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

本文作者艾尚菁

人类历史的发展,伴随着战争,朝代的更替是战斗中生成的,城头变幻大王旗。中国历史就是这样,从黄帝蚩尤大战至周武王伐纣,从战国七雄争霸到三国火烧赤壁,从淝水之战以弱胜强发展到两宋金戈铁马大散关,再到萨浒尔大战、郑成功收复台湾,有的是刀枪剑戟,血肉相搏的战争。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1)

【图1,战国战车复原图(摘自《中国古代车与马具》)】

在火器尚未形成的中国古代,战争离不开进攻器刀枪剑戟斧钺钩叉,又少不了防御器盾牌、铠甲、戎装。矛与盾相辅相成,在斗争中发展。但是我们对于古代的铠甲、戎装又有多少了解?我们以为了解,其实仍然有很多不了解的。黄强著《黄沙百战穿金甲——古代军戎服饰》提供了很多知识点,让我们对古代军戎服饰有了新的认知。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2)

【图2,黄强著《黄沙百战穿金甲》,商务印书馆出版】

秦代铠甲五彩缤纷,黑、紫、天蓝、粉蓝、深绿、朱红、枣红、粉紫、黄、赭……秦始皇兵马俑出土时,铠甲并不是我们现在看到那样赭黑色。兵马俑刚出土时铠甲是彩色的,甲片呈赭石色,连甲带朱红色,甲钉为发粉白色。由于出土后氧化、脱落,今天的兵马俑已经看不到原来绚丽的色彩,只保留了赭石、黑色,以致很多去过兵马俑博物馆的读者,误认为秦朝尚黑,兵马俑的服饰、铠甲就是红黑两色。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3)

【图3,秦兵马俑中彩色跪射俑】

古代铠甲中居然还有纸甲、木甲、绢甲、布甲,其抗击性毫不逊色铁甲,它们即是礼仪甲,也是实战甲。即除了检阅军队,走仪仗时的壮军威的礼服,也用于两军对垒的战斗中保护将士的防护铠甲。《黄沙百战穿金甲》告诉读者,经过特殊处理的纸甲,也能抵御小火铳的射击强度。加有泡钉的布甲,更是明清时期主要铠甲。分量减轻,将士们作战时的灵活性增加,布甲的强度并不弱。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4)

【图4,北齐明光铠镇墓武士俑】

魏晋南北朝时期将官铠甲胸前有块铁片,俗称护心镜。只为保护胸部吗?阳光下护心镜折射眩光,交战中刺激敌将眼睛,瞬间斩于马下,原来有视觉上的威慑作用。没想到军戎服饰有这样的设计,非常超前,也非常实用。实战中铠甲实用,就能有效提高防御功能,在搏斗中胜出。这样的军戎服饰已经不只是铠甲的强度增强,而是运用了光学、心理学等知识,读至此处,对古人竟然佩服的五体投地。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5)

【图5,唐代白布甲皂绢甲】

“甲光向日金鳞开”并非只是诗人的想象,唐代流行金甲,李世民率兵征战,披金甲,甲骑万余人,光彩耀日,旌旗数百里。铠甲闪耀,军队威武,士气高扬,统帅英明,自然屡战屡胜。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6)

【图6,宋代铠甲穿戴展示图(摘自《中国历代服饰》)】

回头再看宋代的仪仗队,红、黄、青、绛等多色铠甲,威风凛凛,气势非凡,名为五色介胄。有如此的铠甲,豪气的军队,其实宋代军力并不弱。黄强新著告诉我们,宋代周边陆续崛起了大辽、西夏、金国、蒙古等多个骑兵特别强悍的国家,宋代以一敌四,两宋政权仍然持续了319年,可见宋代军力不弱,只是遇到的对手太强。黄强将宋代军戎服饰,结合宋代军制分析,颇能说明问题,也显示出本书构思的匠心,叙述问题的透彻。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7)

【图7,李陵碑遗址】

于是我们读《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有与其他军戎服饰不一样的感觉,本书不是单纯为军戎服饰说服饰,而是把戎装融入军制、兵种与战争中。戎服是实用服饰,需要有科技含量,才能抵御对方的刺杀。军事活动中战斗的胜负,战争的走向,对国家、政权都有影响,而铠甲戎装是战斗中必不可少,甚至有重要的影响的物质因素。汉代李陵抗击匈奴,兵败投降,留下千古骂名。但是让李陵率领5000步兵,深入大漠,抗击匈奴八万大军,则是军事战略的错误。步兵的军服没有铠甲或少铠甲护体,又无马匹助力,长途奔袭,就是兵家大忌。李陵部队面对数倍于他,而且运动灵活的匈奴骑兵,焉能不败?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8)

【图8,司马迁写《史记》】

太史公司马迁曾为李陵辩解,被处予腐刑,奋笔疾书写成《史记》。把军戎服饰放在战争史中介绍,显示出作者对于戎装、战斗、军事战略的了解,以及研究功底,并且成为此书的创新点。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9)

【图9,北洋水师夏秋季水兵服】

曾经亚洲第一的北洋水师,军服更是与西方接轨,甲午战争中却一败涂地,全军覆灭,导致清政府割地赔款。还原北洋水师军服,思索甲午战争失败原因。军服与西方接轨,并非可有可无,但是如果兵制、建军思想,管理方法没有吸纳西方军队的长处,那么封闭、保守的兵制仍然会制约战斗力的发挥。好武器打不出好效果,好军队没有形成强大战斗力,不能打胜仗,那么这个亚洲第一的名衔又有什么意义?说军服竟然上升到建军思想的理论高度,不得不说作者黄强眼界超然,想得深,看得远,不同凡响。

学习完温故而知新的文案(新知传播用匠心)(10)

【图10,清代织金缎人字纹铁叶盔甲】

匠心、新知、眼界,精心构思体现匠心,新知传递展示历史与文化的底蕴,独特视野,开拓读者眼界,高屋建瓴,提升见识,再加上融合战争、战斗的写法,又让厚重的内容铠甲仿佛变身为轻巧钢片制作的轻捷的锁子甲,身手灵活,因此也就更容易为读者接受。知识不怕高深,问题在于是否有一把钥匙可以化繁为简,把深奥的理论通俗讲解,《黄沙百战穿金甲》做到了。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黄强教授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联系作者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黄不息2016年、2017年两次年度文化头条号。2019年入选精选频道。

黄强,字不息。金学家、服饰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已出版《金瓶梅风物志》《中国服饰画史》《服饰礼仪》《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消失的南京旧景》等著作近二十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