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怎么命名的(柳州地名命名方式研究)

《中国地名》2020年第12期地名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出于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识记和辨认方向的需要,在寻找食物和水源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命名周围的地理实体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地名应运而生然而,地名的命名并不是随意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故处于不同环境的民族自然形成一套与自己环境相适应的命名系统柳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北,有村级以上的地名1335个,其中5 个市辖区、3个县和2个自治县,有86个乡(镇)、32个街道、272个社区、935个村由于柳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为柳州之地命制了不同的语源地名柳州地名的语源分为汉语和民族语民族语主要集中在壮语、苗语、侗语据统计,柳州共有汉语地名1103个,民族语地名221个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地名占了绝大部分,只有少部分是民族语地名下面,我们将从汉语和民族语两个语源对柳州地名的命名方式进行研究,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柳州怎么命名的?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柳州怎么命名的(柳州地名命名方式研究)

柳州怎么命名的

《中国地名》2020年第12期

地名是人类认知活动的产物。在原始社会,人类出于加深对周围环境的识记和辨认方向的需要,在寻找食物和水源的过程中,慢慢地学会用自己民族的语言命名周围的地理实体。正是在这种需求下,地名应运而生。然而,地名的命名并不是随意的,它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己生活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故处于不同环境的民族自然形成一套与自己环境相适应的命名系统。柳州,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偏东北,有村级以上的地名1335个,其中5 个市辖区、3个县和2个自治县,有86个乡(镇)、32个街道、272个社区、935个村。由于柳州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壮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与汉族共同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不同的民族,不同的语言为柳州之地命制了不同的语源地名。柳州地名的语源分为汉语和民族语。民族语主要集中在壮语、苗语、侗语。据统计,柳州共有汉语地名1103个,民族语地名221个。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汉语地名占了绝大部分,只有少部分是民族语地名。下面,我们将从汉语和民族语两个语源对柳州地名的命名方式进行研究。

一、汉语地名命名方式

1.以自然地理名

自然地理实体包括山、河、湖、泉、草原、海湾、水塘等。由于人们在建居时常依赖或依附于一定的地理实体,所以在命名聚落的时候,这些地理实体常常成为首选用字。柳州地名中以地理实体命名的地名较多,大概占了55%。根据这些地名的命名思维,我们可将其分为三类,一是以地理实体直接命名,如长塘村,因村西北有方狭长水塘而得名。小山村,因驻地南面有座小山丘得名。长岭村,因长岭自然村后有一条长达数华里的土岭而得名。此类地名便以其所在地的地理实体来命名。柳州地名涉及到的地理实体有山、岭、岩、岗、石、坡、塘、湾、水、湖、泉、河、潭、江、溪、河滩、沙洲、坪地等。二是以自然地理景观命名。如中回村,因中回自然村被群山围绕而得名。洛古村,因在小河边建居,河水撞击石头似锣鼓响而得名。百秀村,因该地春夏山清水秀、百花争艳而得名。三是在地理实体的基础上加以恰当联想、想象创设。如同境村,因驻地村后半山有泉,日晒形如镜,得名铜镜,后误写成“同境”而得名。伏虎村,因伏虎自然村后有座山,状如伏卧之虎,故名。龙婆村,因村背山如巨龙(雌龙),俗称龙婆,故名。黄腊村,原为黄蜡,因当地多黄黏泥,如蜡般而得名。这一类地名的命名表明人类在同自然地理实体接触的过程中,并不是机械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主动地感知。

2.以动、植物名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动植物便成为人类食物的主要来源。人们在采集食物的时候,或因饥不择食吃到有毒的野果,或因工具缺乏而受到强大的野兽攻击。为了识别哪些植物可食用,哪些植物不可食用;哪些动物容易捕获,哪些动物不易捕获,人们便开始命名自然界中的动植物。柳州地名中涉及以动、植物命名的有杨柳村,因村旁有杨柳树而得名。红花村,因村后有座小山,一到春天,山上便开满红花而得名。杨梅村,因杨梅自然村后长满杨梅树而得名。马田村,因马田自然村田边长有一种马爱吃的肥马草,附近的马喜欢到此吃草而得名。西尤村,原名犀牛坪,因过去有人在河边发现犀牛而得名,后同音改西尤。儒南,由“鱼南”演化而来,因儒南自然村位于泗顶村之南,又是鱼多的垌场,故名。以动、植物命名的汉语地名在柳州地名中并不多,涉及的具体植物仅有杨树、木瓜树、杨梅树、柳树、竹子、桐树、榕树、樟树、枫树、禾、草、木芙蓉,动物也只限于马、牛、猫、鱼、犀牛。

