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碗水煮清菜,一个馒头、一个清蒸牛肉饼。

——这是给首长吃的?

“对呀,首长每顿就吃这些,拿去吧,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

谁能想到,这就是身居高位,在战场上战无不胜,令敌人闻风丧胆,曾一度被写进章程为“接班人”的林彪的伙食,如此显赫的存在,他的一日三餐,却如此简单,年年如此,实在是令人难以置信!

秘书季中权回忆:“林总是元帅,可他吃的还不如警卫员吃的好,但他从不在乎。”

林彪,他就是这样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呢?

崭露头角

林彪原名林祚大,字阳春,号毓蓉;1907年12月份出生于湖北黄冈团风县回龙镇的林家大湾,曾用名育容、育荣、尤勇、李进。

林家家境殷实富裕,是个衣食无忧的小地主,林彪9岁便进入了林家私塾学习。

1919年秋天,林育英受武汉“互助社”负责人恽代英、林育南的委托,与林洛甫、胡亮寅等,在黄八半湾利用荒废的寺庙创办了浚新小学,胡亮寅任校长。

在林育南和林育英这两个堂哥的影响下,林彪由林家私塾转入“浚新小学”读书,在这里接受了最新的革命知识和革命启蒙,为日后播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

15岁的时候,林彪在堂哥林育南的动员下,进入了武昌共进中学读书。

这所是由陈潭秋、董必武等人创办的学校,并且陈潭秋还在校中教课。

在共进中学学习期间,林彪经常接触到陈潭秋、董必武、恽代英、林育南等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听他们经常在一起谈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革命大事,耳濡目染之下,1923年,年仅16岁的林彪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此时的林彪对国家大事、民族前途十分关心,在学校表现非常的活跃,成为了共进中学学生运动的领袖。

1924年1月,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1925年5月4日,著名的反帝反封建爱国主义运动中,林彪积极投身于学生运动,发起成立“共进图书社”,组织同学阅读进步书刊,并在陈潭秋等人指导下创办“共进月刊”。

当时正处于风起云涌的革命非常时期,林彪在共进中学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大家的肯定。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2)

1925年夏天,他被湖北省学生联合会推选为全国学联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出席了在上海举行的学联七大会议。

1925年秋天,林彪于共进中学毕业后返回林家大湾。当时,因为家庭的原因,他的父母希望他能在附近谋取一份教师的职业,工作之余方便照顾家里。在经过愖重考虑下,深受革命文化熏陶的他决心弃笔从戎,为此,他在林育南和林育英的鼓励下,想方设法说服了父母,并经当地党组织批准后,于当年的冬天,一路辗转南下广州,考入了著名的黄埔军校第四期,同时改名为林彪。从此,这世界上少了一个桃李满天下的林老师,却多了一位能征善战名满天下的战神元帅!这是后话,暂且略过。

蒋:不堪重用啊

林彪刚考入黄埔军校后,因为身体单薄,性格特别内向,在军校中毫不起眼,甚至于一度被同学们戏称为“林妹妹”,不仅身边的许多同学都对他没什么印象,更遑论是在那些教官的眼里了,以至于当时身为校长的蒋介石也在很长时间都没有留意到他这样一个学生。

但林彪非凡的军事才华很快就在一次课堂中的“战役”范例演讲中,狠狠地震惊了四方。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3)

这次战役是由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总指挥的,这次战役也是蒋介石成为国民党政府里的闪耀新星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一次战役,这就是1926年10月的收复惠州之役。

位于粤东、三面环水的惠州,自古以来就以天险著称,盘踞于此的就是国军叛将军阀陈炯明。

为了推进国民革命运动,国共两党进行了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东征和南征。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对盘踞在广东东部的军阀陈炯明进行第一次东征。

第一次东征获得胜利后,班师回广州。

同年6月,原已被打败的陈炯明残部,趁东征军主力回师广州,重新占领惠州、潮汕、梅州等地,企图以此为据点,伺机向广州进攻。

1925年9月,陈炯明再次作乱,威胁广东革命政权,广州军政府决定以黄埔军校学生为骨干,组织东征,讨伐陈炯明。

10月14日的第二次东征时,蒋介石指挥东征部队在付出几百人牺牲的代价下,攻克了陈炯明的老巢惠州城,一举击溃了陈炯明的主力,至此广东得以统一,奠定了北伐的基础,林彪也参加了此次战斗。

