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的奶粉还是国外的奶粉好(聊聊国产跟国外奶粉)

信口胡说第一话

三鹿奶粉事件在我们那代人中印象深刻,闺女2017出生的离三鹿事件已经过去9个年头了,6个月母乳喂哺后我依然选择了国产奶粉,而且还是选择了网购。这在我们8线小城市算是不普遍现象吧,每当收到奶粉快递,同事眼里都是满满的不理解。我们也聊过这类话题,焦点有2个:1、为什么不选择国外奶粉? 2、为什么不到线下实体店去购买?

为什么不选择国外奶粉?

人都是有记忆的,互联网就更加有记忆了。确实我们国家爆发过三鹿这样让人愤怒的食品安全事件,其引发的一系列行业动荡持续至今。它牢牢地印刻在国民内心,刺疼了每一位宝爸宝妈的心。对中国食品行业也是一次深深的伤害,爆出来的是三鹿,但实际情况远远不止。

从长远上看,它极大的促进了中国食品行业向好的发展,让后来者不敢越雷池一步。(所以2011年开始实施的《GB 10765—2010》,明令规定了原料要求、感觉要求、技术要求、必需成分、可选择成分、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生物限量、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 剂以及标签和商标等12类的理化指标高达70多项的明确要求。)

(这里引申一个知识点,可能消费者对现在市面上很多乳制品分不清,特别是调制乳粉与配方奶粉差异性不甚了解。我也搜了下全网,好像没有特别解释清楚的,特别是母婴店出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会把2者混为一谈。有感兴趣的消费者,在回复区如果超过10个回复想看、想了解,下次就专门聊下这个:调制乳粉=OR≠奶粉?

有记忆就有失忆,三鹿我们是记住了,但一件件国外奶粉污染事件,好像人们就选择性失忆了。

2002年 丹麦产荷兰“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属颗粒和润滑油污染,被全球召回。

2002年 德国“美乐宝HN25”婴儿特别配方奶粉因被检出含有一种可能会导致初生婴儿肠脏及脑膜发炎的“阪崎氏肠杆菌”。

2002年 美国雅培近1100吨婴儿奶粉被怀疑受到含细小铁质微粒的0.50~0.75升润滑油污染。

2003年 美国亨氏奶粉疑与婴儿死亡有关在以色列被召回。

2003年 比利时、荷兰、法国、德国等西欧四国奶粉等乳制品内被检测出致癌物质“二恶英”,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问题。

2004年 美国美赞臣奶粉因阪崎氏肠杆菌奶粉超标被判为不合格产品进行销毁,并对消费者进行赔偿。

2005年 美国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标,被迫进行大规模产品召回。

2006年 共计10万公斤同一美国品牌的3批奶粉被连续检出亚硝酸盐含量超标而被北京市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退运处理。

2006年 美国美赞臣GENTLEASE牌婴幼儿人工配方奶粉检查出含有金属颗粒,被紧急召回。

2012年 新西兰恒天然公司称该公司2012年5月生产的某批次浓缩乳清蛋白粉检出肉毒杆菌。

2012年 央视新闻爆出荷兰、美国、德国、波兰、法国、爱尔兰等多国奶粉感染沙门氏菌。法国通过欧盟RASFF发出警报,爱尔兰产的婴儿奶粉疑似被沙门氏菌污染,并已出口至法国、德国、荷兰、波兰四国,该事件被RASFF评级为“严重”。

2017年 法国法国乳业巨头拉克塔利斯集团被爆生产含沙门氏菌的问题奶粉时间跨度2005年-2016年12月。

很多人都对欧美有“蜜汁崇拜”,特别是德国。其实我本人对德国和德国人是存在普遍好感的,无论是中德经济还是中德人文交流我都是持支持态度的。但神化德国的不是德国人,而是一些矮化自己人的中国人(可能有点绝对化了,容我放肆点)。德国机械天下通行,亦免不了有大众排放门。德国双立人神话铺天盖地,但很多人不知道有很大部分都是国内代工的(有的还是不错的,狗头保命)。其实很多在德的留学生都普遍反映,德国人严谨的很多,但大部分都是老一代,新一代被西方自由洗的也是云里雾里的。

