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

童年的风应该沐浴在阳光里,童年的爱应洒在田野中。很多人长大后回想起自己寄居在亲戚家中的日子,应该大多数都不堪回首吧。那段青春岁月,是无法弥补的,是人生中的空白。

然而这段空白,却被描上一生的痛,大多数寄居孩子还是得到妥善照顾的,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有过或多或少的不经意间的烙印。

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1)

网络配图

寄居的孩子大多懂事早。他们很早就懂得寄人篱下的日子是没有自己家那么惬意的,他们必 须隐藏自己的表情,吞下看见美食的清口水,来博取主人的欢心。

大伯家是村子里先富起来的人,他的弟弟家就没那么幸运了,守着几亩地,养一两个猪,从早忙到晚,新婚的妻子虽然勤劳,但是架不住天干地旱,更无法承受粮食、蔬菜仅够自足。怀着孕,却没有多余的钱财来封住那想吃酸的口;探着亲,却没有多余礼物回报父母。孩子出生才3岁,他们商量出去打工,一起到远地方,总胜过在土地上刨食。

理所当然的,孩子就落在了一墙之隔的大伯家。孩子醒过来,哭天喊地,无法适应,他多么希望在母亲的唠叨中吃饭,多么希望在父亲的棍子下还是写不出“田”字。还算幸运的是,孩子的婆婆在大伯家生活,自己的亲孙子,她也很疼爱。

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2)

网络配图

大伯家已经2个孩子了,加上他就是3个,他上要听表哥的差遣,下要照顾表妹的学习。大伯娘人是典型的农村人,虽然给他吃喝,但是不经意间流露的区别对待,也让孩子无法适从。

大伯在外当包工头,偶尔回一次家。有一次,大伯下午回来了,他正在写作业,伯娘就开始吵他:三娃,你没看到大伯回来了吗?他这么远回来,口干,你以后看到了,第一时间给大伯泡茶,端凳子!三娃点点头,赶紧去找杯子、茶叶,5、6岁的孩子,连热水瓶都拿不稳,颤颤巍巍的倒水,等大伯到家,亲手递给大伯,口中怯生生的说:大伯,请喝水。

寄居的孩子大多敏感,他们在对比中生活,在失望中成长,很早就有你有的,我不一定有,你没有的,我肯定没有。

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3)

网络配图

大伯回到家,享受着各位家人的伺候,母亲关切地询问工程顺利吗?妻子点上了他爱吃的豆花,孩子缠着大伯讲外面的故事。只有三娃,拿着作业到隔壁房间做作业,好像这个世界与他无关,他就是这个世界的弃子,欢乐、高兴、亲情是如此的遥远。他能做的唯有学习,因为每次父母回家,都会问他学习,考好了,父母高兴;考得不好,一年见一两次的父母板着脸。他知道只有学习才是让父母高兴的唯一法宝,也是让大伯家能看得起他的唯一途径。

第二天下午,大伯要进城了,可能又要一两个星期才回来,走之前,换上了新洗干净的衣服,骑上了让村里羡慕的摩托。走之前,把两个孩子叫过来,也把三娃叫过来,三娃太高兴了,因为他预感到,大伯马上就要给他钱了。大家都排成一排,立正站好,大伯给了大儿子5元,小女儿3元,轮到三娃,大伯问:三娃子,你要吗?三娃摇摇头,他没有伤心,因为他知道,不是他的,怎么可能轻易给他。

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4)

网络配图

寄居的孩子很早就懂得东西来之不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付出去争取,怎么可能掉馅饼。他们懂得节约,懂得聚财,以至于他们成家后,还经常被老婆嫌弃抠得很。

大伯娘有时候农活做晚了,早上起不来,就会把三个孩子叫到身边,一人2元自己去买包子吃。三娃知道,父母每年只给大伯家三百元,还是大伯能赚钱又由于是自己的侄儿的面子上收得这么少,三娃父母只给一点学习必须的零用钱给婆婆保管着。大伯娘能给2元钱,他已经很知足了,大伯娘说:三娃,以后你要是工作了,一年给我50元我就满足了。

寄居的孩子大多懂得感恩,正因为有人收留,他们早懂事,正因为被照顾了,他们更懂感恩。

三岁的孩子和妈妈在一块经常闹腾(三娃小时候寄养在大伯家)(5)

网络配图

多年以后,三娃大学毕业上班了,尽管工资不多,他坚持每年给大伯娘几百元,随着物价的涨,每年还多给一点。不知道大伯娘他们会想起那些不经意间的往事没有,也许是他多心了,也许是他太敏感了吧。他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缺陷,所以他努力弥补。

你如果也曾经寄居他人篱下,没关系,那将是一段人生难得可贵的另类经历,会让我们更加成熟、稳重、细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