这是黄埔军校学生们用生命作为代价来实践的一次“战事实操”,意义无比重大!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4)

黄埔军校各课堂纷纷以这次战役作为重要范例,引导启发学员们,从实战经验出发,领悟军事理论知识。

在课堂上,同学们纷纷登台演讲,针对此次的战役,各抒己见。

谁也没有发觉,此刻,他们的校长蒋介石一行人,也正悄悄地肃立在课堂外面,透过门窗,饶有兴趣地观察着学生们的表现。

这时,林彪上讲台了。

他拿起一根粉笔,面对着黑板沉思了一会,便开始在黑板上飞快地画了起来。

山川、河流,城镇乡县、还有曲曲折折大小不一的一条条道路小径……在黑板上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

天啊!这不是惠州城及周边区域的地图吗?

所有同学和老师都目瞪口呆了!

如此繁琐复杂的城乡地图,竟然就这样清晰地被林彪轻易地描绘了出来,这是什么样的天才存在才能做到啊!

此刻,别说同学们了,就连站在门外见多识广的校长蒋介石,也是惊呆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看到的这一幕。

作为黄埔军校的校长,作为此次惠州战役的总指挥,蒋介石太清楚地图对一个统率全军的指挥官的重要性了,他们排兵布阵、运筹帷幄,每次都要对着作战地区的地图细细研究,靠的就是对作战地区的熟悉,一道桥梁、一条道路、一座山谷……可能都会成为影响整个战争结果的因素。

——能看懂地图、能记住地图的地区分布轮廓是一回事,但在短时间内就能把地图烂熟于胸,像林彪这样把地图的所有细节都清晰地绘画出来,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啊!

虽然是对惠州地图反反复复地看了无数次,但是林彪这一绝活,蒋介石也是自叹不如。

这个瘦小木讷、平时不显山不露水的学生,太不可思议了!

很快,惊艳到了蒋介石的林彪,被请到了校长办公室。

在蒋介石期待的眼光中,木讷的林彪却让蒋介石失望了。

正如前面所说的,因为林彪的性格特别内向,平时就话语不多。

这次,见到校长蒋介石后,林彪一如既往地沉默寡言,实在是让蒋介石失望了。

要知道,能得到校长蒋介石的青睐,请到办公室单独谈话的学生,这意味着这个学生将来很可能是要被委以重用的,这是大部分学生们梦寐以求的事情啊!他们都会表现得非常热情,尽力地展现自己来讨取蒋介石的欢心,哪有像林彪这样木讷的。

“不堪重用啊!”

这是蒋介石当时对林彪留下的定论!

……

真的是不堪重用吗?

只能说是蒋介石并没具有识别人才的慧眼!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5)

很快,林彪在黄埔军校由共青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并任3连中共支部书记。

毛:今后堪当大任

1926年10月,林彪在黄埔军校毕业了。他被分派到国民革命军第4军,在著名的叶挺独立团任见习排长,开始经历北伐战争的洗礼,为日后的开挂人生奠定了基础。

1927年4月,随第25师73团(由叶挺独立团改编)参加武汉国民政府举行的第二次北伐,历经上蔡、临颍等战役战斗。7月随部移驻九江。8月2日由聂荣臻、周士第直接率领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任73团3营7连连长。同年10月起义军在广东潮(州)汕(头)地区失败后,随朱德、陈毅转战闽、粤、赣、湘边地区。

1928年1月他参加了湘南起义同样担任连长职位,4月份他随军来到井冈山。

在进驻井冈山的时候,林彪被任命为第十师第二十八团一营营长,该营党代表为何长工。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6)

朱毛在井冈山会师时,林彪正在给部队讲话:

“其实这个土匪,那个军阀,只要有枪,就有一块天下。我们红军也有枪,也能坐天下……”

这一席话刚好给来看望部队的毛泽东听到了,当即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问朱德:“这个娃娃是谁?”朱德回答:“一营营长林彪。”

林彪的这一番话,与毛泽东提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主张,不谋而合,

毛泽东不由感慨道:

“一般的营长也只是领兵打仗,没什么政治头脑,而面前这个娃娃营长却满是“红色割据”的道理,与自己的主张完全一样,今后堪当大任。”

……

一句话就会影响到一辈子,这是跟蒋介石完全相反的评价!

