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

提起朱逢博这个名字,不少人会感到非常陌生,她是中国著名的歌唱表演艺术家,为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

一些脍炙人口的经典歌曲,诸如《白毛女》,《橄榄树》,《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都是由朱逢博演唱的,她还有个“夜莺”的美称。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

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一辈子只嫁了一个人,后来还守着骨灰过了13年,这背后到底隐藏了一段怎样的故事?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

01、从建筑家跨界成为歌手

在最开始,朱逢博的人生理想并不是当一名歌手,而是一名建筑家。

1937年,她出生于山东济南,在那个炮火战乱的年代,她的童年注定动荡不安。

她刚出生就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那时全家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南迁,最后才在四川找到了安身之所。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4)

她的父亲是一名水利工程师,梦想是为国家效力,为国家的水利建设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可惜的是,当时国家正在遭受外敌入侵,在那个混乱的环境中,根本没有他的用武之地。

于是,他将自己的精力放到了对女儿的培养上。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5)

由于父母都是知识分子,朱逢博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即使身处乱世,依然成为了一名有礼貌、有教养的大家闺秀。

而且她受到了父亲的影响,从小便对建筑、工程一类的事情展现了极大的兴趣,让父亲极为满意:“真不愧是我的女儿!”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6)

不过朱逢博与父亲的志向也并不完全相同。

父亲的专业是水利工程,而她则更偏爱楼、台、亭、阁之类的传统古典建筑。

年幼的朱逢博她悄悄在心中树立了一个目标:希望自己长大后能设计建造出一栋宏伟大气的建筑。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努力学习,终于考上了同济大学的建筑系,踏上实现自己梦想的征程。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7)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众所周知,建筑是一门非常难的专业,不但要求具有非常多的理论知识,还要求极高的设计天赋和扎实的绘图功底。

幸好,在父母的培养下,朱逢博能写会画,她的图纸永远是同学中最清楚、最标准的那一个。其实,对于女生来说学习建筑真的很辛苦。

她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有时还需要去工地实习。

但朱逢博不怕苦不怕累,甚至都没有说过一句抱怨话。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8)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为了建筑付出了诸多努力的女生,毕业后却没能如愿成为一名建筑师。

1960年,23岁的朱逢博以优异的成绩从大学毕业。

她被分配到了上海,参加纪念馆的设计工作,也就是在这里,朱逢博的人生发生了重大转折。

工地上的日子其实很枯燥,除了施工的隆隆声便只有漫天沙土作伴。

虽然朱逢博是个大学生,但她从来不会看不起工地上的其他工友,如果将工地比作战场,那他们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因此,当他们在休息时,有人问她有什么才艺,她就大大方方地站了出来,给大家唱了一首歌。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9)

她的歌声清脆嘹亮,惊呆了众人,谁也没想到,这个平时和大家混在一起的灰头土脸的女孩还有这种才艺。

于是,当上海歌剧院的人来进行演出时,大家直接把朱逢博推上了台,都认为她唱得一点都不比专业的人差。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0)

这种类似砸场子的行为,碰上别人可能还会惹得别人不高兴,然而歌剧院的人没有。

朱逢博一开口,领导便知道这是个好苗子,认为她不能继续在工地上了,简直就是明珠蒙尘。

可是,朱逢博并不想放弃自己的初心,经过歌剧院领导不知道多少次的软磨硬泡,才作为特殊人才加入了剧院,歌手之路由此启程。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1)

02、进修音乐,学习美声

朱逢博是一个很要强的人,无论做什么都要力争做到最好。

由于她是后加入剧院的,并且之前也没有系统的学习过与音乐相关的知识。

为了追赶上其他人的水平,朱逢博每天都起早贪黑地进行学习训练。

不过,这种学习和训练终究比不上那些在专业学校的学习的成员。

于是,朱逢博下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她要去专业的音乐学校进修。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2)

刚毕业不久的她再度进入学校学习,只不过,这次学习比之前更难、更辛苦。

据说,在音乐学校学习的那段时间,朱逢博请教了很多老师,不管对方是哪种音乐风格,她都愿意去学习,哪怕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并不相符,听听经验也是好的。

上天从不辜负既有天赋又肯付出努力的人,朱逢博进步飞速,已经有点专业歌手的样子了。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3)

