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赵策三翻译(战国策-赵二苏秦从燕之赵)

战国策赵策三翻译(战国策-赵二苏秦从燕之赵)(1)

图片源自网络

原文:

苏秦从燕之赵,始合从,说赵王曰:“天下之卿相人臣,乃至布衣之士,莫不高贤大王之行义,皆愿奉教陈忠于前之日久矣。虽然,奉阳君妒,大王不得任事,是以外客游谈之士,无敢尽忠于前者。今奉阳君捐馆舍,大王乃今然后得与士民相亲,臣故敢献其愚、效愚忠。”

“为大王计,莫若安民无事,请无庸有为也。安民之本,在于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不得则民终身不得安。请言外患:齐、秦为两敌,而民不得安;倚秦攻齐,而民不得安;倚齐攻秦,而民不得安。故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愿大王慎无出于口也。”

“请屏左右,白言所以异,阴阳而已矣。大王诚能听臣,燕必致毡裘狗马之地,齐必致海隅鱼盐之地,楚必致橘柚云梦之地,韩、魏皆可使致封地汤沐之邑,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夫割地效实,五伯之所以覆军禽将而求也;封侯贵戚,汤、武之所以放杀而争也。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大王与秦,则秦必弱韩、魏;与齐,则齐必弱楚、魏。魏弱则割河外,韩弱则效宜阳。宜阳效则上党绝,河外割则道不通,楚弱则无援。此三策者,不可不熟计也。夫秦下轵道则南阳动,劫韩、包周则赵自销铄,据卫取淇则齐必入朝。秦欲已得行于山东,则必举甲而向赵。秦甲涉河逾漳,据番吾,则兵必战于邯郸之下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当今之时,山东之建国莫如赵强。赵地方二千里,带甲数十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西有常山,南有河、漳,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固弱国,不足畏也。且秦之所畏害于天下者莫如赵,然而秦不敢举兵甲而伐赵者,何也?畏韩、魏之议其后也。然则韩、魏,赵之南蔽也。秦之攻韩、魏也则不然,无有名山大川之限,稍稍蚕食之,傅之国都而止矣。韩、魏不能支秦,必入臣于秦,秦无韩、魏之隔,祸中于赵矣。此臣之所以为大王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卒不过三千人,车不过三百乘,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国之强弱,内度其士卒之众寡、贤与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见于胸中矣,岂掩于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地图案之,诸侯之地五倍于秦,料诸侯之卒十倍于秦,六国并力为一,西面而攻秦,秦破必矣。今见破于秦,西面而事之,见臣于秦。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臣人之与臣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夫横人者,皆欲割诸侯之地以与秦成,与秦成则高台榭,美宫室,听竽瑟之音,察五味之和,前有轩悬,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秦患而不与其忧。是故横人日夜务以秦权恐猲诸侯,以求割地,愿大王之熟计之也。”

“臣闻明王绝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强兵之计,臣得陈忠于前矣。故窃为大王计,莫如一韩、魏、齐、楚、燕、赵,六国从亲,以畔秦。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约曰:‘秦攻楚,齐、魏各出锐师以佐之,韩绝食道,赵涉河、漳,燕守常山之北。秦攻韩、魏,则楚绝其后,齐出锐师以佐之,赵涉河、漳,燕守云中。秦攻齐,则楚绝其后,韩守成皋,魏塞午道,赵涉河、漳、博关,燕出锐师以佐之。秦攻燕,则赵守常山,楚军武关,齐涉渤海,韩、魏出锐师以佐之。秦攻赵,则韩军宜阳,楚军武关,魏军河外,齐涉渤海,燕出锐师以佐之。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六国从亲以摈秦,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如是则伯业成矣!”

赵王曰:“寡人年少,莅国之日浅,未尝得闻社稷之长计。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乃封苏秦为武安君,饰车百乘,黄金千镒,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译文:

苏秦从燕国到赵国,开始主张合纵,游说赵肃侯说:“当今天下在位的卿相人臣和民间的有识之士都仰慕您的作风,早就愿意为您效忠。虽然这样,由于奉阳君嫉妒贤能,您不能直接管理国事,所以宾客和游说之士,没有谁敢于在您面前倾吐忠言。现在奉阳君已经死掉,您如今又可与百姓亲近,我这才敢于向您提出我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为大王考虑,最好是使百姓生活安定,不要约束过多。安定百姓的根本在于选择邦交,邦交选择好了百姓就能安定,邦交没有选择好百姓就终身不得安定。请让我谈谈外患问题:假如把齐、秦两国都看做敌人,百姓的生活就无法安定;倚靠秦国去攻打齐国,百姓不能安定;如倚靠齐国去进攻秦国,百姓仍然不能安定。所以谋算别国的君主,进攻别的国家,这种劝人断绝邦交的话常令人难以启齿,希望大王千万谨慎,不要说出这样的话。”

“请您让身边的人回避,让我说明两种策略的不同,不过就是合纵连横而已。大王如能采纳我的建议,燕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毛毡、皮衣、狗马的土地,齐国一定会献上盛产鱼盐的海滨之地,楚国一定会献上盛产橘柚的云梦之地,韩、魏也都会献上封地的租税作为沐浴的费用,您的贵戚父兄也都可以得到封侯的赏赐。割取别国的土地而取得利益,这是五霸冒着损军折将的风险去追求的;使自己的贵戚能够封侯,更是成汤和周武王采用放逐和杀君的手段也要去争取的。现在您只需安然不动便可以得到这两种好处,这就是我希望大王能够如愿以偿的。”

