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1)

交汇点讯 4月初,靖江市党史方志办公室在征集“红色”档案过程中,在八圩路一渔民小区周锡富家中,见到了他父子两人珍藏70多年的庆功锦旗。“有你们的支援 我们就能胜利”,锦旗上绣了十二个大字,落款是28军84师251团,体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72年前的那个春天,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东线第一帆”在靖江升起。当年,靖江和她的37万军民,涌入历史的洪流,成为推动人民解放事业滚滚向前的原动力。大江奔流,时光荏苒,英雄的靖江人民为伟大的渡江战役作出的巨大贡献,永远彪炳史册。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2)

大军横渡长江,历史选择了靖江

“1949年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4个军20余万人,从靖江飞渡长江,吹响了‘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号角。靖江成为渡江战役的东线起点,被誉为‘东线第一帆’……”4月21日,靖江城北小学开展“红领巾心向党”主题寻访活动,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张孝彬向同学们讲述了渡江战役的历史意义。

1999年,一部反映靖江人民支持渡江前线的纪录片在央视一套播出。开国上将叶飞欣然为纪录片题写片名:“东线第一帆”。叶飞曾担任第十兵团司令员,而靖江正是该兵团渡江作战的主要出发地。将军的礼赞,点明了小城靖江在渡江战役中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早在1949年2月,中央军委依据向长江以南进军的既定方针,决定组织约100万兵力组成东、西、中三个突击集团,在江苏靖江至安徽望江地段实施渡江作战。渡江战役总前委进行了深入研究,粟裕将军提出,应当把渡江战役的突破重点放在三江营至张黄港段,其主要江段即位于今天的靖江沿江。

靖江能成为渡江战役东集团的突破重点,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很重要的关系。在靖江与江阴之间,最狭窄处只有1500米,如此狭窄的江面,可为作战时的快速渡江提供最有利的条件。更为重要的是,大军从靖江渡江后可直接楔入宁沪国民党军之间,切断重要交通线以及国民党军往东及东南之退路,从而可以为大量围歼国民党军创造有利条件。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和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渡江战役拉开序幕。

家住靖江市靖城街道虹茂社区的94岁居民张一飞,是渡江战役的亲历者,当时在第十兵团31军后勤部。老人回忆道,4月的长江沿线进入战备状态。随着渡江命令下达,一艘艘渡船似离弦之箭向南岸驶去。“我们后勤部队渡江时间是夜里11点以后,三个小时内必须过江。”张一飞介绍,大船用来运送军马和大炮,留给战士们的多是小渔船,小船摇摇晃晃,不时有炮弹飞来,激起的水柱盖过整个船身。

一到达南岸,张一飞和战友们跳下船,一行人迅速蹚过登陆。一路上都有奔跑的战士,还有响彻耳畔的命令:“快点,跟上、跟上!”每次回忆起渡江战斗的情景,张一飞对好多细节仍然记忆犹新。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3)

一切为了渡江,一切为了胜利

在位于靖江沿江高等级公路南侧江边,新建成的“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纪念馆,用特别的方式留住这段历史记忆。“东线第一帆”五个大字,正是叶飞将军1999年题写的。

在公园内,一组支前雕塑格外引人注目。其中,走在最前面的是一名农民,他身体前倾,奋力拉着解放军的马车,双眼圆睁,坚定地注视前方。他的身后,还有青年人、老大爷、妇女、儿童等。

今年91岁的渡江英雄祁玉良,家住靖城街道北大街社区,他曾担任靖江渡江支前民工连连长兼指导员。在祁老家中,珍藏着一张《渡江支前光荣证》,由第三野战军发放,上面写道:祁玉良同志系靖江县侯河区人,参加解放宁沪杭战役,配合本军渡江,完成战勤任务,本军除致谢以外,特发给渡江光荣证,以资表扬。

祁老清晰地记得,早在1948年冬季,人民解放军就开始宣传动员渡江作战。他带头报名,组织100余名靖江支前民兵参加集训。1949年4月16日,祁玉良代表靖江民工团到分区开渡江誓师大会,他还写下了血书。4月19日,祁玉良所在支前民工连分到了卫生大队。

“4月21日晚,我们开始跟随大部队渡江,当时物资多,女同志多,还有21匹骡马。”祁玉良说,登船不久风雨大作,险象环生,渡江从21日傍晚六点到第二天早上五六点。船到岸后,每个人身上都湿透了,大家又冷又饿,上岸后还要继续前进,但没有一个叫苦的。

一张张支前光荣证,一面面胜利锦旗,无不述说着靖江人民当年的支前壮举。一切为了渡江,一切为了胜利!一组数据显示,1949年春,为夺取渡江战役胜利,靖江37万人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倾城出动、倾囊相助、倾力支前,保证了20万突击部队和20万后续部队渡江作战。靖江共有12万人次直接支前,6000民工随军渡江。当时正值春荒的靖江,短短3个月,筹集粮食300万斤、草料950万斤,支援大军渡江。短短20多天,还筑路350华里、架桥90余座。更有夫妻船、母子船、一家三代船,冒着炮火运送大军渡江。靖江人民为渡江战役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这座城市奋斗史上最光辉的篇章。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4)

高扬第一帆,渡江精神光照未来

靖江城中小学红领巾寻访小队,近日来到“东线第一帆”公园开展红色寻访之旅。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孩子们有序参观了“千帆过江”广场和渡江纪念馆,了解72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光辉历史。

“72年前的今天,人民解放军取得渡江战役最终胜利。如今,在‘东线第一帆’启航地,我们倾情编写了《伟大的渡江在靖江》一书,全景式反映靖江和靖江人民支援参与渡江战役历程,是对我们党、军队和人民的深情礼赞。”靖江市政协主席范敏告诉记者,为了做一本经得起检验的信史,出一部经得起淘洗的精品,靖江市政协组织力量花了两年多时间,900多个日日夜夜,与70年前的前辈们相视对话。在整理一个个渡江故事时,他们也被那一个个普通人身上的鱼水情、英雄气所打动。时至今日,那些令人振奋的画面仍在眼前闪现,温暖动人的话语还在耳畔回响。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5)

1979年周志顺与锦旗合影 和 2021年周锡富与锦旗合影

历经70余年洗礼,渡江支前精神不仅没有被淡忘,而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东线第一帆”精神孕育出今日靖江人“聚沙成洲、奋发超越”的奋斗品格。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说,当年的战场,如今已建成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成为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这里还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一类独立开放口岸、保税物流中心等,标志着靖江迈入大港大船大枢纽时代,到2020年全面小康指数位居全国县级市第21位,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进入“十四五”,靖江又提出要乘风破浪、勇立潮头,加快跻身全省第一方阵,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航程上再扬“东线第一帆”。

靖江渡江水街(渡江英雄城靖江)(6)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顾介铸 通讯员 叶剑勇/文

图片由靖江市委宣传部提供

编辑: 严红兰

本文来自【交汇点新闻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