除了在音乐学校进修,她还向同剧院的施鸿鄂学习美声。

施鸿鄂可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音乐天才,他在16岁时就凭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上海音乐学院,后来又去了国外学习专业的美声唱法。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4)

当时的朱逢博正处于飞速学习的阶段,广泛吸收大量的音乐元素与唱法,于是,她将目标放到了施鸿鄂身上。

她的学习之路并不容易打开。

那时候,施鸿鄂刚刚来到剧院,剧院中的人都对他特别好奇。

有些人是好奇美声唱法到底是什么样的,而有些小姑娘则是对这个人特别感兴趣,所以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人去找施鸿鄂。

朱逢博每天都被人海淹没,根本没有机会找到施鸿鄂请教。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5)

不过她从来不放弃,终于在施鸿鄂不上课的一天找到了机会。

那时候的施鸿鄂年轻气盛,而且自身确实是有真本事,所以难免会有点傲气在身上。

见到有人来请教,没多说什么,只是让对方跟着钢琴唱几个音。

朱逢博一开口,他便皱了眉头,然后在她唱了几句后,就拿着水杯走了。

只留下女生愕然地站在原地。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6)

说实话,这种行为挺不礼貌的,也深深刺痛了朱逢博的心。

她原本也想一走了之,但一想到自己是来学习的,而且这种机会可遇不可得,便咬咬牙忍了下来,愣是在原地等了两个小时。

施鸿鄂以为自己的冷漠可以让朱逢博知难而退,他没想到,等他两个小时再回来,朱逢博竟然还在等他。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7)

当然,施鸿鄂并没有因为女生等待了两个小时就对她另眼相看,他毫不留情地说:“你唱的什么也不是。”

他是个对音乐有着崇高追求和严格要求的人,而眼前的人一听就是个没怎么学过音乐的人,连基础都没学好,就想着直接找他请教,他心里极为不喜。

施鸿鄂比朱逢博晚两年进入剧院,也就导致他并不清楚朱逢博的实际情况,两人的第一次见面就误会重重。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8)

这种误会一直保持到他听朱逢博唱整首歌之前。

朱逢博虽然不会美声,但她在民族唱法上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再加上她的先天条件优秀,一首歌下来让施鸿鄂大为改观。

他不得不承认,之前自己看走了眼。

对音乐有所热爱的人总是惺惺相惜的,误会解开后,施鸿鄂决定当朱逢博的老师,在他的帮助下,朱逢博的音乐水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19)

03、爱情事业双开花

在不断学习之后,朱逢博的唱功越来越好,渐渐成为了剧院的台柱子。

她在舞台上表演了《红珊瑚》《刘三姐》等多部歌剧,塑造了多个不同性格、不同风格的人物形象。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0)

而真正让朱逢博大火的当属《白毛女》中“喜儿”这个角色。

她将自己学到的东西真正做到了融会贯通,将美声唱法与民族唱腔相结合,干净清透的声音一出来就将听众带入到了“喜儿”的世界中。

那一天,凡是听过她演唱的观众全都动情地流下泪来,她也因此一唱成名,成为火遍全国的女歌手。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1)

朱逢博在事业上得意,在感情上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之前她和剧院的领导有过约定,为了不耽误自己的事业发展,在30岁之前,她不会考虑自己的个人问题。

现在30岁已到,她决定主动出击,向自己喜欢的那个人表白。

她喜欢的那个人就是施鸿鄂。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2)

原来她在与施鸿鄂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就对这个才华横溢的男人产生了好感。

只是她与院领导有约在先,而且当时她也并不出名,与颇有名气的施鸿鄂相比,心里还存有一点小小的自卑感。

现在,她到了30岁,事业发展得也不错,再不表露心迹,她害怕两人就错过了。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3)

她给施鸿鄂写了一封信:晚上十一点,琴房楼梯口等我。

施鸿鄂如约而至。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4)

其实,施鸿鄂对朱逢博同样有情,但他见对方专心发展事业,便暂时将爱意隐藏在心底。

两人一见面,朱逢博便直奔主题:“我决定八月一日同你结婚。”

施鸿鄂惊喜相加,一个“好”字开始了两人一生的情缘。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5)

