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

前段时间,日本汉语水平考试HSK事务局捐赠给湖北高校一批抗疫物资,纸箱上写了八个字: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1)

短短八个字,把无私的帮助、一衣带水的情谊、命运共同体的关切,全都体面地传达了出来。这句优美的祝福不仅感动了网友,也引发了深思:

我们的语言底蕴明明这么深厚,为什么反而越来越不会表达了呢?高兴只会“哈哈哈”,难过只会“嘤嘤嘤”。面对日落美景,古人可以说出“落霞与孤鹜齐飞”,而你只会边拍照边说“卧槽666”。

2019年3月,《中国青年报》就“语言表达是否越来越贫乏”这一话题,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有76.5%的受访者觉得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了。至于语言贫乏的具体表现,被提到最多的是:基本不会说诗句(61.9%),基本不会使用复杂的修辞手法(57.6%)。

为什么我们的语言越来越贫瘠化

1、生活节奏快、情感阈值高

《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有70.9%的受访者认为,语言变得贫乏是因为网络时代要求更加直接和简洁的表达,65.4%的受访者则归因于同质化表达、全民复制的网络氛围。

这样的调查结果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一方面,以前的世界信息匮乏,现在的网络则是信息过载,我们每天都无时无刻地在网上疯狂地刷各种消息,而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注定无法认真看每一则消息,更无法静下来心来,抽出整块时间参与到网络讨论中。

因此,简单好懂的缩略词成了大家表达态度的首选。给力、666、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这些互联网新词,用最少的字数表达了最多的意思,当你在边挤地铁边刷手机时,顺手就能输入,效率要比想出一句应景的古诗词高多了。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2)

另一方面,现代人的情感阈值明显变高了。情感阀值指一个人所能承受的情感浓度(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极限。以前是“车马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现在跟初恋结婚倒成了稀罕事。

网络世界也是一样,当永远刷不完的信息流扑面而来时,只有新奇、刺激、爆笑的内容才能抢占注意力,人们的情感阈值越来越高。

不知大家注意过没,大部分网络流行语都是形容词,“我太难了”、“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达到了巅峰”……当我们频繁使用这些极度情绪化的高浓缩词句,那些平实的、耐心的表达,就渐渐被抛弃了。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3)

2、群体效应导致网络语言简单化、趋同化

法国知名学者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一书中提出:人一旦形成群体,整个群体的智力就会下降,思维就会显示出非理性、简单化、缺乏常识和逻辑等一些特征,甚至看起来像个傻瓜。

古斯塔夫·勒庞针对群体智力的下降说:

群体只乐于接受简单明了的号召和主张,不关心论证和论述,不进行分析和判断。越是迎合人群基本需求的简单主张,越容易得到群体的拥护支持。

因为整体的智力下降,所以群体特别易于被暗示所误导,相信并传播荒诞不经的谣言,接受稀奇古怪的理念。

群体智力降低,必然导致语言表达简单化、趋同化,甚至越来越低幼化。

比如这张图,乍一看感觉是牛和熊在水里嬉戏,只要有一个人转发并配上“好有爱”之类的文案,就会有很多人跟风转发,“太暖了吧”、“亲亲抱抱举高高”、“糟糕,是心动的感觉”这些流行语鱼贯而出,让人感觉找到了共鸣。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4)

而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北极熊怎么会和牛一起在水里嬉戏呢?这是动物园给熊抛喂牛头,而这张图不符合人类对上述群体情感的想象,不会被传播和评论。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5)

3、对社交货币的积攒欲

社交货币源自社交媒体中经济学(Social Economy)的概念,它是用来衡量用户分享品牌相关内容的倾向性问题。放到人际交往中,社交货币换句话说就是谈资。那些能够让他人羡慕、嫉妒、甚至觉得你是自己人的内容,都是社交货币。

用专业技能来当谈资,成本太高了,而网络流行语,则是积攒社交货币最简单的方法。看网上流行什么新词,你就立马用上。习惯了用这些词的人便会接纳你,还没赶上潮流的人会向你看齐,这就像是对暗号找同志,网络流行语就是社交中的暗号。

语言贫瘠化的危害

有人觉得在网络上发言,只要简单好玩能看懂就行,没必要显摆自己有文化。但我认为语言贫瘠化的现象十分危险,长久下去,不仅是背不出诗、没格调的问题,还有很多别的坏处。

1、沟通表达能力变差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推敲”的典故。

一天,苦吟诗人贾岛想到了一首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觉得“敲”不合适,想用“推”字,反复思考仍无定论,便一直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

