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撮镇怎么坐车到逍遥街(从撮城到)

作者 李云胜

合肥多街,以“撮”为妙!

“撮”是多音字,读cuō时老合肥普遍认为这是本土方言。其实许慎《说文解字》里已有解释:“撮,四圭也,一曰两指撮也。”今已延伸为用簸箕等把散碎的东西收集起来。

“撮”作为动词使得昔日“撮城”的形象生动起来,并寄托在“昔仲尼,师项橐”的千古佳话之中。

从撮镇怎么坐车到逍遥街(从撮城到)(1)

相传春秋时,孔圣人周游列国,路经此镇,巧遇项橐等孩童在路上撮土筑城游戏,挡住车去路,于是让他们拆城让车。不料小小年纪的项橐却理直气壮地说:“只有车让城,哪有城让车的道理!”

孔圣人听了惊问:“小儿岂有难乎?”因问曰:“汝知天下何火无烟,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树无枝?”

小儿随口答曰:“萤火无烟,土山无石,井水无鱼,槁树无枝。”

项橐又问孔圣人:“鹅鸭何以能游,鸿雁何以能鸣?”

孔子答曰:“鹅鸭能浮皆因足方,鸿雁能鸣皆因项长。”

小儿辩曰:“鱼亦能游,岂因足方;蛤蟆能鸣,岂因项长耶?”

孔子无言以对。

小儿又问:“汝知天上闪闪有几星?地上碌碌有几人?”

孔子曰:“仲尼适来此地,何必谈天说地。”

小儿曰:“要论眼前之事,眉毛共有几根?”

孔子喟然叹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项橐见孔子折服,便拆城让车,后人为纪念此事,即以撮城为名,乃今日撮镇。

从撮镇怎么坐车到逍遥街(从撮城到)(2)

历史上的撮镇即贾而好儒,一方面商贸发达,物流通畅,河流码头货船云集,号子声声,街道两旁店铺林立,广开五洋商行、饭店旅栈、米行以及牛马市等;另一方面素有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尤以神童文化遐迩闻名,当地留传着清末五品顶戴王景贤开办佑贤小学一律免交束脩的故事,以致少年儿童几无文盲,故坊间盛传“地多一撮,书重百城”的民谚。

而撮镇因为历史悠久,遗迹更是遍地开花,一代枭雄曹操、大脚贤后马秀英、元末名臣余阙等都曾在这里叱咤风云,上演了无数出精彩的悲喜剧。

坊间有句俗语这样形容撮镇:“孤井独庙裤裆街”。

所谓孤井指的就是凤凰井,传说是明代朱元璋皇后马秀英指示手下人挖凿的。奇怪的是,关于这位马皇后,《明史》上并未见记载,倒是野史、戏曲和民间传说中关于她的故事很多。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她坚决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或“大脚皇后”。

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度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不知道撮镇那里的凤凰井是什么时候挖的,但从朱元璋征讨天下的足迹分析,马皇后到过撮镇应该是有可能的。

而独庙指的是东岳庙,老撮镇人习惯称之为大庙。可惜的是已经荡然无存了。倒是昔日被称为裤裆街的三条老街还在,只是也换了模样。

裤裆街在鼎盛之时,商业极其繁华,聚集着上百家商铺,周围是纱市、牛市、布店、药店、米行、竹木行等。街上是人头攒动、摩肩接踵,近处的有龙塘、长临河的百姓,远处的有定远、凤阳、嘉山等地的客商。

从撮镇怎么坐车到逍遥街(从撮城到)(3)

此外,撮镇还有一座横跨店埠河的“曹公桥”,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合肥县令曹光彦沿店埠河察看民情,见撮镇河边来往行人争渡如蚁,溺水颇多,当即责问:“如此河道,何以无桥?”

部属面面相觑,不敢回答,但沉积已久的架桥之议很快有了实质性进展,半年后桥成。为记曹县令政德,遂以曹公命名。

曾几何时,撮镇之西,店埠河畔,“撮街”拔地而起,依托独特的文化特质,以神童文化为主题,美食经营为主体,培训教育为带动,兼顾社区配套业态,并成功引进合肥菜博物馆项目突出打造“来撮街撮一顿” 的美食文化。

欣喜之余,撰联恭贺:

庐州佳肴推广到户,此乃休闲佳地;

撮街神童出手为最,宛如世外桃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