3.以方位、数字名

地名的一个首要功用便是区分方向,以方位命名的地名正是这种功用的一种显性表现。如城中区,因地处柳州城区中心而得名。镇西村,因处百朋圩镇西南而得名。中段村,因建村在小河边中间地段上而得名。寨上村,因建在山坡上而得名。里明村,原名底明,由湖南张氏迁建,因处上明村之下而得名;1949年后,因该村距上明村仅有一里,谐音改里明。柳州地名中涉及的方位词有东、南、西、北、中、上、下、前(头)、背(后)。这一类地名有相当部分呈对应关系,以方位来告知各地之间的关联性,使得该地的相对位置更为清晰,指向性更强。如鹿寨镇有城中社区、城东社区、城南社区、城北社区。良北村,因处于大良村北部而得名。

以数字命名的有基数词和序数词。含有序数词的地名如三塘村,因从今凤山镇头塘村至宜州市,共十塘,此地被列为第三而得名。“塘”是古代路程计量单位,十华里为一塘。含有基数词的地名如三合村,因1958年由新隆、梁家、公岗3村合设三合大队而得名。四连村,因1951年由白面、水舍、土垢、竹必4村合设四连乡而得名。四案村,因村中设有四张社庙案台而得名。九溪村,因村周有九条溪而得名。

4.以人物名

以人物命名的地名,用意多为纪念那些对当地有过特殊贡献的人,人们将其名融入地名,借以让他们的精神留存于世。人物命名有二,一是人名命名,二是姓氏命名。

人名命名的地名有柳候社区,为纪念唐代文惠侯柳宗元而得名。思贤村,因唐会昌元年(841)进士刘贲被贬至柳州任司户参军,教农民用石灰耘田杀泥鳅,农民喜获丰收后,尊其为刘贤良,为纪念他,此地便名为思贤。泗浪村,原名四良,传由韦四良首建而得名;后因当地水源丰富,人们将“四良”两字加三点水。

姓氏命名地名是我国最常见的地名命名类型。姓氏命名源自人们的宗族血缘观念。中国人有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人们总希望自己的家族兴旺繁盛,所以同姓人往往聚族而居。如郭村,因村人均姓郭得名。黄村,因黄姓居多而得名。程阳村,因村子程姓、阳姓居多而得名。

5.以事件名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被人们记载在史书里,有的则作为地名保留在人们的口头上。从这些地名中,我们可以约略知道当时的情况。如垦村,因1930年国民革命军师长伍廷飏招募北流、容县等县农民来此开垦荒地而得名。思贤村,原名私歇,因未通铁路前洛清江为鹿寨县主要水运线,私商为躲避官方水路哨卡,常在此卸货变卖而得名;后谐音雅化为“思贤”。北里,原名百里,因由鹿寨镇思义村人行程百里迁建而得名;后方言同音改“北里”。白毛村,原名白谋,因苗人迁居时曾与大苗山人争斗,后大苗山人输了一片山林给苗人而得名;后雅化为白毛。德占村,因广东恩平县(今恩平市)钟姓人迁此,买沈家房屋得以占居,故名;1949年后雅化为德占。

6.以建造的时间、祖籍地名

有一类地名为了表示建立时间的先后,常在村名前加时间词以来表示。如新锋社区,因从前锋西社区析出新置而得名。老房村,因清嘉庆十三年(1808),部分村人迁至1千米外另建新房,原址便改称老房。新村,因是当地新建立的村子而得名。

以祖籍地命名的地名多与移民有关,它反映了移民的来源。如碑田村,因由广东嘉应州(今梅县)碑角村黄家迁建,后与当地土家打官司赢得田地,取碑角、田地各一字得名。中平村,因莫氏从象州中平迁建而得名。大巷村,因湖南大巷口人黄氏迁建而得名。

7.以人工地物名

人工地物指人工建造的物体,包括房子、桥梁、寺庙、凉亭、石碑等。起初,人类只会使用天然工具,但随着人类双手的解放及劳动的实践,人类慢慢学会了制造并使用工具。自从人类学会了制造工具,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便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于是,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人工建造物便纷纷出现。如六寮村,“寮”即小茅屋,因建村前此处仅有六间小茅屋而得名。凉亭村,因原建有一座凉亭而得名瓦窑村,因此地最先建有瓦窑而得名。石碑村,因古代广西与贵州在此设碑立界而得名。