毛泽东一下子就牢牢地记住了林彪这个堪当大任的娃娃。

在日后,毛泽东始终对林彪慧眼识珠,时刻提携、指点,知人善用,成就了林彪非凡的一生,令其成为了共和国最年轻的开国元帅!

在这段时期,林彪也迅速展现出了自己不同凡响的军事素质,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进剿”、反“会剿”斗争中,他为红军立下了不少血汗功劳。

8月23日,二十八团的团长王尔琢不幸被变节的营长袁崇全暗算,当场中枪牺牲。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7)

王尔琢牺牲了,这二十八团可是由南昌起义部队组建的,是主力中的主力,王牌中的王牌,这二十八团的工作由谁接替呢?毛泽东、朱德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有勇有谋的林彪,经慎重考虑,决定由这个年轻的一营长接任二十八团团长的重任。

年仅21岁的林彪在成长的路上,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担任了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28团团长。

1929年1月,林彪跟随朱德、毛泽东二人一路挺进赣南、闽西,开拓了赣南和闽西根据地,3月任红4军第1纵队司令员。

期间,林彪支持毛泽东继续担任红4军前委书记,年底在给毛泽东的新年贺信中提出“红旗能打多久”的问题,毛泽东写了后来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题的著名复信。

1930年,林彪升任红一军团第4军军长;1932年担任红一军团军团长。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8)

短短的六年时间,林彪开挂般,成为了红四军中仅次于毛、朱、陈的第四号人物。

也成为了红一方面军能征善战的高级指挥员之一。

一战封神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决定开始万里长征,林彪也跟随着大部队,在万分艰难的情况下,扒树皮、吃草根,煮牛皮腰带,克服了千辛万苦,完全了二万五千里的壮举。

长征结束后,毛泽东将林彪安排为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校长。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9)

1937年7月7日,日寇侵略者在北平附近挑起七七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

为了阻挡日寇侵略者的攻势,林彪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率领第二梯队的115师人员向山西开进,于9月份在平型关东南部的上寨镇与政委聂荣臻、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等人汇合。

1937年9月23日,林彪通过观察发现,从平型关前往灵丘县以东地区的东河南镇之间,有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隘山谷,谷底正是蜿蜒曲折的平型关公路。

于是,林彪就跟聂荣臻商量了自己想在这里打伏击的想法,聂荣臻一拍即合,当场表示同意:

“这是我们和日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我们一定要把这一仗打好,打出八路军的威风,从而振奋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0)

9月24日晚,林彪部置好作战计划,指挥部队按照计划到达预定埋伏位置,设下了天牢地网,静侯日军进入伏击圈之中。

25日拂晓,随着汽车发动机的阵阵马达声响,日本侵略者号称“钢铁军团”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总计约4000余人,护送100辆汽车、200辆马车等大批后勤物资沿着平型关公路缓缓向西推进。

由于当时雨后道路狭窄泥泞,敌军行动缓慢,直到7时才进入八路军伏击圈之中。

等到日军全部进入伏击圈之后,林彪果断下达了开火指令。

顿时,红军战士们埋伏已久的机枪、步枪一起居高临下地喷出了愤怒的火花,无情地往这帮鬼子的身上招呼着,手榴弹也接二连三地往这群日寇队伍之中送去,狠狠地在他们中间绽放开灿烂的烟花。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1)

骄横惯了的日寇侵略者根本没有想到会在这里遭到伏击,他们顿时晕头转向,整个队型混乱不堪起来……

看到这一情况,林彪与聂荣臻商量之后,决定趁它病要它的命。

于是下令全军乘胜出击,将敌人迅速包围分割成几段,逐一将他们全部消灭干净。

经过战士们的殊死搏斗,歼灭了敌军号称“钢铁军团”的板垣征四郎第5师团第21旅团一部1000余人,击毁辎重车队有汽车100余辆,马车200余辆,缴获各种枪1000余支(挺)、军马50余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取得华北战场上中国军队主动出击作战的首次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2)

在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国民党军节节败退的形势下,林彪指挥的首战告捷,让全国人民看到了抗日胜利的希望所在,极大地鼓舞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民心士气。

不但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赢得了国际舆论的称赞和好评,其政治意义是很大的。

平型关大捷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疯狂气焰,挫伤了日军的锐气,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平型关大捷,林彪,也因此役成为名噪一时的抗日名将,一战封神!

