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兄弟(三国诸葛亮兄弟分别担任魏蜀吴高官)

东汉时期开始,有些名门望族世世代代做官,家族积累大量财富,成员可以脱离劳动,专攻诗书、经学,由此形成了世家门阀阶层,例如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弘农杨氏。黄巾起义之后,朝廷影响力减弱,各地州牧、刺史分别形成割据势力,世家门阀也不再以报效朝廷为唯一目标,而是选择辅佐有实力和前途的军阀,以保障自己家族的利益。

有些繁盛的家族还会多方下注,以降低风险,例如弘农杨氏的杨彪出仕朝廷,后来跟随汉献帝到许都,成了曹操的下属,杨弘是袁术的谋士,杨松则为汉中的张鲁效力;颍川荀氏的荀谌效力于袁绍,荀彧、荀攸则在曹操帐下。说起多头下注来,很多人认为最成功的是山东琅琊诸葛氏,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两人分别出仕吴国、蜀汉,从兄弟诸葛诞则效力魏国,三人都坐到很高的官位,诸葛亮是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诸葛瑾是吴国统领万军的大将军,诸葛诞是魏国司空,征东大将军,三人都是位高权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三兄弟的家族都险遭灭顶之灾,最后都是靠运气才避免了灭族的厄运。

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兄弟(三国诸葛亮兄弟分别担任魏蜀吴高官)(1)

诸葛三兄弟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子孙也都是蜀汉忠臣,但也是这份忠心,险些让他们全数为蜀汉殉葬。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钟会、邓艾伐蜀,诸葛亮之子诸葛瞻临危受命,率领大将张遵、李球、黄崇,和自己的儿子诸葛瞻抵挡邓艾。诸葛瞻虽然忠心耿耿,但韬略远不及父亲诸葛亮,在绵竹之战中贸然出击,却被军队数量远少于蜀军的邓艾击败,诸葛瞻、诸葛尚皆殉国。幸好诸葛瞻还有一个儿子诸葛京,才让诸葛亮家族后继有人。

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兄弟(三国诸葛亮兄弟分别担任魏蜀吴高官)(2)

诸葛亮

东吴的诸葛瑾很早就预感到可能会遭遇灭族之祸,因此也早早留下了后路。让诸葛瑾这个预感来自自己的长子诸葛恪,诸葛恪自幼聪明,别人都认为他能让家族兴旺,诸葛瑾却说:“恪聪明尽显于外”“恪不大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认为他非但不能兴旺家族,反而会带来灾祸。长大后的诸葛恪虽然能力出众却刚愎自用,得罪很多人,终于死在权力斗争中,被夷灭三族,吴国的诸葛瑾后代全部被杀。诸葛瑾将次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送到蜀国担任驸马都尉,公元228年英年早逝,但生下一子诸葛攀。诸葛亮后来让诸葛攀认祖归宗,总算是为诸葛瑾留下了血脉。

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兄弟(三国诸葛亮兄弟分别担任魏蜀吴高官)(3)

诸葛瑾

诸葛诞论血缘和诸葛亮、诸葛瑾较远,出仕也比较晚,曹丕称帝后才开始成名。公元251年,担任镇东将军、扬州都督,册封山阳亭侯,负责对东吴作战,因为对东吴的战功,升迁为征东大将军。诸葛诞是曹魏忠臣,司马懿专权之后便暗中谋划反对司马氏。公元257年,诸葛诞在寿春起兵反司马昭,并暗中联络东吴,将儿子诸葛靓(jing)送到东吴作为质子。司马昭亲率大军镇压,将寿春城围住,诸葛诞不以为意,认为雨季将至,城外的淮河将涨水到城下,到时司马昭大军将不攻自破。不料这一年大旱,始终没有下雨,寿春城中粮草不足,军队自乱,司马昭趁机攻进城中,擒住诸葛诞和尚存的数百死士,司马昭将诸葛诞夷灭三族,对他手下的死士说投降免死,但无一人投降,全部被杀。诸葛靓在东吴受到重用,担任右将军、大司马,东吴灭亡后,诸葛靓念及父仇,拒绝出仕晋朝。

三国中的诸葛亮三兄弟(三国诸葛亮兄弟分别担任魏蜀吴高官)(4)

诸葛诞

诸葛三兄弟分别出仕东吴、蜀汉、曹魏,位高权重,最后却都险遭灭族,他们究竟是不是“分头下注”?从他们的表现来看,这个说法很难成立。如果三兄弟真的是为了诸葛氏家族的利益而做官,他们将会全力争取自身的权势与地位,甚至必要时选择联手,而不是对各自效力的对象忠心耿耿,以至于死而后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