而且我说个不太严谨的论据(考证不了),德国人严谨跟德国人气候、地理很有关系,德国魔鬼一样的天气是个经常被留学生吐槽的话题,很多时候这样的气候、地理会养成不一样的性格。人类发展早期,天气恶劣做事情就得守时,要不然就活不下去。(再打2个不恰当的比喻:中国人的大部分气候如果跟热带地区一样,很容易就一年三熟获得食物,中国人可能这么勤劳?为什么浙江人普遍都经商:如果不是浙江山地那么多,逼不得已谁愿背井离乡?)恶劣环境下的人对时间的感觉跟很多环境舒适地区的人是不一样的。来一段乳印:听说去过印度工作的人都对印度人的时间观念吐槽良多。(当然我的比喻很片面,例如老印不光是地理气候环境,人文,社会环境也很多影响。)

2012年 有网友爆德国原产的爱他美pre段奶粉被预防性召回!爱他美PRE段保质期到2014年1月11日的批次在德国已经被预防性召回。(图附在后面)德国喜宝等有机婴儿食品奶粉 ,被怀疑存在受到重金属污染可能的报道。(原谅我直接搬图,英文真是抓瞎)

国产的奶粉还是国外的奶粉好(聊聊国产跟国外奶粉)(1)

国产的奶粉还是国外的奶粉好(聊聊国产跟国外奶粉)(2)

2015年 参考消息网2015-02-17.披露德国从事消费品质量检测的Öko-Test杂志对德国市场上的婴儿奶粉产品进行了一次评测:该杂志用德国中学的评分标准对14款德国市面上的婴儿奶粉进行了评测。评分结果分6个等级, Öko-Test杂志表示,评测结果总体上来说"非常糟糕"。只有两款产品得到了2分。另外有4款产品质量完全不及格,6款产品刚刚及格。有些问题在以前的评测中就已经出现过,有些问题则是新的:包括有害油脂、氯酸盐残留、细菌污染及产品包装标注上的缺陷。评测结果指出,在美乐宝公司两款奶粉(爱他美蓝罐初生婴儿1段奶粉Aptamil mit Pronutra和Milupa Milumil 1段奶粉)中均发现了高含量的氯酸盐,已经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在2007年制定的每日容许摄入量(ADI)。

2019年 德国一家非盈利性组织发布了一份婴幼儿配方奶粉调查报告。该组织对16款来自德国、荷兰、法国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进行了检测,结果发现:包括雀巢、诺优能、herobaby、佳丽雅、悠蓝等知名品牌在内的8款奶粉,均检测出了芳香烃矿物油(MOAH),这是一种可能存在基因毒性和致癌性的物质。

在看过一串串触目惊心的食品安全事件,大家会问:我贬低国外奶粉,是不是想向大家推销国产奶粉(虽然我有这个嫌疑)。我只是想说:国产大品牌奶粉并不差,甚至更符合中国宝宝体质。大品牌就一味绝对万无一失?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大品牌在投入食品安全生产这块的资金绝对是小品牌所不能比拟的。大品牌承担的安全风险,会让企业从各个环节上看重安全生产。

婴配级需要洁净作业。洁净度是制每单位立方米内微粒的多少。衡量一个公司的实力就看他生产车间达到什么级别。一般的无名品牌奶粉生产车间多为30万洁净度,这也是国际规定的奶粉生产企业最低标准。二线品牌的生产车间洁净度大多数是10万级别,相当于国家规定的制药厂标准。一线大牌则将洁净度提升到1万级别。生产车间洁净度越高,奶粉在生产过程中被污染的风险越小。1万洁净程度相当于Ⅲ级手术室级别(普通外科手术)。虽然跟一级(100器官移植,脑外科)二级(1000胸外科)有差距,但作为食品生产已经绰绰有余。

生产完成之后还需要过一道防线:品控质检。综合实力强的乳企则采用国际领先的检测设备,所有质检人员均是拥有国际认证资质的。在检测项目上,国家强制要求的66项检测项目外,通常会增加几十项风险监测项目。

以我的不多的从业时间,也接触了几位婴配级(婴幼儿配方奶粉)工厂的生产负责人,严谨刻板是我的第一印象。虽然远不如他们的销售老总来的亲切圆润,但却是让人放心。第二印象就是专业性,国家标准和生产流程是烂熟于心,打交道多了后管理经验也是娓娓道来。虽然有时候刻板呆板,三句不离质量安全,但熟悉后也能够理解。毕竟他们经常挂在嘴巴的话是:出了事情,我是要担责任的。(如果有机会可以跟大家好好聊聊这个事情,个人觉得很有意思)。

