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

“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哦耶!”——这句台词出自一个小品,赵本山和宋丹丹精彩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小品中牛策划带着摄像机来拍摄“下蛋公鸡”,想把公鸡炒作一番,大红大紫,情节设计十分巧妙。

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1)

50年代乡村

其实,现实中还真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和小品一样精彩。

张奇才,上世纪50年代是新华社驻四川记者站的摄影记者。1958年的一天,张奇才翻阅《四川日报》,无意间看到一条新闻,说四川某乡出现一只母鸡,一次能下两个蛋。正常的母鸡都是一次下一个蛋,厉害点的也就是下个“双黄蛋”,还从没听过能一次下两个蛋的呢!

张奇才觉得这事有点新鲜,报纸上只是简短的介绍,他就想亲自去看看,最好能拍几张照片。当然,张奇才并非只是觉得好玩,因为当时提出社会主义建设要“多、快、好、省”,这一类的新闻能给广大人民群众鼓鼓劲,一次下两个蛋的母鸡,肯定值得宣传一下。

张奇才毕竟是新华社的记者,《四川日报》立刻提供了线索。当地县委宣传部得知新华社记者要来采访,第一时间打电话给这个乡的干部,一定好好接待记者,配合把这次采访完成。这个乡的干部不敢怠慢,早早就做好了准备。

张奇才一路来到该乡,乡干部拉着他就要先去吃饭。张奇才一路上就盼着见那只母鸡呢,赶紧表示吃饭不着急,先拍几张照片,完成“采访”再说。乡干部则说,先去吃饭,已经安排人去看着母鸡了,只要有动静,立刻就来汇报。

盛情难却,虽然还不到中午,张奇才还是和乡干部一起吃了饭。酒足饭饱,张奇才被带到了一户农家,“下双蛋母鸡”就是这家人养的。


在这户农家,张奇才见到了那只母鸡。

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2)

图片源于网络

鸡窝是个大箩篼,里面铺满了干稻草,一只麻黄色的母鸡正蹲在里面,警惕地左看右看。张奇才小心翼翼地架上三脚架,把照相机装上,选好了角度,就等着母鸡下完蛋飞出来的那一刻。乡干部等人为了不惊扰母鸡,已经悄悄退到很远的地方,蹲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鸡窝,等待着那神奇的一刻。

一群人等待了大约十多分钟,那只母鸡终于完成了“任务”,一下子飞出鸡窝,站在了箩篼边沿上。张奇才一看,赶紧开始拍照,这只母鸡选的位置非常好,拍出来的照片十分好看。之后,母鸡像是明白自己成了明星,还在箩篼旁边溜达,不断变换姿势。张奇才十分激动,不断按动着手中的快门……

张奇才走上前去一看,鸡窝里果然有两个蛋,颜色和大小都差不多。虽然有心理准备,但他还是惊讶得说不出话来,天底下还真有这种事情?旁边的乡干部过来说,这只母鸡很厉害,每天都是这样,太少见了。

采访结束之后,张奇才把最满意的照片寄到了《人民画报》,不到一周时间,“下双蛋母鸡”的照片就刊登了出来。画报上,这只母鸡站在箩篼的边缘,侧身看着鸡窝里的两个蛋,画面效果非常好。

不过,这件事并没有引发更大的轰动。很多人都和张奇才一样,觉得母猪一窝十多个崽,母鸡一次下两个蛋也不算稀奇,可能就是吃得好,营养足吧!总之,那个时代没人怀疑登在报纸上的东西,最多觉得有些新鲜,过一段时间也就忘记了。

张奇才原本觉得,自己照片拍得好,这件事也很不一般,说不定能引起轰动,自己能获得什么表彰呢!但是,这件事没有“轰动”起来,张奇才也就什么荣誉表彰都没拿到。


张奇才做梦也想不到,一年以后出事了。

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3)

60年代农村

1959年,外交部忽然收到了一封国际来函,是菲律宾的一位著名生物学家发来的。这名生物学家说,他一个月前偶然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看到了“下双蛋母鸡”的新闻照片,非常感兴趣。他表示,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母鸡一次下两个蛋,从科学角度上说,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这位生物学家希望能来亲眼看一看。

有关部门很重视这件事,决定提供条件,做好接待工作,让外国生物学家来看一看。就在这件事筹备期间,国内的一位动物学家听到消息,立刻向相关部门提出: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不存在的,最好是核实清楚,万一是假的,那就在国际上闹笑话了。