取得胜利后,部队后勤在分发缴获得来的各种战利品时,因为当时连场秋雨,华北的天气已经非常凉了,考虑到林彪的身体单薄,他被分到了一件日本军大衣,还有一匹高头骏马,没想到的是,就因为这两样战利品,林彪遭遇了飞来横祸。

飞来横祸

时光荏苒,一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1938年的3月。

这时,林彪已率领部队到达吕梁山和太岳山脉,开辟了晋西南抗日根据地。

晋西南地区春节前后的天气,早晚都经常是浓雾弥漫,一旦出现浓雾天气,漫山遍野就朦朦胧胧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当地有童谣是这样唱道:

“吕梁春多雾,闻声不辩物。只听耳边响,不见眼前过。”

当时,在林彪所率部队的侧翼,是国民党阎锡山的晋绥军所部驻地,因为此时,还是国共合作的“抗日”时期。

3月2日的清晨,天刚蒙蒙亮。

一片迷雾把大地笼罩着,一切都是朦朦胧胧的。

此时,林彪正率领着师直属队向隰县以北的千家庄赶去。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3)

春天的天气还是非常寒冷的,林彪等人披着从日军那里缴获而来的军大衣,骑着高头大马急驰而至,清脆的马蹄声一路响起,不知不觉中,林彪一行已进入了阎锡山部队的防区。

先前,115师已经和附近阎锡山的晋绥军警戒部队取得了联系,但不知什么原因,林彪行进的部队都赶到了,他们联系的人却还未能将消息传达到前方阵地的流动哨所。

因此,当阎锡山部队的流动哨兵听到马蹄声传来后,举目远眺,隐隐约约看到马蹄声传来的方向,有一支穿着日寇黄呢子大衣的队伍向自己的防区赶来时,这不就是经常来侵犯的日寇吗?这还了得,带队的一个哨兵抬手就对着最前面的林彪开了一枪,随着枪声响起,林彪当即中弹落马,子弹从前面右肋骨进入,从后面背侧穿出,伤情严重,情况十分危急。

林彪戎马一生,他做梦也没想到,竟然会在打了招呼的友军阵地上,中了冷枪。

一路走来,虽然经历了无数次的危险,但受伤最严重的却是这一次。

由于失血过多,林彪已经昏死过去。

身边的警卫员赶紧把林彪救回115师部,进行抢救。

几天过后,经过医护人员的全力抢救,林彪终于清醒了过来。

望着围在病床前的众人,他露出了一丝苦笑,说:“没想到阴沟里翻了船。”

林彪受伤后,有“医林圣手,军中名医”之称的傅连也赶来了。

在傅连的精心治疗下,林彪的伤情逐渐好转,伤口也渐渐愈合了。

但是,由于子弹透体而过,伤害到了身体里的部分神经,而且还有部分弹头残留在体内,每逢天气作恶,林彪身上的伤口就发炎,疼痛难忍。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4)

随着病情的不断恶化,总部决定派人护送林彪到苏联治疗。

在苏联疗伤期间,人生地不熟的林彪并不熟悉俄语,他越发的沉默寡言了,平时除了简单地回复下护士的询问之外,他几乎都是一言不发的,更多的时候,他都是用来学习军事知识,并时刻关注着国内国际形势!

疾病缠身(1)

虽然经过苏联专家的治疗,但是林彪神经系统上受到的损伤终究还是没能完全治愈,就这样林彪落下了植物神经紊乱的后遗症。

楚成瑞是林彪的司机兼内勤人员,在他晚年所写的回忆录中,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

艰苦的战争时期,从万里长征开始,林彪的精神就高度紧张了。由于用脑过度,林彪就失眠。身体单薄的林彪患有严重的神经衰弱,他经常彻夜难眠,甚至严重到不得不戴上“振脑器”。可是,没想到在平型关大捷后,又被阎锡山的晋绥军哨兵误伤,留下了不可逆转的终身后遗症。

这直接导致了林彪原本单薄的身体越发虚弱,不能吃寒凉、辛辣、刺激、油腻的东西,否则的话就会腹泻不止,而且变得怕水、怕风、怕光,甚至稍一紧张就直冒汗,神经衰弱得更加严重!