这也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生产跟销售相互看不对眼,而且是外人都能感受到的那种。生产上觉得销售:尽整些虚头巴脑,浮夸乱造(原话是:有的没的,瞎几把扯)。销售上觉得生产:不跟实际,苛刻守旧(原话差不多是:做点东西,这不许,那不敢。别人敢放卫星,你连发导弹都不让,再这样下去没业绩公司开的下去?)。

如果让我选择国外品牌,

一、我会选择国行版本在中国有大规模建厂的那种。因为虽然挂着国外品牌的名字,但执行标准方面是国标。而且有大规模建厂,在各种投入方面也比较有保障。(这个最没什么说头,其实本质也跟国产没什么区别,甚至配方都是按照国标重新调整的,有的还直接用国产奶源,我也不知道这个叫不叫智商税,反正我心里默默说句话:中国人的钱好赚。)

也许很多人会跟我科普:国行版奶粉不是国产奶粉,是那些海外的进口品牌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中文版奶粉。这种奶粉在海外生产(少数在中国分装),同时又遵循中国国标,包装上使用中文标签,最终通过正规的海关途径进口到中国,在国内销售。我只能说中国人钱真好赚 2。

二、除此之外原罐原装进口也还可以,原罐原装是指在当地注册生产的,从生产到装罐都在产地完成后销售。

早期的原罐原装进口,都是比较真的(想不到用什么词形容)。随着国人对国外奶粉的日益增大的需求,慢慢的原罐原装也渐渐变味了。从借用当地华裔身份,办理OEM(也叫贴牌。你可以理解为国外的品质外面贴着你想贴的品牌名字,就是商品的品牌是自己的,但生产方面是由对方承担,你可以选择自己采用对方已经注册好的配方,这样能很快以最小的投入做出产品,一般工厂都是有起订量的,以我现在的了解1吨是国内通行的起订量,当然也有更少的,以900克奶粉为例,做一次就要求单个品种做1111罐,又以6罐为一箱,起订量就是185箱左右,上述都是说一次的也就是一个批号的量)代加工,到直接跑过去办公司,找奶粉厂代加工,再到收购当地的奶粉工厂,甚至有些因为机器化比较普遍,工人都是国内过去的。

其实新西兰澳大利亚那边很多都已经很成熟了,成熟到你们都想不到。铁罐,都是直接是国产印刷好铁皮,整版整版(一般整张马口铁铁皮一起印刷,然后裁切成小片,一版一般奶粉罐是15000个左右)发到那边,到了那边国内人开的制罐厂(直接做好运过去关税不一样),通过国内的生产机器,国内的工人做好罐子给国内人开的奶粉厂,装进国内人做的纸箱,发往国内。到你手里就是国外奶粉,通体没一个中文(是不是很现实魔幻)。

说一个听来的,我不保真。最疯狂几年,在离我国最近的公海上,由国外运过来的整柜大包粉(有的是直接调配好的奶粉,也添加了营养素,可以直接算散装婴幼儿奶粉,有的就是奶基:全脂奶粉,脱脂奶粉,乳清粉等)歇到货轮上,然后在货轮上的机器直接罐装成奶粉,铁罐也在货轮用囤好的铁皮制作。生产日期还是最新的,随时可以更换品牌,因为不是在国内生产,当然可以称为进口,甚至黑点原罐原装也不是不可以叫。工人累了直接接回去休息,换人接着开,人停机器不停。各方面成本都很低,这种赚钱不叫赚钱,叫捞钱。甚至计时单位不是按天算,是按小时计。利润自然比直接去外国开工厂强太多太多。

三、很多宣称进口奶粉,原装进口奶粉其实都是进口一些100kg一包的奶粉甚至是原料粉(一般奶粉都是用脱脂奶粉、全脂奶粉、乳清粉等再额外添加的营养素(如ARA和DHA等)组成,原料粉一般就是这些前面3种)在国内进行生产和二次罐装的。遇到一些黑心的,为了节约成本,掺便宜奶粉还算好的,主要是特别容易污染。