相关领导一听,觉得也对,于是安排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从中央到地方,电话一级一级打下来,四川的那个县得到消息,县领导紧张起来了。原来,这一切都是假的,是乡领导一手策划出来的,他们没想到会有新华社的记者来采访,更没想到会有国外的专家注意到这件事。

到了这个地步,事情肯定捂不住了,当地立刻承认了错误,根本没有“下双蛋母鸡”,那不过是提前在鸡窝里多放了一个蛋而已。

这样事情就大了,幸好国外生物专家没有过来,向其解释一番也就行了。不过,这件事总归是弄虚作假,造成了一些影响,必须追究责任。首当其冲,追查到了张奇才的头上。

张奇才听到消息,也是五雷轰顶,他完全没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也很后悔,当时光顾着拍好看的照片,完全没想到这是骗局。要是那时候伸手摸摸两个鸡蛋,一定能感觉到温度上的差别,就不会上当了。

张奇才赶紧解释,自己是看了《四川日报》的一篇报道,才去采访拍照的。结果,追查到《四川日报》,主编竟然不认账。幸好张奇才保留了那张报纸,主编躲不过去,又避重就轻地说,这是基层通讯员的稿件,他们确实没有到现场核实。不过,张奇才作为新华社的记者,也到过现场,为什么不核实一下呢?


因为一张照片,张奇才的人生改变了。

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4)

70年代四川成都

张奇才也承认,自己确实有错,而且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很快,对他的处分就下来了,记者证和摄影设备被没收,张奇才被分配到了伙食团劳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张奇才都万分后悔,甚至开始讨厌摄影,发誓再也不摸照相机了。

张奇才确实和摄影断绝了关系,不久后他娶了一位四川安岳的妻子,并跟随妻子来到安岳县,成了一名小学老师。此后的生活十分平淡,张奇才踏实工作,养家糊口,再也不提那张照片的事情了。

70年代初,四川要举办一个大型农业展览会,安岳县准备把“蚌养珍珠”送去展览。70年代初,蚌养珍珠并不常见,安岳县很想把这个产品推广出去。展览会要求,各地区要把展品先拍了照片送过去,也好做宣传。但是,那时候一般摄影师对拍珍珠没有经验,拍出来的珍珠显得很小,而且没有立体感和光泽度,送去的照片过不了关。

安岳县的领导就着急了,这么好的产品,不能栽在一张照片上吧?于是,县领导联系了川报的记者,希望他们帮帮忙。结果,有两名老摄影记者听说是安岳县,立刻表示,安岳县本来就有一位摄影高手啊!那就是当年新华社的摄影记者,名叫张奇才,水平很高。

县里的领导一听,还有这种事?赶紧安排人去查,这个张奇才在哪个单位上班。张奇才这么多年来虽不是隐名埋姓,也从未展示自己的摄影才能,甚至连照相机都没摸过。所以,安岳县宣传部派人四处寻找,最终在一所小学里,找到了张奇才。

张奇才不答应,毕竟自己发过誓,再也不碰照相机了。县领导也不答应,就要张奇才拍。最后,张奇才没办法,就说自己没有合适的照相机,拍不成。县委听说后,立刻拨款,派人到成都购买了新的照相机。


这下张奇才是躲不过去了,拍一张吧。

鸡为啥下绿壳鸡蛋(1958年四川出现下双蛋母鸡)(5)

70年代乡村小学

虽然多年没拍照片,基本功还是有的,张奇才拍摄的珍珠晶莹剔透,十分漂亮,展览会组委会十分高兴,把这张照片放在了最显要的位置进行展出。

张奇才又因为一张照片,成了名人。很自然的,他当年拍摄“下双蛋母鸡”的事情,又被挖了出来。但是,现在已经没有人在意这件事了,领导们纷纷劝张奇才,再拿起照相机当摄影记者,不要埋没才华。

最后,张奇才还是放弃了。他认为,自己年龄大了,也习惯了在乡村小学教书,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比摄影更有乐趣。再说了,一张照片改变人生,张奇才的心里,还没有过去这道坎。所以,干脆洒脱一些,彻底放手,过好现在的生活吧。

其实,不管哪个年代,都会有这种“细节改变命运”的事情发生。就像现在的网络,一张照片、一段视频,就可能对当事人造成巨大的影响。

不管遇到了什么事情,不要纠结很长时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洒脱一些,别放在心上,过好自己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