解放战争期间,林彪回国参加指挥重大战役了,但是他的身体状况依然是不容乐观。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5)

1945年开始,在东北战场上,大仗接着大仗,林彪苦熬了三年,东北形势才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他的失眠达到了顶峰,常常整夜睁着眼睛,体力和脑力的消耗都几乎达到了极限。

林彪自己曾说,打仗几天不睡觉,也不觉得累。所以,不打仗时,睡觉成了林彪最大的享受,为了睡个好觉,他什么办法都用上了。

虽然林彪的病情反复无常,但他依然咬牙坚持了下来。也就是在这段时间,为了对付满身疾病,林彪自己看了许多的医书,研究出了许多奇怪的治疗方法。

首先是饮食方面变得更加简单了,一个三两左右的馒头,一碗水煮白菜,或者是土豆炖豆腐,基本上都是素菜,而且几乎没有调味料,用保温桶或者军用饭盒装着,这就是他最经常的一日三餐了。

天天对着这样简单的伙食,不要说美味可口了,就像人们常说的,天天如此,就算是吃龙肉都没有味道了,何况是这些没盐少油的青菜馒头。

但是林彪却经常吃得津津有味,每次饭菜还热气腾腾冒着热气的时候,他就用筷子呼噜呼噜的往嘴里拨。

可是这样的伙食,营养怎么跟得上呢?

为了补充营养,有时不得不加上二两左右不加油盐的肉饼。

根据曾经担任林彪内勤的李根清回忆,他第一次给林彪送饭时,并不知道林彪的食谱,以为这么大的人物吃饭,怎么也得四菜、五菜加一汤吧!

可当厨师长卜金华把林彪的饭菜交给他的时候,他看到的却完全不是他想象中的那回事。

李根清看着手中装着白水煮卷心菜的保温桶、还有旁边的一个馒头、一个清蒸牛肉饼,以及一双用热毛巾包着的筷子,他不敢相信地问道:

“就这些?没啦?”

“对呀,首长每顿就吃这些,去吧去吧,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

是的,厨师长卜金华并没有撒谎骗人,林彪每天的伙食几乎都是这老三样——青菜、馒头、肉饼;偶尔还有一碗几乎看不到米粒的小米稀粥。

看到林彪如此简单清淡的伙食,有很多人都不理解。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6)

有一次,在苏州疗养院期间,疗养院里一位吴姓的厨师负责照顾林彪的饮食。

刚看到林彪饭菜的要求时,吴师傅还以为是因为疗养忌口所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彪的饭菜却依然没有任何改变,吴师傅就找到了林彪的警卫勤务兵。他说:自己可是国家级的厨师,不管是川菜、鲁菜、还是粤菜…什么样的菜肴都会做,请勤务兵帮忙向林彪求求情,让林彪换换其他口味的饭菜,每天都是重复做这几道菜,看着都膩了。勤务兵将吴师傅的好意传达给林彪,并且也跟着劝导林彪。

林彪听后露出许久不见的笑容说到:“你帮我谢谢他,他的菜做得不错。菜就不用改了,每餐能有一份蔬菜,有一个馒头,二两肉饼,一钱油一钱盐,不用加作料,这就够了。”

………

因为担心林彪的营养跟不上,医生经常嘱咐他要吃些有营养的,林彪就用牛肉做些肉饼,几乎不放任何佐料。

这个时候,林彪的厨师给林彪出了个主意,让他平常的时候多吃点黄豆。

黄豆的功效

一、促进消化,大豆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可以促进肠道蠕动的,来防止便秘,加速体内废物的排泄。

二、有增强免疫力的功效,大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能够提高人体免疫力的,而且大豆还能够防癌抗癌。

竟然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那就试试看吧,林彪接受了,没想到果然有效果,不仅没有腹泻,身体气色也有所好转。

就这样,林彪的衣兜里开始经常装着炒黄豆,所以后来人们就总是能够看到林彪手里握着一把炒过的黄豆在作战图前运筹帷幄,指挥战事。

林彪的饮食是非常简单清淡的,简直到了苛刻的程度,就连水果他也基本上是不食用的。

在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这短短五个月不到的时间里,林彪就指挥打了两个举世瞩目的大仗——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歼灭和改编了国民党军队近百万。

