上缓缓前行,用鼓声表达痛苦和欢乐,摆脱和追求。上百面鼓发出的浊重响声,碰撞在环村的四面山上,碰撞在文笔峰的山崖上,整个村子变成了大鼓,只听见隆隆,隆隆!他们的双手,胳膊乃至每一寸凌乱的发梢,无不在忘情地舞动着、搏击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鼓舞自己!蓬勃自己!淋漓自己!在鼓声里,热血尽,化尘与土!

鼓声也成为鼓舞人们的一种精神力量。星移斗转,世事山河皆变迁,换了人间。如今的龙湖村民的手,依然高举鼓槌,泥土在鼓声中泛绿,农事在鼓声中继续,孩童在鼓声中长高,乡村在鼓声中五谷丰登。鼓有良好的共鸣,其隆隆之声如同天上之雷电轰鸣,气势磅礴,绝非其他乐器可比。强奏时,声震百里,动荡山岳;轻奏时,又如春雨滋润禾苗,给人们带来愉悦与欢欣。因此人们把天上雷霆的轰鸣,万物生长的动态、音声等,都融会于“鼓”这一实物与概念之中,认为鼓具有非凡的神力,鼓声能像雷声一样可以引来雨水,滋润万物。正月里,龙湖村百十个鼓发出的雄浑鼓声,落在水面,野鸭听见了水暖的消息;落在山间,万千枝头就燃起朵朵桃红;落在田野,耕牛如同战马,将轭头拉得咯咯作响,犁铧带着锋利的银光一路潜行。春天的血脉、骨骼与筋络,如同旌旗一样在鼓声里啪啪作响。脚下的土地也成了一面大鼓,无休无止,无疆无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