碰巧遇上韩愈出巡,贾岛向他详细解释了自己的疑问。韩愈思考了好一会说:“用‘敲’字好,在万物入睡、沉静得没有一点声息的时候,敲门声更是显得夜深人静。”贾岛欣然接受了他的建议,这便有了名诗《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6)

诗人为了一个动词琢磨这么久,可见其对作诗的认真。而当网络流行语侵蚀日常生活时,它让语言变得贫瘠、失去了真诚度。

有了那些搞笑、简短的流行词,我们便不会再费脑筋去想如何沟通,我们和亲友的对话是脱口而出的、程式化的。比如你和朋友一起去看电影,出来想交流一下,结果发现不知道如何形容这部电影的差,除了“垃圾”之外就无话可说了。

著名作家贾平凹在《当代》写作课里这样说:

有人说话有意思,有人说话没意思,这便是你说的话能否表达你要说的内容,能否表达得生动,能否表达得好听。即准确性、形象性、音乐性。

语言的贫瘠加强了我们的惰性,让我们在进行沟通表达时忍不住走捷径,不经思考就照搬流行词,弱化了沟通的真诚度、表达的精准度。美好的东西,你不知道如何分享给别人;工作上的进展,你不知道如何准确和上级同步。

2、思想越来越贫乏、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有种学术观点叫做“沃尔夫假说”,这种观点认为:语言会影响人的思维,说不同语言的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比如,英语中的色彩词汇有11种,而在汉语里竟然有98个色彩词汇,这么细致的划分,足以说明古人对于颜色的敏感,在遣词造句、表达情感时,意境多元、情绪颗粒度细,思考的范围也就越广。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7)

英国作家乔治·奥威尔的作品《1984》中,专制政权为了控制人民的思想,推行了一种全新的语言——”新话“,取消了大量的词汇和用法。比如justice(正义)被取消了,free只能用来表示免费,不能表示自由。

在书中”新话“的发明者看来,思想是依附在语言上的,如果语言失去了自由,人们也就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我们放任语言的贫瘠化,持续依赖网络流行语,那我们的表达就会被框在那些限定的词汇里,用简单粗暴的流行语来代表你的想法,甚至连吵架都说老掉牙的话,骂不赢别人。

每天都在随手”双击666“的你,是时候停下来思考一下了:别人认为值得关注、点赞的事情,你到底是无脑跟风,还是发自内心地认同?

3、感官钝化,对生活失去感受力,幸福感降低

如果你仔细观察肥胖的人,会发现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有吃饭口味太重的毛病,对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需求,比瘦子多很多。本味就很甜的食物,他们还要放很多糖;本身油脂就不少的,他们还要再加油炒。他们摄入了比自身需求高很多的热量,因此越来越胖。

加拿大著名发展心理学者、神经科学家马克·刘易斯博士在《疯狂成瘾者》一书中说:

生活中能给我们带来大量多巴胺的事情,常常会让我们的理智投降。

像高热量甜食等感官刺激,会迅速让你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让我们在短时间内感到极度的开心,而这又反过来让你不停地重复这些事情,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等到停下来时,没有密集高度的精神刺激,你会感到巨大的空虚。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8)

美国作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说:

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和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

语言也是这样,那些简单粗暴、感情浓烈的网络流行词就是调料,偶尔调剂一下生活还行,用太多就喧宾夺主了。

渐渐地,你会对平实的语言失去耐心,忽略生活细节里的小美好,对创作、人文关怀、审美等长远来看非常重要、但需要长期培养的能力视而不见,最终感受力越来越差,人也越来越钝。

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语言的贫瘠化呢?分享3个小方法给你,希望有用。

如何避免语言贫瘠

1、坚持写日记,真诚面对自己

如果在社交网络让你觉得有负担,那就学会写日记。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心理学上的“4步情绪转化训练“:接受情绪、识别情绪、找出情绪的引发事件和背后的想法、找出想法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并站在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

这是心理学上用来平复情绪、获得平静的方法,我们可以灵活运用到写日记中:

a、如实记录下来每天发生的事情

b、对每种情绪进行识别,比如愤怒、伤心

c、对每件记录进行评论,写下你的看法

d、试着转换角度,站在客观立场上看待并分析你经历的事件

举个例子,今天你跟老婆吵架了,非常生气。

如果你在日记里只写了一句“今天和老婆吵架,气得脑壳疼”,日后回看,你只会记得生气这个情绪,回想不起更多细节,表达不出更多情感,对夫妻感情也没有好处。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9)

如果你按照上文介绍的4步训练来写日记,比如这样:

