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山皮影故事(豫南皮影戏的文学欣赏)

文 / 谈永红

配图 / 麦客 环宇 部分来自网络

我从小在姥爷的潜移默化下,对皮影戏情有独钟。姥爷居住在罗山县彭新镇杨店村,我小时候大多时光在那里度过,杨店街沿河一带,到处都留下了我儿时嬉戏的影子。

在我的印象里,那时的杨店集市十分热闹 ,隔三差五总有皮影戏的演出,戏台多搭在街南头的河滩上。演出时,人山人海,大人们聚精会神地看戏,孩子们却忘情地嬉闹追逐,流动商贩们则漫步其间……

罗山皮影故事(豫南皮影戏的文学欣赏)(1)

尤其是每年的农历三月十五日,是杨店传统的古庙会,皮影戏更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靓丽风景,那场面更是蔚为壮观!与今日的皮影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的窘状不可同日而语。

‘’天阳一出照九州,平顶冠上九龙头,蓝挺玉带镶百斗,尨眉一皱百官忧‘’这是皇帝出场;

“调和鼎鼐神仙府,燮理阴阳宰相家。”这一定是宰相出场;

“从容跨鹤出昆仑,拂尽山河处处尘,明月当天谁是道,梅花满眼未知春。”这是吕洞宾的诗词,当然是神仙出场啦;

’甲马丛中立命,刀枪队里为家,杀人如同戏耍,抢夺便是生涯。“很明显,这是山大王出场;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多是赶考书生出场,还没发迹,雄心勃勃。但有时文武生也用;

‘’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闲坐窗前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这是公子文人出场;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这分明是小姐在春天里排解闺怨嘛!不是小姐出场又能是谁呢?

从以上可以看出:皮影师傅们的诗词水平相当了得,要练就在不同场所,不同人物出场,能用诗词敷陈其事的本领。常言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偷。我现在熟烂于胸的许多诗词有好多是在看皮影戏的过程中学到的。

仅仅做到这点还不够,皮影师傅还得熟悉中国历史和文学史,知识面要宽泛,不然会遭人非议的。有次在杨店看《封神榜》,杨戬出场。唱到:“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这首应景唱词也不算错,但有位文人就是较真,他当面揶揄唱戏的师傅:“汜水关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可杨戬怎么会吟唱宋朝杨万里的诗,难道说就是因为他是神仙会算吗?”唱戏师傅答不上来,支支吾吾地说:‘’是因为这场战斗刚好发生在杨万里所写‘’泗水这个地方,所以我没细想就唱了。”哪知道那位老兄还是不依不饶:这场战斗发生在汜水关,是孔宣协助韩荣守关,力阻黄飞虎出关,你错把‘’泗水”当成“汜水”,殊不知,’泗水”在山东省济宁市,而‘’汜水‘’在河南省荥阳市,二者是风牛马不相及。一席话羞得唱戏师傅满面通红。

一流的皮影大师仅仅做到上述两点还不够 ,还得有扎实的古文字素养。在罗山的五大流派皮影中,我有幸领略过林(林芝梅)派,崔(崔有恒)派,岳(岳义成)派皮影的神韵。比较而言,我觉得还是林芝梅大师的古文功夫深,有次听他的《岳飞传》,觉得他唱的是字字玑珠,遣词造句极为传神得体。

罗山皮影故事(豫南皮影戏的文学欣赏)(2)

前天,我在辅导儿子学习小学六年级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儿子不明白‘’仿膳‘’的“膳”是何意?我启发儿子:你看,这是个形声字,左边的偏旁(形旁)‘’月"表示“肉”’,右边的声旁“善”既表示读音,又表示“美好”的意思,也就是说:“膳”就是美好的肉食。讲到这里,我立即想起王晓丽在皮影戏《松林抢饭》里的的一句唱词:‘’(殷梨花唱)公子(刘秀)抢了我的麦仁膳,狼吞虎咽往下吞。‘’我觉得,这里用‘’膳‘’代替“饭”,很有水平。本来,老百姓吃的麦仁饭是很简单的粗食,可刘秀是谁?他是日后建立东汉的开国皇帝耶!他吃的东西怎么能叫“饭”么?不能!只能叫“御膳‘’。你看看:一字之差,天渊之别!

值得注意的是,豫南皮影戏的丑角出场,经常会吟唱豫南的民歌小调,这是豫南皮影的特质,是豫南皮影区别其他地域皮影的一个显著标志。也就是说:一流的皮影师傅往往是当地的民歌大家,比方说罗山县皮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光辉好像就是这样的著名歌手。这是皮影师傅们将豫南民歌与豫南皮影有机结合的创举,使得二者熠熠生辉。

我觉得皮影戏用的最多的民歌首推《打柴调》:‘’……打柴人,高山难得上, 急步行,爬上砂土岗,两眼朝下望,只瞧得,小大姐正在绣鸳鸯……‘’在《松林抢饭》中殷道宏出场唱的就是《打柴调》。此外,《手扶栏叹几声》,《双探妹》等等也时有耳闻。我日前听皮影戏,一个小丑唱:“走进麦儿冲, 麦子黄松松,麦沟里跳出个小杂种,扯手不放松,扯得姐脸红…”这实际上是鄂东民歌,显示了豫南皮影已有豫风楚韵的特点。

从以上可以看出:一流的皮影大师往往是一流的文学大家,诗词歌赋,无所不能。看看今天的年轻皮影师傅们,与老一辈皮影大师比,要补齐的“短板”太多了,唯有勤学苦练,方能融会贯通,推陈出新。而要做到这一点,“路漫漫其修远兮”!

以上仅是个人从文学角度,谈谈对豫南皮影的欣赏,浅尝辄止,不能道其万一。不得不说,豫南皮影有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有识之士前来大力探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