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推肩颈(揉肩井活肩颈)

经常推肩颈(揉肩井活肩颈)(1)

肩, 穴之所处也。井, 井口, 乃地之孔隙也。胆经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 流至本穴, 再流入了地之地部, 故名肩井穴, 此井为经水之井。

肩井穴是颈肩疾病的疼痛反应点

肩井穴是足少阳胆经的第21个穴位, 其定位在肩胛区, 第7颈椎棘突 (下即大椎穴) 与肩峰最外侧点连线的中点, 向下直对乳头。从解剖位置上看, 肩井穴位于斜方肌, 周围的组织结构还有深、浅筋膜、肩胛提肌外侧、前锯肌、肋间肌, 这些都是颈部活动的协同肌。因此, 当肩颈劳损时, 肩井穴的位置就是现代医学常说的斜方肌的激痛点, 即无论是转动颈部或者抬高肩膀都会因为斜方肌的紧张而感到疼痛。

经常推肩颈(揉肩井活肩颈)(2)

低头党、久坐族的肩颈及背部长期不动是人体健康的隐形杀手。低头时颈椎承受的压力是头部垂直时的2倍。对上班族来说, 长期久坐, 脊柱和上下肢都得不到很好的伸展, 坐姿成了典型的“C型”状态 (弯腰、弓背、伸颈) , 极大地增加了脊柱的负荷, 加速脊柱退变。此时, 很多人容易出现脖子紧张、僵硬, 肩、颈、臂3个部位疼痛的症状。这个时候按压肩井穴, 可以很好地缓解全身紧张、僵硬的状态, 有助于恢复到自然放松的状态。

“水井”要保持时时畅通

肩井穴的主治是项强、肩背痛、手臂不举、中风偏瘫、滞产、产后血晕、乳痈、瘰疬等气滞血瘀、气行不畅的症状。

肩井穴最善通经活络, 有鼓舞气血运行到周身的作用。当肩井穴处气血不通时, 仿佛给井盖上了盖子, 内外不通。而揉按肩井穴, 就有如打开井口, 让胆经的清阳之气如泉水一般涌出来, 然后将郁滞的气血涤荡开来, 令人全身舒畅。

肩井穴又是胆经气血调畅的枢纽, 对于胆经的疏泄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如果胆经出现问题, 人体就会表现出关节屈伸不利、两肋闷痛、乳腺疾病、易患高血压病、免疫力降低、烦躁失眠等。刺激肩井穴, 就能改善胆经的气血不和。

无论是采用推拿、按摩、针刺、艾灸还是刮痧、拔罐等方法治疗肩颈痛, 肩井穴都是一个治疗要穴。

巧按肩井穴, 减少肩颈劳损

按摩肩井穴的时候, 可以用多种按揉手法。比较常用又好掌握的是“拿法”, 按摩术语称“拿肩井”:被按摩者取坐姿, 按摩者立于被按摩者身后, 双手虎口张开, 四指并拢, 自然搭在被按摩者双肩井穴部位, 四指与拇指相对用力、有节律地拿捏。

经常推肩颈(揉肩井活肩颈)(3)

拿肩井穴后再配合按揉法。按揉肩井穴时先以左手食指压于中指上, 按揉右侧肩井穴5分钟, 再以右手按揉左侧肩井穴5分钟, 力量要均匀, 以穴位局部出现酸胀感为佳。每日早晚各1次。建议有长期肩颈疼痛的病人可以尽早到专科找专业医师进行推拿。及早治疗可减少肩颈慢性劳损的进展。

经常推肩颈(揉肩井活肩颈)(4)

肩颈疼痛发作时, 可先用简便取穴法找到肩井穴:把手自然搭在对侧肩上, 拇指紧贴颈部, 中指尖下即为肩井穴所在。然后五指并拢, 掌握虚拳, 用“敲门”的动作轻敲肩井穴, 为肩井穴敲落“污垢”, 清通井泉, 舒畅经气;或用拇指和食、中指相对用力, 提拿肩井穴处的肌肉。这样反复多次, 每天操作可不限次数, 有助于肩颈疼痛的缓解。

瘦人慎刺肩井穴, 乳痈、呕吐皆可调

临床在针灸治疗肩颈痛时, 常配肩髃穴、天宗穴主治肩背痹痛。不过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肩井穴不可深刺, 肩井穴直下就有肺尖。因此, 在治疗时一般直刺0.3~0.5寸或斜刺, 避免出现气胸, 尤其是体型消瘦的病人, 非专业医师不可擅自用针灸自治。针刺肩井穴还可配乳根穴、少泽穴主治乳汁不足、乳痈等病。

根据清代医家龚延贤所著的《万病回春》中记载:“反胃灸肩井三壮即愈, 乃神灸也”, 艾灸肩井穴还对吞咽困难所致的呕吐、呃逆等症状具有明显的疗效。拔罐则常用闪火法将火罐吸附在肩井穴上, 留罐10分钟左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