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智慧)

《论语》是中国的传统经典著作,孔子也被国人被尊称为圣人。《论语》中每句话都很短,但是其中蕴含的道理和智慧却非常深远!至今世人所传述的许多故事及成语均出自其中。《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智慧也非常多,今天与大家分享一下,但愿能给朋友们带来一点点启发。

论语中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智慧)(1)

一、学习的目的

1、为己而学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论语·宪问》

意思是说:古代的学者学习是为了充实提高自己,现在的学者学习是为了装饰给别人看。

每个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古人说:活到老学到老,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都需要寻找解决方法。学习是自己的事,提升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能力,方能在人生之路上走的更高、更轻松自在。学习不是为了表演,相信大多数人都不愿意像王安石《伤仲永》中的方仲永一样从神童变为普通人。

二、学习的方法

1、学思并举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意思是说: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惘无所得;思考而不学习就不切于事而疑惑不解。

学习离不开思考,思考也不能脱离学习,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是学习的最基本方法。所有的纸上谈兵者,都是学而不思造就的。学习之后,只有通过思考才能掌握其中精华,将多个知识点融会贯通,洞察事物的内在联系,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光学习不思考不行,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思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知识。若是不经学习,只凭空思考,只是徒费精神。

2、温故而知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意思是说:在温习旧的知识时,能有新的收获,就可以当老师了。

温故而知新有助于我们反复记忆和思考,将自己的知识融会贯通并领悟到更加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可以针对自己以前的经历做总结和反思,更有利提高自己。

3、多闻多看

“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多听,选择其中好地加以学习;多看,全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孔子主张对自己所不知的,应该多听、多看,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杜撰的做法,注重实践,反对空谈。要掌握一门知识或者懂得一个道理,如果不多闻多见,就难以纵横比较、全面思考,也难以准确地去选择并把握。

三、学习的态度

1、实事求是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只有勇于承认自己的无知,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疑惑,知道如何学习和质疑。而掩饰自己的“不知”,只会遮蔽住我们的双眼,失去对事物的准确判断,寻求不到真正的智慧。只有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学习态度,才能破除人生路上的重重障碍。

2、能者为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意思是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而学习,如发现他的缺点则引以为戒并加以改正。

一个人的能力和智慧是有限的,总会有力不能及之处。我们每个人都应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的缺点引以为戒,与人为善,待人以宽。这不仅是学习的态度,也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的重要方法。

3、勤学好问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意思是说:他聪明勤勉,喜爱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下的人请教为耻。

学历、年龄和地位并不是学习的障碍,它并不能代表着一个人的知识面就面面俱到。勤学好问的人,一般都是目标明确、信心坚定、虚心学习的,所以能够不断地发现新机会。所有以学问和知识为目标的人,都应该以得到别人指点为喜,至于别人的身份地位,真的不重要。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欢迎关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