1967年8月1日,两人在互表心迹之后,顺利地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那个时候正处于时局动荡的风头浪尖,这对新人只能低调地举办自己的婚礼。

说是婚礼,其实就是在一个十平的小房间内,请了十个人简单地吃了一顿饭。

即便如此,朱逢博依然很开心。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6)

婚后,朱逢博没有将重心转移到家庭中,丈夫也全力支持她的事业。

她的儿子施劲从记事之日起,他的父母就整日忙个不停,

她因为“喜儿”一角名声大噪,后来又唱了二百多场《白毛女》。

也因为这个角色,中国艺术团注意到了她的存在,想邀请她加入其中。

这对于朱逢博来说,不异于天降馅饼。

要知道,中国艺术团可是当时最好的团体,几乎囊括了全国最高水平的歌唱家,能与这些人成为同事,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

有演出的时候,朱逢博就将儿子放到干妈家,很多时候一走就是半个月,

等她回去时,儿子都不认识她了。

因为工作忙,夫妻两个对儿子心中有愧,缺席了儿子的成长也成了两人一生的遗憾。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7)

朱逢博加入中国艺术团后变得更加努力,她之前取得的成就与团内其他人相比,根本不值得一提。

她从报幕员开始做起。

朱逢博没有气馁,而是抓紧时间向其他人学习,对于她来说,这些歌唱家们简直就是行走的教科书。

慢慢地,她有了独自表演的机会,只要是她开口唱歌,她都要求自己做到最好。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8)

她在事业上是一个很有野心的人,她不满足于现在的成就,她想唱出属于自己风格的歌曲。

经过不断的尝试,她终于做到了将国外的传统发生与中国的戏曲演唱相结合,在真假声中切换自如,唱出了自己的风格,为国内流行音乐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她还鼓舞了谷建芬、李谷一等人,促进国内流行音乐遍地开花。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29)

04、丈夫去世,守着骨灰13年

90年代末,朱逢博逐渐退出歌坛,开始了她的养老生活。

夫妻二人经常一起出去旅行,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享受年轻时没有体验过的轻松时光。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0)

两人还养了一只狗,朱逢博像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儿,有时还会因为丈夫过度宠爱狗狗吃醋。

这时候,只需要丈夫走过来说一句好话,她又会喜笑颜开。

可能是因为丈夫与狗狗的互动较多,狗狗更喜欢与丈夫在一起,有时候看不见丈夫甚至不吃饭,让朱逢博哭笑不得。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1)

只可惜好景不长,这种轻松愉快的时光很快就结束了。

2008年,施鸿鄂因病去世。

相守走过40年的枕边人说没就没了,朱逢博一时间根本接受不了,她每天都以泪洗面。

还做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举动,没有将丈夫的骨灰下葬,而是放在了自己的卧室。

她每次吃饭的时候,还会多摆一副碗筷放在饭桌上,就像丈夫依然还陪在自己身边。

有时候,她还会对着丈夫的骨灰盒说话,表达自己的思念。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三年,她的痴爱让儿子和亲戚都不解。

而在这三年间,是家人和朋友的持续陪伴,才终于让她走出悲痛。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2)

为了纪念丈夫,已经很久都没有碰过音乐的朱逢博还特意找人一起做了一首专辑。

音乐是她表达思念与爱的最直观的方式。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3)

随着年龄的增大和丈夫去世带来的打击,她的身体也渐渐开始出现问题。

她得了糖尿病,日常生活需要有人陪伴。

孝顺的儿子也不想母亲整天在房间里和“父亲”作伴,于是便将她接过来同住。

她和普通的老人一样,每天打开电视看看新闻,还会给花浇浇水,有时候兴致来了,还会哼上两嗓子。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4)

如今闲赋在家的朱逢博在进入2022年的第一个夜晚,登上了东方卫视举办的晚会。

在节目中,她和学生们同台表演,一起唱了八十年代的经典歌曲《金梭与银梭》。

他们的表演,是一代音乐人的逐渐落幕,也是新一代音乐人的翱翔启程。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5)

跟朱逢博同期的女歌唱家(一段婚姻一辈子)(36)

音乐是时代的记忆。

朱逢博这辈子唱过近千首歌曲,这些歌曲忠实地记录了她对中国音乐做出的贡献。

也永远会有人记得,

朱逢博一生只有一人的深情缱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