在不久之后,林彪又率领四野大军挥师南下。

由于前面两大战役太过震撼人心了,林彪威不可挡的声势犹在,所经之处敌人闻风丧胆,不堪一击,很快就到了武汉。对上了有“小诸葛”之称的白崇禧,这白崇禧可是林彪的老对手了,这次的战斗一点也不轻松……

直到衡宝战役结束,林彪才稍微松了口气,随着战事的顺利发展,林彪一直紧绷着的神经松驰了下来,身体状况却越来越差了。从一开始的长期失眠,逐渐发展到了头痛。后来,又开始拉肚子,据说是在汉口吃了两个桃子害的。那时林彪在衡宝战役中打败了老对手白崇禧,不仅一举报了在湘江、青树坪等地的仇,还把白崇禧逼退到了海南岛死守。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7)

打败了老对手白崇禧后,林彪非常的开心,就带着警卫员们到东湖转了一圈,一路上都有父老乡亲们在沿街卖水果,看到抗日英雄林彪来了,乡亲们纷纷拿出各种水果来赠予林彪。乡亲们实在是太热情了。盛情难却之下,林彪就接过两个桃子大口吃了起来。

就是这一个桃子,硬是让林彪腹痛难忍,回去之后拉了大半夜,第二天直接浑身瘫软着躺在担架上,被抬着跟随队伍行军。

自此以后,林彪再也不踫那些水果了。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8)

长期的精神紧绷,疯狂的体力和脑力内耗,加剧了林彪身体病情的恶化,林彪头痛的症状越来越厉害。作为林彪专车司机兼内勤人员楚成瑞,在他晚年回忆中说道:

林彪经常头痛,但还有许多要事需要处理,所以大脑又必须保持清醒,常常痛得浑身发抖,脑袋直晃,为了缓解头痛就用一块毛巾盖在头上,用手使劲揉。

身边的警卫员想帮他揉,林彪还不愿意,担心别人不知道力度的大小。

林彪在头痛这方面的症状和我国另一位战神粟裕很相似,严重的时候都不能转头,必须用手使劲揉才能缓解一下。

林彪的头痛属神经方面的,医生也没有很好的方法,林彪就自己给自己医治,通过翻查医术给自己开药方。结果可想而知,有一次林彪吃错了药,天寒地冻的,赤脚就跑到雪地里,几个警卫员都拉不回来。

所以在解放海南岛的前夕,林彪终于扛不住了,不得不返回北京。

疾病缠身(2)

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他变得怕水、怕风、怕光、长期失眠,甚至稍一紧张就直冒汗,头痛、忍不住拉肚子……

因为怕水,林彪是常年都不敢洗澡了。

据楚成瑞回忆,当时的林彪确实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林彪常年都能不洗澡,他身上的衬衣穿两天就要换洗,换下来的衬衣沾上一层油污,洗时要用开水烫,用碱水搓,才能洗干净。

甚至是,就连有水的地方,他都不能居住了。

如果有事需要外出住宿,首先第一个条件就是不能临水而居,因为他只要听到流水的声音,就会拉稀。

林彪听不得流水的声音,可以说是到了极端的程度,甚至严重到了就连听到水龙头流水的声音,他都会受到很大的刺激,就忍不住拉稀。

因为怕光,林彪的卧室常年都要挂着三层帘子。

在林彪昏暗背光的室内,他还觉得不够,还要挂上三层夏厚厚的帘子。正常人走进去那可是伸手不见五指,必须打着手电筒,可是林彪怕光,怕得就连手电筒的余光也觉得刺眼,只能把手电筒蒙上布才能进去。

因为怕风,林彪在自己的卧室里挂上了一些小纸条。

这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纸条,林彪他才知道卧室哪里有风?哪里没风?

就算是人进去了走路快了一点都不行。据楚成瑞回忆说,

进去的时候,走路一快,林彪就会说:“你快出去,你有风!”

因为怕热,警卫员在林彪的卧室偷偷准备了两个体温计。

楚成瑞发现,因为知道自己的身体差,林彪格外留意自己的体温,每次测量体温,如果是36度,他就会放心无事,可一旦超过了36度,他就非常的担心,每次都会如临大敌一般,一旦紧张,之后就会不出意外地犯病,病情就会更加严重了;如果不紧张,林彪就放心了,病情反而会稳定很多。

针对这种情况,楚成瑞就想了个办法,在卧室准备了两个体温计,一个好的一个坏的,那个坏的永远都是36度多一点,每次就给林彪看这个坏的,给医生看那个好的……

神经受损后的林彪,真的是满身疾病啊!