8.以行政建制名

行政建制一般是国家出于对地域管理的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地名本身就涉及到区域的管理,所以历代的行政建制变化也会反映在地名中。如三都村,“都”为清时基层行政建制;因清代马平县(今柳江县)由柳江往南共设六都,此为第三都,故名。旧县村,因宋景德三年(1006)在此设县城而得名。七团村,团为旧时基层行政建制;因是第七个村子而得名。八甲村,因清代,所辖石灰、六村、大石(现高浪)、冲失(现大岭)、东岸、南岸、中恩、古竹8村设有甲长而得名。

9.以所辖居民地或居民点名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外来人口蜂拥而入城市,城市小区建设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了加强城市的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管理部门不得不加强社区的设置。在柳州地名中,社区多以所辖的小区命名,少部分以有影响力的公司企业或品牌命名。以所辖小区命名的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一是人口的多少,二是面积的大小,三是开发的早晚。至于以有影响力的公司企业或品牌命名,则是当地政府为了扩大本土企业或品牌的知名度、影响力,通过“借名扬名”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进一步提升本土企业和品牌市场竞争力,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如:五菱社区,以柳州上汽通用五菱股份公司的简称命名。柳工社区,以广西柳工集团公司的简称命名。钢城街道,因辖区内单位和居民以广西柳州钢铁(集团)公司为主而得名。乘龙社区,因所辖东风柳州汽车有限公司生产“乘龙”牌汽车而得名。西雅社区,以辖区内的西雅华庭小区命名。八达社区, 八达物流公司在辖区内而得名。东化社区,因原辖区为东风化工公司及宿舍区而得名。瑞泰社区,因社区居委会办公场所由瑞泰公司提供,故名。王座社区,以辖区桂中·王座小区命名。金葫社区,因在柳州油脂厂旁,便以该厂产品“金葫”商标命名。

此外,还有部分地名是析现存所辖居民地或历史上隶属的居民地各一字命名。如:鱼龙村,取所辖自然村纳鱼、龙口各一字得名。江竹村,取所辖自然村大东江、白竹各一字得名。竹桥村,取所辖自然村竹瓦、桥邓各一字得名。文大村,取所辖自然村文村、大坪各一字得名。

10.以神话传说、愿望、观念名

在古代,由于科技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对许多自然现象不能理解,只能通过想象或幻想去解释自然,于是便创造出神话传说。柳州地名中反映神话传说的有:银洞村,因银洞自然村曾有个出产银子的山洞而得名。白言村,原名白盐,传说此地原有个岩洞产盐而得名;后同音改白言。八洞村,传宋时八洞自然村下方的河边有扇石门,门内摆有碗筷等餐具,宛若餐厅,不久门关了,人们相传此为八仙洞,故名。

古人云:“吉者福善之事,祥者嘉庆之征。”喜庆吉祥,福寿平安,一直是中华民族千古永恒的热望和追求,是民俗民风的一种表现。它代表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具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倾向与感情色彩。中国人的这种心愿也体现在地名上。如仁安村,以村人尊师重教、仁义忠厚,愿世代平安意得名大安村,原名大碑,因村中心立有一块大石碑,故名。后因“碑”与“悲”同音,当地百姓以为不吉,改“大安”。长盛村,以长久兴盛意取名。这些都是人们希冀安康、繁华、昌盛、发达心理的反映。概括而言,这一类地名多带含福寿、昌盛、吉利之意的字词,如“平、安、定、宁”等。

同时,由于中国历代战乱不断,人们生活苦不堪言,又有祈求社会太平、安宁的心态。这种心态也流露在地名中,如和平村,因当地从未被战争影响而得名。

此外,求雅的观念在地名中表现也不少。如化用古诗词命名。例北雀社区,因诗句“北鹊轩昂驾鹤高”而得名。进德镇,因《周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而得名。乃文村,以古语“吾求之久矣,今乃得之”意取名。

二、民族语地名命名方式

柳州历史是一个多民族相聚而居的地区,居住着壮族、汉族、苗族、侗族、瑶族等民族。尽管有些民族已撤离原居地迁徙他地,或是与当地的强势民族融合,但他们文化却以地名的形式留存了下来。这些地名译写为汉语时,常采用三种方式:一是完全音译;二是完全义译;三是音、义结合。下面逐一分析。

1.完全音译地名

完全音译,指民族语在翻译为汉语的过程中,以民族语的语音为依据,在汉语中寻找发音相近的语词来进行译写。这些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完全音译地名在柳州民族语地名中占了将近70%。如:

拉堡,原称喇堡,壮语Lajbuj,“拉laj”即下方,“堡buj”为山岭、土坡。因拉堡街原建在土坡东南下方,故名。

怀洪,壮语Vaizhung,为一种野生树木名称;因当地长有此木而得名。

根林,壮语Gwnzlingz,“根gwnz”即上方,“林lingz”指深水潭。因村子在一眼大水泉上方,故名。

洛满,壮语luegmuenz,“洛lueg”即山谷,“满muenz”意为隐蔽。因此地原有个隐蔽山谷,故名。

滚岑,苗语译音,“滚”指山,“岑”指高坡;因原滚岑自然村处于山腰的背处而得名。

甲报,侗语译音,“甲”指那里,“报”指小山包;因驻地甲被自然村建在一个小山包对面而得名。

荣地,为侗语“茅棚”音译,因安泰人潘老富等迁居时以茅棚为屋而得名。

牙己,侗语译音,牙即山,己为山名;因村子建在己山附近而得名。

2.完全意译地名

完全意译与音译恰好相反,民族语译写为汉语时,不是根据其语音译写,而是其含义。但是,这种译写形式的已经看不出地名与少数民族有关。如:

高田村,高田为壮语“纳赏Nazsang”的汉译,“纳naz”即田,“赏sang”即高。因在地势较高的田地上建村,故名。

米村,为壮语“满咩Mbanjmex”的意译,“满Mbanj”即村,“咩mex”即米。传此地曾有一口泉,流出白米,故名。

三寸村,为苗语“杯秀”意译,“杯”指三,“秀”指称,即“称三次”之意,“寸”与“称”近音,故名。

3.音译加意译地名

音译加意译指民族语地名译为汉语时,兼顾民族语语音和意义。如:

板塘,壮语Mbanjdaemz,“板mbanj”即村,“塘daemz”指水塘。因村中有大水塘,故名。

大年村,侗语叫“真年”,意即此地有一大片金樱子,音、意结合译为“大年”。

另外,从这些民族语地名中,我们发现其地名用字上具有聚类性、普遍性的特点。如:

板,壮语意为村子。如柳江县板江村、板塘村,柳城县板贡村、板料村,鹿寨县板江村、板坡村,融安县板茂村,三江侗族自治县板六村。

拉,壮语意为下。如柳江县拉堡村,柳城县拉燕村,鹿寨县拉樟村、拉庙村、拉沟村,融安县拉叭村、拉谢村,融水苗族自治县拉川村,三江侗族自治县拉旦村。

古,壮语意为棵,村名词头。如鹿寨县古盏村(古盏:樟树)、古赏村(高山),融安县古兰村,古丹村(牡丹花)、古板村。

那(纳),壮语意为田。鹿寨县那当村, 融安县龙纳村。

培,苗语意为山。融水苗族自治县培秀村、培地村、高培村、龙培村、培基村、培洞村,三江侗族自治县培进村

尧,苗语意为山坡一面。融水苗族自治县尧良村、尧电村

龙,苗语意为山坳。融水苗族自治县龙岑村、龙圩村,三江侗族自治县龙奋村、

良,苗语意为田。融水苗族自治县良双村、良陇村

甲,侗语意为那里。如融水苗族自治县甲烈村、甲朵村

岜(巴),壮语意为山。三江侗族自治县高岜村、巴团村

岑,苗语意为山。融水苗族自治县滚岑村、龙岑村三江侗族自治县岑牙村、岑甲村、岑峒村、岑旁村

牙,侗语意为山。三江侗族自治县周牙村、牙寨村、牙林村、岑牙村、牙己村

八,侗语意为口。三江侗族自治县八协村、八江乡、八江村、八吉村

归,侗语意为溪。融水苗族自治县归合村、归坪村、归江村,三江侗族自治县归令村、归内村、归东村、归夯村、归美村、归亚村、归述村、归斗村

布,侗语意为父亲。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布代村、布糯村

良,侗语意为山脊。良冲村、良口村、良帽村、良培村、大良村

寨,壮语意为村。柳城县中寨村、乐寨村、寨隆村,鹿寨县寨上村、鹿寨镇、寨沙镇、塘寨村,融安县和寨村、新寨村、下寨村、木寨村,融水苗族自治县中寨街社区、中寨村、寨怀村、良寨乡,三江侗族自治县寨准村、牙寨村、孟寨村、寨大村、车寨村、南寨村、寨塘村、大寨村。

三、结语

通过对柳州地名命名方式的研究,本文发现柳州地名的语源种类有汉语,壮语、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其中汉语语源地名占优势。汉语的命名方式大致可分为10类,以自然地理实体命名为主。壮语、苗语、侗语等少数民族语地名命名方式有3种,以完全音译的居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