其实如果有懂红酒的朋友,就特别能明白这里面的猫腻。我就班门弄斧一下。红酒在国外超市也是特别便宜。一般10几欧甚至几欧就能买到很多正宗欧洲红酒。当然也有品质很高,价格很贵的红酒。国内一些商人为了暴利,就进口散装酒再到公海或保税区偷偷罐装运回国内(公海装瓶再以成品运回国也属于原装原瓶,至少他们是这么称呼的),以此逃避高额关税和运费,节约成本。或者散装进口到达销售市场后,在进行装瓶。散装里面用大桶运输的还算好的,甚至有用皮囊运输的。由于散装酒的价格低廉,肯定不会像原装酒一样使用冷藏柜,酒品质很容易受到影响。还不要说5掺5,3掺7,1掺9了(懂得都懂,按一般理解就可以了,还是那句话利益动人心)。

奶粉也是一样,一套罐装生产线,节约点也就是40万不到(我说的是标准版本的,自然带铁罐紫外线消毒那些,几年前的价格了)二手还便宜(只是单倒料,封罐两样的话,其实二手都用不着,对暴利而言都不算钱,捂脸),机器高度也有不超过4米的。在公海操作不是大家想的那么不方便,甚至更直接点,你机器不行,人工也是可以的。人工封罐机器,一分钟熟练工能做到6-10罐左右,可能有的网友都不知道还有人工封罐这个机器(淘宝貌似有4000的,包邮哦亲),会觉得铁罐底盖密封与罐体结合在一起很神奇。这样的环境下罐装的品质可想而知,只能说暴利懂人心。

以上就是为什么我选择国产奶粉的原因。恰恰不是因为我不舍得给闺女吃国外奶粉,是我真的不知道如何甄别,不如相信国内大厂。毕竟很多海淘代购过来的国外奶粉都比国内奶粉更便宜,如果选择便宜,还不如海淘。我不是觉得海淘不好(有点预感下面会出来一堆喷我上天的,就当坐喷气式),只是感觉如果真的差距不是很大,钱让国人赚,促进国内产业更好发展,无论是物流,经销,生产,检测等等都是盘活国家经济的一小环。每次看新闻报道,华人(可能是当地华人,也可能是留学生,还可能是专业的)去超市限购2罐,被人暴力驱赶,真的有点“何必呢”的感觉。朋友里有玩的好的,你跟她讲国产奶粉好,她就觉得你对孩子不好,张口三鹿,闭口三氯氰胺;你跟她讲欧美奶粉也一样出国事故,她那眼神就是:算了,你已经被洗脑了,当你是朋友不揭穿你,你说啥就啥吧。反正就有点:你跟她讲道理,她跟你耍流氓;你跟她耍流氓,她跟你讲道理的意味(捂脸)。

下面我们来说说为什么我网购奶粉。作为一个男性,虽然不是理工男,但也有点那味。去实体店买奶粉不是不可以,但既然网上有,我真不太愿意去实体店买。很多人也许会说,你不是刚说支持国家经济吗,怎么不支持实体产业。我只想说:套路太多,不如放弃。我这样的人去了母婴店也许就会(除了奶粉)买回一堆有的没的,还被老婆丈母娘教育的那种。所以放弃最好,超市这样就很好。不过每回买肥皂,牙膏总被人强行推销,我总是默默不说话,看准—拿好—闪人,眼睛不乱飘,不给她们接话的机会,不是对他们又看法,而是总觉得不自在,闹到现在我去超市不买这些,直接京东搞定(京东赶紧打钱!)。

说回网购奶粉,我不会跟你推销什么旗舰店啊,推销什么直营店啊,推销门店网络销售授权书啊。我啥也不推销,我只说我自己,简单粗暴:京东上买!(京东打钱 2)。也许很多淘宝人又开给我开喷气式了。其实网页就在旁边,你打开2张新页面,京东淘宝各一张。搜索同时选奶粉(我也不跟你分中老年、孕妇、儿童、婴幼儿,当然你愿意搜这些也行),然后点下销量排行由高到低。反正你眼睛脑子都有,你得出什么结论判断我管不了。而且作为用过的人,我想说淘宝的一个评价或者收货可能是1-2罐尝试的,当然也不排除大批量的,反正我就拿自己说事,我在淘宝尝试购买是一次1-2罐,我在京东上第一次买了2罐,后面就是活动优惠是8罐我就8罐,6罐优惠我就6罐。反正一次购买一次评价。所以这个数值比其实是比实际要大的。(淘宝说:我太难了!)。

(我自己的京东淘宝天猫,与我闺女密切相关的京东淘宝天猫,反应好以后也许会再单独开一章,就说婴幼儿食品。对了还有个阿里巴巴,哎这个省钱秘笈我没用上。不过也有坑,这个东西得单独说,篇幅有限。看私信各位想听什么,可以回复,小胡也不保证知识点能覆盖,只能说做个抛砖引玉人)思路一时有限,下面准备上编剧老胡。