他长期失眠、头痛、甚至还有一个非常奇怪而又很严重的疾病,那就是他不知道会在何时何地,说不准就无缘无故地突然脸色发白、浑身无力、冷汗直冒、不停地咳嗽喘息。

这个时候,不管是哪个医生;不管是用任何针水、药物;也不管是如何治疗,都不管用。

俗话说:久病成医。

在长期的病痛折磨中,林彪他们却无意中摸索出了一个治疗此病的好办法,那就是“颠车”。

看着林彪经常彻夜难眠的样子,司机楚成瑞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难受啊!

他不由地想起了林彪在南征北战的时候,林彪就坐在他驾驶的汽车里,在坑洼不平的路上颠簸驰聘时,反而睡得很香很沉,他心里一动,就找来几个小伙子掂着林彪的胳膊和腿,不停地抖动,这样林彪就会感觉好很多了。

但是人并非机械啊,怎么能一直这样掂着抖动个不停呢!这并不是长久之计。

于是,大家就调来了一辆卡车,盖上密闭的帐篷,在里面放上床,让林彪躺在床上,楚成瑞就开着卡车在野外的路上跑,在剧烈的颠簸中,林彪反而觉得很舒服,睡眠更多了,吃东西也更多了,身体也逐渐有了好转。

但毕竟是岁月不饶人啊!随着年龄的增加,林彪的身体状况是一日不如一日,一旦林彪睡眠不好,就会像生了大病一样,浑身各项指标都紊乱,整个人的状态看起来也都很吓人的样子。

这真的是种匪夷所思的怪病,不单止国内的医生触手无策,就是当时苏联的权威医生也毫无办法。

不食人间烟火的人

与林彪打过交道的人都很清楚,他是个性格特别内向的人,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平日里的生活都非常简单枯燥,平常不怎么爱说话,除了谈工作外,他几乎都是在看着地图沉思。

有时候守着一张地图,他可以不言不语地看上一整天。

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林彪)(19)

当年在四平保卫战时期,门口的警卫员在擦枪时,结果一不小心走了火,周围的人都吓了一跳,连忙前往林彪处查看,没想到里面的林彪就跟什么没发生一样,只是轻微的抬起了头,然后又继续忙自己的事。

林彪带兵只管打仗,别的事几乎不问。在指挥东北战场的各战役、战斗的过程中,林彪差不多终日倒骑着椅子面对墙上的地图,长时间不许别人打扰,一个人面朝地图观察和思考。林彪布置战役计算十分精确,可以说他精干运筹。他不善于与别人交流和讨论,而喜欢一个人默默地想。一旦他开口布置任务,那就是命令,别人只能是听命和执行。他对战场兵力的计算可以精确到一个营甚至一个连。他不打无把握之仗,每仗都留有余地。在进攻时他要计算到有全胜的把握,在此基础上还要留出退路。

林彪的这种生活习惯,在他当上“副统帅”后仍然是没有什么改变,每日的主要内容就是沉思,在无声、无光、无色彩的氛围里,他几个小时几个小时地静默着,如老僧入定。沉思和寡言,是同他接触过的党内领导人的一致印象,不过那时大家都没有向阴险方面联想。

据林彪的秘书张云生写的回忆录称:林彪有时也在屋里走动,自言自语着,咀嚼着炒熟的黄豆。

林彪一生不吸烟,不喝酒,嚼着黄豆看地图大概算是他生活中唯一的癖好了。

林彪元帅看似风光无限的一生,可谁又知道他们那一辈的革命前辈们,冒着枪林弹雨所付出了多大的牺牲?又有谁能够体会到他们背后所承受的伤痛?

这一切都是我们无法可体会的。

虽然林彪最后出现了严重的错误,但他前面所付出的一切,是不能否认的,正如前人所说的:

“对林彪还是要实事求是地写。我们对待历史人物,不能因为一个人犯了错误就否定一切,也不能因为一个人一时正确就写成一贯正确。”

为林帅的“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等战术原则点赞。

#我在头条搞创作第二期#​  #健康科普大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