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

2016年去法国之前,我和家里人说,我去巴黎有几个很想去看看的地方,闺女马上说:你是不是想去看看雨果。确实除了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等必打卡的地方,我想去追寻雨果——追寻巴尔扎克、大仲马………那些年轻时候很崇拜的文学家、艺术家。看看他们的安息之地。我们在巴黎转了四天,沿着他们的遗迹我们陆续去了蒙马特公墓、拉雪兹公墓、雨果故居和先贤祠。

那天早上我们先去了蒙马特高地,从高地下来去蒙马特公墓,围着墓地绕了半圈才找到入口,要下到一个立交桥的下面。据说19世纪时墓地险些因修路被毁,后因死者家属的强烈抗议才保留。为了避让这座公墓修了这个立交桥。

公墓开放于 1825 年,与拉雪兹神父公墓、蒙帕纳斯公墓并列为巴黎的三大公墓, 文学家左拉、小仲马、司汤达、海涅,印象派画家德拉等许多名人都安葬于此。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

墓地显得比较拥挤,尤其那个大桥压着进出口。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2)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3)

门口有引导图,你可以拿去用,走的时候放回原处。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4)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5)

进去不远就是左拉的墓,很明显的红色花岗岩砌成,墓碑正中是他的半身青铜像,瘦瘦的带着眼镜。左拉(Émile Zola, 1840-1902)是法国著名作家,其代表作《萌芽》、《娜娜》、《小酒店》等都是享誉世界的杰作。我年轻时候看过他的《娜娜》,印象就是写一个妓女的生活,给人感觉有点乱,可是真敢写,所谓深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吧。可这里已经没有他的遗骸。在他去世六年后,国家把他转移到了先贤祠,那是很高的荣誉。现在这里的墓穴里安葬的是他妻子等亲属。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6)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7)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8)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9)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0)

司汤达的墓,混在许多相同的墓碑中。可能好多人不知道其为何人,但法国小说的名著“红与黑”大部分人都听说过,那就是他的代表作。他原名亨利·贝尔,写过数部长篇,几十个短篇,数百万字的文论、随笔和散文,游记。但他在世时并不知名。后来由于得到巴尔扎克的高度评价,才进入人们的视线,真是英雄识英雄。

他的墓志铭有意思——亨利·贝尔,米兰人,活过,爱过,写过。所谓米兰人是指作家当时被流放,在意大利米兰生活过多年。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1)

我小时候是在60年代看过苏联拍的“红与黑”电影。那时候小,黑白片,看不懂说什么,不喜欢这类片子。78年国内出版了小说,买了看了一遍,当时就觉得那个于连太偏执,人不怎么样。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2)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3)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4)

小仲马的墓,比较高大上,有一个亭子,小仲马的雕像躺在那里,他墓志铭:我即存在于生,也在于死。死比生更让我感兴趣。因为生只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死亡却属于永恒。

小仲马(1824—1895)是大仲马与邻居缝衣女工的私生子,不过出生时大仲马并不承认他。1874年1月29日,小仲马以二十二票的多数被选入法兰西学院,这在当时是法国文学家最高的荣誉。那一天,已经25年不出席学院会议的的雨果也去了,可是当时学院许多人都不认识他了。雨果说我今天是来给我老朋友大仲马的儿子投一票——那就是小仲马。

小仲马的代表作是《茶花女》,当《茶花女》话剧初演时,大仲马正在布鲁塞尔,小仲马给他电报上说:“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大仲马回电说:“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5)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6)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7)

巴黎圣母院的作者茶花女(巴黎蒙马特公墓)(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