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文经典(散花文丧葬祭祀仪式中的一种文学样式)

花文一

夫此花者,不问此花来历:说花文,散花文。散个花文度亡魂。叫我散花我散花,散的张李二亲家。张家有女十六岁,李家儿子十八春。正月十五请媒去,二月十五就说成,三月十五允了口,四月十五谈接亲,五月十五送期辰,六月十五接过门,七月十五身有孕,八月十五生贵人,九月十五进学堂,十月十五功书文,冬月十五把官做,腊月十五占翰林,人人养儿学那样,万里江山得太平。

大妈(我们哪儿称伯娘为大妈)去了,葬在她耕种了几十年的麦地里,清棺的时候,我给她摄了像,她微笑着,安详极了。她不疾而正寝,我们小一辈的,谁也没料想到,二哥从浙坐飞机赶到时,她已经睡着了十多个小时,二哥听到消息时,他说他没哭,但似乎泪水从飞机上散如大地,那时也许大妈已经感受到(二哥和我同时发蒙读书,不同的是他只读了三年,我读了近20年,还有不同的是现在他身价百万,我除了领工资那两天经常是腰无分文,只相同的是我们的对大妈的死有相同的感受)。

大妈真正叫什么名字,谁也不知道,只听和她同辈或长一辈的叫她小四,我听人说,这是因为她排行第四,而在死时做法事的经文上,法师称之为“刘氏”。

花文二

散花先生不要忙,花中有个牡丹王,花开花谢年年有,人老何曾转还阳。(花文不尽,花后相催,再有好花,请师再散)

我们这儿老人死了,往往要尽晚辈的力量做些法事,这样一为怀念死去的亲人,二来左邻右舍、三亲六戚也认为孝顺,获得一个好名身,图个安宁。至于迷信啊、铺张浪费这些,人活几十年,那些通通显得次要,人都活一口气,气尽则体无,体无则神散,一切的一切,子虚乌有。于是,什么做大斋、过大经烧七等比比皆是,什么开坛念经、骑马游城坐宴口等名目繁多,似乎要把生前未享受的全部享受完,这才不辜负此中间一生。

大妈走了,二哥决定给大妈做大斋,不说停丧报丧、招魂送魂、做七入殓穿丧戴孝哭丧下葬等烦琐事,但是做法事就得九天,另那无尽的念祖怀亲之情,都足以把二哥打跨。给大妈做法事,我最为艰苦的是跪经,有时一跪就是几个小时,法师们念的经文大都听不懂,时不时心理一片空白,只有时回忆起儿时大妈对自己的好,虽是模糊的,但似乎能回忆个千遍万遍,来以充实这空空的神思,心里有了太多的虔诚和怀恋。

祭祀文经典(散花文丧葬祭祀仪式中的一种文学样式)(1)

花文三

六十甲子手中存,算来由命不由人,张果老一万八千岁,盘古王一万八千秋,彭祖寿高八百岁,难免黄泉路上人。生死二字果难分,说起无常个个悲,山高也有崩败时。

虽人去万事空,但九天的法事费了的人力物力,人们大都不会计较,做这样的事,团转人大都每家一人是少不了的,即使平时有冤仇的,也不请自到,老年人和小孩子特别多,孩子们来看希奇,大家也难得会在一起玩耍。老人们一样,大家坐在一起,做做轻巧活(比如打纸焦蜡封包等),教教老规矩出出新主意,说说死者的功德讲讲乡俚邻边的闲话,或者把土烟拿出来,你一斗我一斗抽得舌底生津口沫横飞不亦乐乎。有时,大家也默然无言地共同感受一下生与死的坦然。

更有一项任务就是散花,有些法事完了,要请人散花,这是他们的拿手绝活,他们谁也不服输,老头子们大都不识字,这花文大都是一代接一代口濡相传,有谈古今历史人物事件的;有插科打诨说笑话的;有追思死者安抚生者的;内容极为丰富,不胜枚举。这和挽歌《韭露》(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以及祭辞:“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缾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南山烈烈,飘风发发。民莫不榖,我独何害。南山律律,飘风弗弗。民莫不榖,我独不卒。”等是一样,我想把这些花文,以及挽歌和祭辞献给我亲爱的大妈,愿大妈在地下安息在天有灵。

祭祀文经典(散花文丧葬祭祀仪式中的一种文学样式)(2)

祭祀文经典(散花文丧葬祭祀仪式中的一种文学样式)(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