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37个人口小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

山西省,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辖11个地级市。其中,就陵川县来说,人口超20万,隶属于地级晋城市,地处山西、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在历史上,陵川县这一建制始于隋朝时期,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以下,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陵川县的历史吧。

山西37个人口小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1)

首先,陵川县,隶属于山西省地级晋城市。在地理位置上,陵川县位于山西省东南端,西连高平,西南连泽州县,北靠壶关,长治,东、南与河南省辉县市、修武县毗邻,也即地处山西、河南两省的交界处。就陵川县的历史来说,早在春秋时期,该地区属晋国的疆域。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家分晋,今山西省陵川县一带成为赵国的疆域。西汉初期,汉武帝设立并州,该地区属之。东汉时期,今晋城市陵川县一带属泫氏县。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鼎立,今陵川县一带属曹魏的疆域。司马炎建立西晋后,该地区仍属并州这一建制。东晋时期,该地区属建兴郡泫氏县。

山西37个人口小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2)

北魏永安二年(529年),设立建州,领高都、安平、长平、泰宁四郡。由原泫氏县分设平高县,二县都隶属建州长平郡,郡治设于泫氏。北周时期,今陵川县一带为建州高平郡所辖。公元583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改建州为泽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划高平县东部设立陵川县。由此,对于陵川县这一建制,始于公元596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了。唐朝建立后,陵川县属盖州。唐贞观元年(627年),盖州废入泽州,陵川县属河东道泽州。在唐朝时期,道是重要的区划单位,就河东道来说,辖境在黄河之东故名,故名,东距常山,西据河,南抵首阳、太行。

山西37个人口小县(山西省一个县人口超20万)(3)

最后,北宋建立后,陵川县归河东路泽州(或称高平郡)所领。南宋时期,陵川县属泽州这一建制。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在此基础上,陵川县隶中书省晋宁路泽州。公元1369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陵川县隶属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泽州直隶州。清朝取代明朝后,陵川县属山西省泽州府。到了1913年,陵川县属山西省冀宁道管辖。1928年,陵川县直属于山西省。1985年4月,陵川县归晋城市管辖。截至2018年底,陵川县总面积达1751平方公里,总人口约为23万人。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文/情怀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