“现在您如果与秦国联合,那么秦国一定会去削弱韩国和魏国;假如您和齐国结交,那么齐国一定会去削弱楚国和魏国。魏国削弱就会割让河外,韩国削弱就会献出宜阳。献出宜阳就会使上党处于绝境,割让河外也会使通往上党的道路不通,楚国削弱将使赵国失去外援。这三种策略,不能不详加考虑。秦军如果攻下轵道,那么魏的南阳地区就危险了;秦如果劫持韩国,包围两周,那么魏国将自行削弱;如果秦军据有卫地,夺取淇水一带,那么齐国定会去朝拜秦国。秦国的欲望在崤山以东地区已开始得到满足,就必然会举兵指向赵国。秦军渡黄河、越漳水,占据番吾,那么秦军将直捣邯郸。这是我最为您担心的事。”

“当前,崤山以东地区的国家没有比赵国更强的。赵国的领土纵横两千里,战士几十万,战车千辆,战马万匹,粮食可以供应十年。西有常山,南有黄河、漳水,东有清河,北有燕国。燕国本是个弱国,不足以害怕。秦在各国中最忌恨的就是赵国,但秦国不敢举兵攻打赵国,为什么呢?就是怕韩、魏从背后打它的主意。那么韩、魏可说是赵国南边的屏障。秦国如进攻韩、魏,没有高山和大河的阻隔,逐渐蚕食它们的土地,直到迫近他们的国都为止。韩、魏不能抵挡秦国,必然向秦国屈服称臣。秦国没有韩、魏的阻隔,那么战祸就会落到赵国头上。这是我为您担忧的又一桩大事。”

“我听说尧没有几个部属,舜没有一点土地,但都拥有了天下;大禹不到一百个部众,却统治了诸侯;商汤、周武王的士兵不过三千人,战车不过三百辆,却都能够立为天子,都是由于他们懂得治理天下之道。因此,贤明的君主对外能估计敌人的强弱,对内能衡量自己士兵的多少和素质的优劣,不必等到两军交锋,对胜负存亡的可能性早已了然于胸了,怎么会被一般人的言论所蒙蔽、糊里糊涂去决定大事呢?”

“我私下查看地图加以衡量,崤山以东各国的疆土合起来比秦国大五倍,兵力是秦国的十倍。六国联成一气,合力向西攻打秦国,秦国非被攻破不可。现在各国反而向西投靠秦国,做秦的臣属。打败别人和被别人打败,使别国臣服和向别国称臣,这两者难道可以相提并论么!”

“那些提倡连横策略的人,都想割取诸侯的土地来与秦国讲和。与秦国讲和,他们就可以高筑台榭,装饰宫室,欣赏优美音乐,享受山珍海味,前面悬挂着乐器,后面有美人居住的庭院,美女发出妖媚的笑声,然而秦国一旦发兵攻打诸侯,这些主张连横的人却并不分担受害国的忧患。所以这些主张连横的人日夜务求用秦国的威势恐吓诸侯,以谋求割取诸侯的土地,希望大王好好考虑这个问题。”

“我听说贤明的君主善于决断疑难,排除谗言,摒绝飞短流长的途径,堵塞结党营私的门路。所以为了提高君主的威望、扩大领土、加强兵力,我愿在您面前陈述我的忠心。我私下为大王考虑,最好是团结韩、魏、齐、楚、燕、赵六国合纵亲善,一起来反对秦国。通令东方各国的将相在洹水边上结盟,互相交换人质,宰杀百马,举行盟誓。相互约定说:‘假如秦国攻打楚国,那么齐国、魏国就派出精锐部队帮助楚国,韩国断绝秦国运粮的道路,赵军渡过黄河和漳水,燕国则守卫常山以北一带。秦国如果进攻韩、魏二国,那么楚国就截断秦的后路,齐国派出精兵援助,赵军渡过黄河、漳水遥相呼应,燕军则固守云中郡一带。秦国要是进攻齐国,那么楚国同样截断他的后路,韩国守住成皋,魏国堵秦军通过的午道,赵军越过河、漳、博关进行支援,燕国也派精兵助战。假如秦军进攻燕国,那么赵国就守住常山,楚国驻军武关,齐国渡过渤海,韩、魏都出精兵助战。秦国如果攻打赵国,那么韩国就驻军宜阳,楚国驻军武关,魏国屯军河外,齐国渡过清河,燕国也派精兵支援。诸侯中有不遵守盟约的,其余五国便联军讨伐。’六国要真能合纵相亲,共同抗秦,那么秦军一定不敢出函谷关来危害崤山以东六国了。这样,您的霸业也就成功了。”

赵肃侯说:“我年纪轻,执政的时间很短,从来没有人告诉我治国的长远之计。如今贵客有意保全天下,安定诸侯,我诚恳地把国家托付给您。”于是封苏秦为武安君,赐给他有文饰的车子一百辆,黄金一千镒,白璧一百双,锦绣一千匹,用来邀约其他诸侯结盟。

评点:

苏秦来到赵国游说赵肃侯参加合纵,他先是给赵肃侯戴了顶“臣民仰慕”的高帽,又指出百姓安定就需要稳固和谐的邦交,接下来列举了赵国只要参加合纵就能唾手可得的来自燕、齐、楚、韩、魏等国的各种实实在在的好处,之后话锋一转点明赵国与某一国单独交好的弊端、鄙视了与秦连横的国家割地求安的作为,最后直言赵国参加合纵后在战略上能够得到的各种好处。这一番游说下来,赵肃侯心悦诚服,同意了合纵一策。

正所谓“苏秦从燕之赵始合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