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

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后来都怎么样了

“义社十兄弟”,十个人是:赵匡胤、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忠、刘光义(后改名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究竟是什么原因结成了“义社十兄弟”?是在谁的倡议下结成的?最开始是以谁为首?老尼克我查不到资料。

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1)

如果按出生时间排,是这样的:李继勋916年、杨光义920年、王审琦925年、赵匡胤927年、石守信928年、刘光义929年、王政忠930年。

韩重赟、刘庆义、刘守忠老尼克我没查到出生时间,不过韩重赟大儿子韩崇训是955年出生,按正常推算,他应该是925--935之间出生,但老尼克个人认为,他应该是929年或者930年出生,为什么这样认为?话长,就不多说了。至于刘庆义、刘守忠,则一点线索都没查到。

至于十人结拜时间,很多人认为是954年七月二十日。咱们先来看看954年发生了什么。

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世宗。

954年二月:契丹与北汉联军十万,打败后周泽潞节度使李筠,包围潞州(现今长治),大部队南下泽州(现今晋城),目标:灭亡后周。

954年三月:十日,柴荣率军从开封出发,十九日,双方发生激战。

954年五月:包围太原。

954年六月:班师。

柴荣征讨北汉,这十兄弟中貌似只有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五人随行,柴荣回到开封是七月,参战几人都升了官,赵匡胤升为殿前都虞候,石守信升任铁骑左右都校,李继勋升都指挥使,领永州防御使,十月,又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领昭武军节度使。王审琦升任东西班都虞候,改任铁骑都虞候,又转任本军右第二军都校,韩重赟升任殿前司铁骑指挥使。

如果真的是954年七月二十日结拜,那就是这帮人论功行赏,升了官,一高兴,就跪下叩头拜了把子。

征北汉回来时,尽管他们都升了官,但其实也都是中低级军官,李继勋升官最大,年龄也最大,所以老尼克我觉得很有可能这个时候,十人还是围绕在以李继勋为中心的圈子周围。此后赵匡胤身份转变,,才逐渐转移到以赵匡胤为中心的圈子周围。

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2)

这十个人中间有跟赵匡胤关系好的,比如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三人,而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与赵匡胤的关系可能较为疏远。从另一个现象中也能看出关系远近,其中赵匡胤、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韩重赟、刘廷让六人,《宋史》有传,其他人则没有。

陈桥兵变,石守信、王审琦、韩重赟、高怀德是主力战将,其他人好像并没有直接参与,特别是高怀德,并不是义社十兄弟之一,但也是兵变的主力,说明中心变成赵匡胤之后,有的人慢慢淡出了,有的人却逐渐靠近了,他们这个拜把子,和刘关张那不同,不是什么同生死的,可能更像是一个公司,一个社团,法人,总经理换人了,有人就跟着老领导走了,却有新人加入了新领导的帐下。

下来我们说说这义社十兄弟的结局。

李继勋:

没有参加陈桥兵变。当时他任安国军节度使,在邢州,现在河北邢台,不过,话分两头说,能不能这样说,他手握重兵却按兵不动,本身就是对赵匡胤的一种支持?

江湖传言,赵匡胤上位后,曾经召李继勋秘密谈过一次话,谈了什么?不得而知,能知道的是,此后李继勋一直深受赵匡胤重用,加官检校太尉、昭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同平章事基本上等同于宰相了。

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李继勋上表辞官,赵匡胤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赐给他钱千万、白金万两。他这边一退休,没多久赵匡胤就去世了,第二年他也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中书令,追封陇西郡王,谥号"庄武" 。

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3)

石守信:

陈桥兵变首功之人。第二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主要就是针对石守信、王审琦,石守信也是十分聪明,之后出任天平军节度使,总共十七年未曾调任,各种敛财,史书“积财巨万”。为了生存和利益,努力践行着宋太祖倡导的享乐主义价值观。

