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

电视剧《于成龙》播出已经四年了,重刷也好几次了。每次看到最后于成龙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那段的时候,都不由得感动泪目。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1)

于成龙累死在两江总督任上

于成龙去世前按照康熙皇帝的旨意准备在两江去火耗,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不知如何日夜操劳、夙夜兴寐,在梳理了两江的去火耗流程后,亲自拟写了《严禁火耗谕》。可在准备宣读这天,却累的连话也说不了了,委托师爷周瑞和宣读。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2)

委托师爷周瑞和宣读

“朝廷征税,百姓输粮,原有一定之规。道府州县各级官吏,身为百姓父母官,理当上体朝廷仁德,下念百姓困苦,决不可肆意加重百姓负担,累及生计。故火耗之禁,于民于国,功在千秋,泽被万世。望各位同僚珍惜民力,体念皇恩,切记!切记!”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3)

于成龙已入定

周师爷宣读完后,却发现于大人已去世,不由得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堂下众官也是哭成一片。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4)

众人哭成一片

康熙闻讯后,亲作悼文,表赞于成龙为“天下第一廉吏”,并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谥号为“清端”,以此来祭奠他清苦廉洁的一生。悼文如下:

“国家澄叙,官方首重廉吏,其治行最著者,尤当优加异数,以示褒扬。于成龙,操守端严,苦节克贞,朝野惟尔,鞠躬尽瘁,真一芥之弗取,越数官而弥坚。奄忽云亡,能无悯焉,萧然官舍,竟担石之无存。清风未远,长存表德之思;宠恤重颁,丕著旌贤之典。尔灵不昧,其克歆承,成龙爱卿,居官清正,实乃天下廉吏第一。”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5)

康熙为于成龙作悼文

于成龙为国为民的情怀值得我们尊敬,而他拟写的《严禁火耗谕》,情词恳切,发人深省。今天我们就了解一下什么叫“谕”和“火耗”。

谕,旧时指皇帝颁发的诏令,也指上对下的文告、指示 。

于成龙身为两江总督兼兵部尚书,在自己的辖所颁布法令文件,用“谕”是合情合理。同时也可以这样理解,《周礼·师氏》说“教之以事而谕诸德者也。”含有“通晓”的意思。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6)

《严禁火耗谕》

火耗,别称火耗银,是明清附加税之一,原指将零碎银两铸成银锭过程中的自然损耗。

“火耗”起于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赋税一律征银上交国库,把百姓交的碎银熔化重铸为上交的银锭就有了火耗。征税时加征的“火耗”大于实际“火耗”,差额就归官员所有。清初的官员沿用了这种做法,而且“火耗”不断加重。一般州县的火耗,每两达二三钱,甚至四五钱。偏僻的州县赋税少,“火耗”数倍于正赋。虽然顺治、康熙年间也发过禁令,但并不起作用,以后也就默认了。

“火耗”不利于长治久安。康熙后期不断有大臣上书要求把“火耗”规范化征收与使用。但康熙不愿加税,此事未成。雍正上台后,大力整饬吏治,实行“火耗”归公和向官员发放养廉银,存世近200年的“火耗”终于在雍正朝被消灭了。

历史影视剧中的常识性错误(严禁火耗谕--影视剧里的历史文化小知识)(7)

银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