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家传承千年,分门别类,流派众多,章法技艺各有不同,然不管其门派功法千差万别,归根结底,追本溯源,均是道统传承,核心精髓讲求"清静无为、心如止水"的心境。

道法自然,达到此等心境方能感悟天地,融于世间万物之间,直至"天人合一"的境界。故而许多信奉道家之人终年隐居高山密林之间、人迹罕至之地,避世不出,遇人不见,苦苦追寻"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精神状态。

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种追求人生超脱的大彻大悟所依托的也是脱离凡世、不染红尘的道心,故而一旦道心不稳,免不了心神荡漾、心猿意马,面对这充满诱惑的花花世界,又有几人动然不动,洁身自好呢?

在泱泱中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有一位苦练道功六十载的得道真人,最后毁在了四个丫鬟身上,所谓"一饮一啄,自是天定",这荒诞不经、哭笑不得的结局引人深思。

公子柳氏,以身入道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2)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泪"。相传清朝盛世之时,有一柳氏生员,科举得中、三榜之末,由于名次末流,未能在京城谋个一官半职,外放做个七品知县。初到任时,也是历精为治、兢兢业业,为当地做了几件功德之事,深为百姓爱戴。

常年忙于政事的柳氏县令自觉世事烦琐,让人一刻不得闲,寻求精神超脱的他开始脱离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束缚,觉得"清静无为"的道家思想与自己十分契合,"上士闻道者,达而行之,中士闻道者,或存或亡,下士闻道者,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渐渐迷恋道家的柳氏人也渐渐变得佛系,再联想自己平生际遇,觉得世间一切如过眼云烟,功名利禄皆是飘飘尘土。

自己本是富家子弟,繁华世事、乱花渐欲自己什么没有见过,早已觉得索然无味,后又想着"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便十年寒窗、皓首穷经,却因名次中下而得了个不入流的小官,世事烦琐,无甚滋味。

所谓"苦海无涯,回头是岸",一直在尘世中无法称心如意的柳氏转变了对人生的态度,开始追求无为而治、以身入道,无意官场钻营,高官厚禄。

苦修气功,花甲岁月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3)

开始踏上道途的柳氏县令不仅对道家典籍颇有兴趣,大肆收集,更是对道家内功青睐不已,走访名家,求师问艺,所谓"皇天不负有心人",终于学的一门道家气功,得偿所愿,开始了自己修身养性的清净生活。平时日里翻看道经,辅之气功修炼,逐渐从繁琐的世事中脱离出来,对于县中大小事也是让手下代劳,很少过问县中政事。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已然脱离俗世的柳氏县令沉浸于自身的世界,作息规律、出作入息,早起便是苦修气功,一日三餐粗茶淡饭,往来应酬婉言推辞,心如止水清气凝神,逐渐修养出一股隐士名家的风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柳氏县令的隐士风采逐渐在县中传开,"高人现世,展露风采",一时间慕名而来拜访先贤的文人骚客络绎不绝。柳氏本是富贵出身,眼界高深、见过世面,之后考取科举,天文地理略知一二,后又幡然醒悟,以身入道,学习道家经典,苦修养气之功,可谓是一身才学,境界高深。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4)

面对众人的慕名来访也是以礼接待,攀谈论道,"腹有诗书气自华",自己的满腹经纶也是有了用武之地,引经据典,信手拈来,令众人心生佩服,名声大振。

时光荏苒,寒来暑往,这样朴实无华的日子眨眼便是六十年,柳氏的贤名早已在坊间传开,被人尊称为"柳翁"。柳翁的苦修生活也是日日不辍,持之以恒,得益于多年修身养性,生活规律,到了耄耋之年,依然精神抖擞、健步如飞,与常人壮年无异,更让世人惊异。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岁月不饶人,虽然柳翁精力旺盛,鹤发童颜,但毕竟年纪大了,还是需要仆人常伴身侧,方便照顾,于是家中后人便买了四个丫鬟送到柳翁府上,以表孝心。所谓"画虎不成,反成犬类",本想着让老人得到悉心照料,安享晚年,却没想到为这四个女子一命呜呼。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5)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突然出现四个如花似玉的女子,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引起道道涟漪,打破了柳翁平静的生活,心如止水的道心也如同那荡漾的湖面,久久无法平静。苦苦坚持的柳翁终于是忍耐不住,将四位侍女收入房中,出入相随,夜夜笙歌,把持不住。毕竟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即使多年的修身养性使自己气血旺盛,这段荒淫无度的日子也早已油尽灯枯,短短一月之后便撒手人寰,令人唏嘘不已。

一朝得道,六十载苦苦坚持;功亏一篑,毁于自己一时放纵。柳翁一生清名,最后却是晚节不保,沦为茶余饭后的笑谈,这背后的缘由引人深思,抛开红颜祸水不论,单说柳翁此人,看破红尘,一心向道,最后又误入歧途,越走越远,抛下了近一生的修身养性,归根结底在于"心动"二字,欲望使然,念头通达,才一错再错,无法悬崖勒马。

古代清宫四大奇案(清朝得道真人34)(6)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面对这精彩纷呈的大千世界,身在当下的我们面对的诱惑远比柳翁要多得多,我们自身也非有着多年修身养性,六十年苦中作乐的得道高人。世间百态,纷繁复杂,对于这花花世界,我们该何去何从,每个人心中都各有衡量,只是不能一味放纵,柳翁前辈的教训在前,行差踏错,万劫不复。

文/李清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