太平兴国九年(984年)六月,石守信逝世,终年五十七岁,追封武威郡王,赐谥"武烈"。

王审琦:

陈桥兵变首功之人。和石守信并称为赵匡胤左右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后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后任御营四面都巡检、忠武军节度使、同平章事。

开宝七年(公元974年),王审琦去世,终年五十岁。 王审琦暴病,赵匡胤亲自探望,王审琦死后,又到他的宅第,痛哭哀悼他。赠赐中书令,追封为琅琊郡王,加倍赐钱办理丧事。下葬当日,又为他停朝致哀。 后加封秦王,谥号"正懿"。

韩重赟:

陈桥兵变主要参与者之一。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王审琦出京任忠正军节度使,原来王审琦的殿前都指挥使一职,由韩重赟接任,韩重赟成为殿前司最高行政长官。后遭人诬告,差点被赵匡胤杀死,幸亏赵普等人死命相劝,才留得性命,后被解除兵权,任彰德军(相州,今河南安阳)节度使。

开宝七年(公元974)死。应该是自然死亡,也算是善终了吧。

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4)

刘廷让:

没有参与陈桥兵变。原名刘光义,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因为避讳赵光义名,改名刘廷让。刘廷让在赵匡胤时代一直手握重兵,南征北战,战功赫赫,直到赵匡胤临死前三年,才被罢兵权,出任镇宁军节度使。

雍熙三年(公元986年)十二月,辽入侵,刘廷让率军北上抗辽,被围于君子馆(今河间北),援军李继隆部不进行救援,刘廷让军死者数万,仅以数骑获免。因是李继隆率部南逃才导致战败,宋太宗没有责罚李继隆,引起刘廷让的不满。

雍熙四年(公元987年)秋,刘廷让生病了,宋太宗派御医前往医治,刘廷让说我回京城看病,没等宋太宗批准,擅自南归,因而被削夺官爵配隶商州(今属陕西),刘廷让这哥们也是倔强,硬生生绝食而死。

关于刘廷让,老尼克专门写过他,叫《刘廷让之死》,有兴趣您可以看看。

杨光义、刘庆义、刘守忠、王政忠:

这四人参没参与陈桥兵变,老尼克我没查到,结局怎样,同样没查到,没有什么坏消息,应该就是好消息,虽然他们几人和赵匡胤关系并不近。

杨光义能查到的就是他为保静军节度使。

刘守忠任高阳关副都部署,真宗时历任州部署、副都部署、知州等职。

史料上记载了这么个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八月,宋太祖命党进、潘美为帅,进攻北汉,属下一路由郝崇信和解州刺史王政忠统领,从汾州进攻太原。

如果这个王政忠是和赵匡胤结拜的王政忠,看来也没得到赵匡胤重用,因为976年底,赵匡胤就死了,而刺史,也就是从五品官阶,这么说看官您可能没啥感觉,可您想想,他们当初结拜时,赵匡胤为殿前都虞侯,这就是从五品的官阶,一起结拜的兄弟,官阶不大可能差太多,团长再怎么样也不大可能和小排长结拜,对吧?这是不是说明王政忠,二十年,没升过官?

赵匡胤结拜兄弟大哥是谁(和赵匡胤结拜的义社十兄弟)(5)

不管怎么说,赵匡胤对这些个和他结拜的兄弟,还算是可以的,动过杀机的,只有韩重赟一人,因为诬告韩重赟的人,太了解赵匡胤了,他眼看着他的老领导郭威如何上位,他有样学样的学着郭威上位,所以他最害怕别人也这样夺他的位,而诬告韩重赟的人,恰恰就是戳了赵匡胤的软肋,所以,尽管他没杀韩重赟,但也不再重用了。

和其他打下江山就杀功臣的皇帝相比,赵匡胤做得比较仁义了。

全文完。

写作不易,还望点赞加关注!您的支持是我老尼克继续创作的动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