我家吃的一直是某天上飞的产品。今天说到这个某天上飞,深深地吐槽下。我开始编了哈,请不要对号入座。一切对号入座我都不会支持的,如有雷同,嗯……都是老蒋让我干的(老蒋是谁?北京自由有套房)。在此也感谢自然李(那句我弄自媒体也就为了多个发声的平台,在几千粉的时候一直记着)跟韭菜王饭总(饭总千年韭菜点化成精,缘起二次元,一句:今年我小饭必成亿万富翁。豪言壮语,震撼人心!)的倾力支持演绎(由于本剧经费有限,出演人手不足,外加不包盒饭,暂定3人)。

风和日丽的一天,韭菜王饭总带着形影不离的MR.靠谱蒋总监在公司花园的小亭子里面休闲喝茶,聊天打屁。

采购经理自然李来到跟前立正稍细,头微微低下:饭总; 再微微偏头:蒋总。

韭菜王饭总满色不愉的看向自然李,举起手招一招:老李,坐坐,就咱们三,别整这套,坐坐。

MR.靠谱蒋拿出新茶杯,倒一杯茶,眼不瞧自然李,盯着倒水的茶杯边说:老李啊,来,辛苦了,喝杯茶,啥事啊,都急出汗了,缓缓。

自然李屁股半挨着石头墩子,伸出手虚扶着茶杯,眼盯着茶杯:谢谢蒋总。

而后转向韭菜王饭总,恭敬道:饭总,现在出新包装新设计,也请了早立女士代言,原定的配方里面有乳铁蛋白这个原料,但现在乳铁蛋白这个原料在市场上涨比较严重,从去年的8000每公斤,已经上涨到3万每公斤了。而且看趋势还在涨,现在消费者就愿意看见这个乳铁蛋白。市面上国外的国内的都愿意蹭上这个热点。你看咱们公司产品里面添加这个卖的也比较好,按咱们的配方算,每百克45mg,一罐900克,一年一千万罐就得4050公斤啊,光这就得多支出8910万啊。

MR.靠谱蒋总监闻言,伸手一掐,口里念念有词:45*9/1000,一罐0.405克。一千万*0.405就是405万克也就是4050公斤,4050公斤*(30000-8000)=……

MR.靠谱蒋总监算到这,倒吸一口,转头道:老大,这个真的有点高哟,再加上几千万的早立女士代言费,报表不好看啊。

韭菜王饭总手指不自觉的点着桌面,面色凝重的抬头看着茶亭的内饰天花。

自然李低头看着韭菜王饭总的茶杯。

MR.靠谱蒋总监眼珠滴溜溜的转起来。

气氛一时就安静了下来。

MR.靠谱蒋总监欲言又止的表情。

韭菜王饭总眉头一皱:有话就说,有屁快放。

MR.靠谱蒋总监哎了句,边思考边说道:李经理,我记得,乳铁蛋白各个地方报价不一样,国产的报价多少。

自然李眉头一皱:蒋总,国产??哦哦,你是不是说弯弯的。他便宜是便宜,纯度也还可以,问题他溶解度跟国标有些差异啊。

MR.靠谱蒋总监:诶……老李,你这话说的,我们自己也是国产嘛,国产当然就要支持国产咯。

MR.靠谱蒋总监转向韭菜王饭总:老大,你说是不是。

自然李眉头紧皱不语。

韭菜王饭总还是一脸凝重,听后也不语。

没过多久,韭菜王饭总放下下巴:老李,不加乳铁蛋白,按1千万罐算,一年是不是省1亿2千1百50万。

自然李:不加……?饭总,这样不好吧。呃,我是说消费者是不是会不认可。到时候销量也会受影响。

话声还没落,MR.靠谱蒋总监急不可待到:老大,佩服佩服,厉害厉害,轻轻松松一年1.2亿。如果销量超过1700万罐就2亿。高!实在是高!

韭菜王饭总哈哈大笑昂首挺立,看也不看自然李:再把重量减到700克,早立女士的代言费也给一起赚回来。就这么说定了!

韭菜王饭总哈哈大笑头也不回的离开了茶亭,旁边的MR.靠谱蒋总监跑左跑右竖大拇指,高!是在是高!

茶亭里留下3杯深浅不一,颜色各一的茶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