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壶一绝(悬壶济世源葫芦)

中华成语,源远流长,典故颇多,可以说是汉字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这个领域也充分彰显了汉字的魅力----精炼而又含义深刻,雅致而又不失通俗。在浩如烟海的成语故事中,有很多跟中医中药相关的典故,其中一个家喻户晓、成为医者孜孜以求境界的成语“悬壶济世”就和我们的中药关系密切。

悬壶一绝(悬壶济世源葫芦)(1)

据《后汉书﹒费长房传》记载,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费长房的人,曾经做过管理集市的小吏。市场中有位卖药的老翁,总是将一只壶挂在自己店铺门口,遂被人称为“壶公”。壶公卖药言无二价,而药甚是灵验有效。等到集市结束,壶公就跳进壶里面。集市上没人看见,只有费长房能从楼上看到这一幕,他感到很奇怪,觉得这卖药老翁一定不是普通人,于是买了酒和肉脯,恭恭敬敬地去拜见壶公。壶公见费长房一片诚心,是可造之才,便嘱其傍晚无人时再来。傍晚时分,壶公带着费长房一起跳入壶中,长房睁眼一看,只见处处奇花异草,株栏画栋,富丽堂皇,宛若仙山琼阁,别有洞天。壶公告诉费长房,自己原来乃是神仙,由于失职才被贬入人间,通过治病救人来弥补原先的过错。后来,费长房随壶公十余日学得方术,临别前壶公送化一根竹杖,骑行如飞。费长房返回故里时,他的家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原来壶中十余日,世间已过了十多年。从此,费长房便能医百病、驱瘟疫,令人起死回生,成为一位名传千里的医生。这个故事在东晋著名炼丹家葛洪的《神仙传·壶公》中也有相类似的记载,可谓流行一时。虽然这仅仅只是一则神话传说,但却在无形中为行医者罩上了一层神秘外衣,倘若揭之而观其究竟,则不难发现,壶公、费长房等人其实皆乃东汉时的名医罢了。

在古代汉语中,“壶”和“葫”音同而含义相通,可以相互假借,所以上文“悬壶济世”典故当中的“壶”其实就是指“壶卢”,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熟知的“葫芦”,又名蒲卢、瓠瓜、匏瓜等。壶公的事迹流传甚广,为了纪念他,历朝历代的民间医生开业出诊,都会在自家的药铺门口挂一个葫芦作为行医的标志。今天,葫芦也理所当然成为中医尤其是中药的象征,不少老字号中药铺乃至许多制药厂都会沿用葫芦的形象作为自己的商标。“在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是一句我们经常会听到的俗语,意指当事人不知道对方所言所行的用意何在。这句话也提示我们,古代的葫芦常常是用来装药的,众所周知的“酒葫芦”更是应了所谓“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古人将酒也酒装于葫芦中,既密封不走味,又得葫芦清香之气,融天地精华于一壶,可谓美哉!然而,葫芦除了能盛药,本身其实也是一味中药。

悬壶一绝(悬壶济世源葫芦)(2)

那么葫芦作为中药又有什么功效呢?

我们将在下期向大家介绍。

选自《药缘文化——中药与文化的交融》

主编:杨柏灿

悬壶一绝(悬壶济世源葫芦)(3)

(艾蒿 艾草 蛤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