【事件】今天加班很晚,但客户还是驳回了我的方案。下班到家已经10点半,特别累, 没洗澡没脱衣服就上了床。老婆冲过来扯开被子,大声教训我,说不洗澡别想上床。我也怒了,叫她声音小点,别让孩子听见了。下床准备洗澡时,我很难过,她也太不体恤我了。洗完我就上床了,一句话都没和她说。

【情绪】失落,心累,愤怒,委屈,怄气

【我的评论】这客户太难搞了,不满意就早说啊,折腾那么晚干嘛!我工作那么辛苦,稍微躺个10分钟再起来洗澡不行吗?以前多么温柔体贴的一个人,现在怎么动不动就大吼,像只母老虎。

【转换角度】客户也不容易,他也只是个打工的,也被领导为难。不洗澡确实有点臭,老婆还有洁癖。但是她的态度确实太粗暴了,这一点很不对。不过,也可能是她工作不顺,把气往我身上撒,我应该顺嘴关心一下她,说不定能转移她的怒火,让我在床上多躺一会呢?或者,下次累了就在客厅坐一会儿,听她唠唠嗑,也算休息了。

按照这样的步骤去写日记,你会逼自己尽可能详细地描述每天的经历,而网络流行词满足不了这样的记录密度,你会不自觉地写出很多真情实感,渐渐地,语言表达就变得丰富了,分析表达能力也变强了。

2、提升逻辑能力

上文说到,语言的贫瘠会让人失去独立思考能力,不会沟通表达,那么在生活中就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这里介绍世界著名咨询公司高管芭芭拉·明托的金字塔原理。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10)

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主次分明的逻辑思路、表达方式和规范动作。使用金字塔原理,能够帮助人们关注、挖掘受众的意图、关注点,想好内容说什么、怎么说。

金字塔有很多搭建方法, 建议初学者先用自上而下法。步骤:

a、提出主题思想

b、设想受众的主要疑问

c、回答该疑问

比如,你想跟人事要一个招聘名额,可以这样搭建金字塔:

【主题】我们需要招一个人

【人事的主要疑问】为什么要招人?

【回答】此人是领导岗;优胜劣汰,取代不合格的原人选;开拓新的业务线,增加营收

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能够提升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你更好地沟通表达,思路厘清了,语言也就顺畅了。

3、多读书、多积累

想要从根本上解决语言贫瘠化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要多读书、多积累。有人要说了:现在生活节奏那么快,哪有时间读书?就算读过也很快就忘了,应用不到生活上!

这里介绍几个很好用的读书法,我亲测有效,希望能够帮到你。

(1)提要钩玄法

唐代大学问家韩愈在《进学解》中写到:

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

后人将他的话概括为“提要钩玄”读书法。

首先要将书分门别类,然后按其性质类型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读书法。

记事性质的历史书籍,阅读时必须提出纲要,按照时间线、发展线提纲挈领地理解一番;理论方面的书籍,阅读时则要注意探取其深奥的观点,学会归纳总结。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11)

(2)主题阅读法

美国作家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介绍了主题阅读法。

脑梗病人语言训练词语(激动时只会喊卧槽)(12)

顾名思义,先找到你感兴趣主题,再按图索骥去找书。比如你最近对民国史看兴趣,先列出你想了解的几个问题:民国人民的生活是怎样的?民国发生了哪些改变历史进程的重要事件?民国的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及重要作品?

列出你所有的问题之后,再去找相关书籍,这时要巧用豆瓣等第三方评价工具来帮助你进行筛选。带着问题一本一本去读,由于目标明确,你看完了一定不会忘。如果还有意料之外的收获,你感受的快乐是加倍的,读书的兴趣也就更浓厚了。

(3)费曼学习法

理查德·费曼美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电动力学创始人之一,纳米技术之父。他的学习法被坊间认为是”最强学习法“,简单来说就是:带着输出的目的去输入。学到东西以后,把别人也教会,这样才能说明你是真正地掌握了精髓。

费曼学习法有很多版本,大体都差不多,这里分享一个3步版本:

a、明确目标。这和上文的主题阅读法是一样的,先想好你想要什么。

b、以教促学。学完之后,随便找个人,说给他听,把他说懂。

c、总结提炼。自己学会、并教他人学会以后,再把知识点进行总结提炼。

把费曼学习法应用到读书上,也是一样的道理。不管你读了什么书,读完之后找个没读过的人,讲给他听,如果他能理解,并且还能复述出来,说明你真的读到心里去了,作者的知识成了你自己的。

文章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希望看到这里的你,下次在社交网络上表达想法时,不要只会说“卧槽”了。多读书、多积累,让语言不再贫瘠化,不用再靠转发别人的金句来寻找共鸣,你自己就能表达出丰富的内心所想,并以此自渡、渡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