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排层次顺序(次序万事开头难)

如何安排层次顺序(次序万事开头难)(1)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礼记·大学》

作者丨谢丹儒

摄影丨刘家琛

来源丨最后一米阳光

1.

在研究思想和行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也就是那个饱受争议的“知行合一”的概念,我在想,知与行之间究竟是辩证关系还是辩证统一关系呢?

在思考的过程中,突发奇想,思想是由什么构成的呢?它运行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其中,它最核心的因素是什么?

我想到很多——知识、经验、阅历、本能、天性、人性、社会性、常识性、偶然性、逻辑性、辩证关系、想象、联想……

但就这些概念而言,关于它们是怎么来的似乎始终带有一定的模糊性。甚至,哪怕我们现在经常用这些词却也未必见得我们就真的理解了。最简单的,如果有人要我用自己的话或者不管用谁的话去解释或去定义它们,以及给它们圈一个范围,并对它们如何作用于我们的思想或行为,就此简单说说。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说不大清楚。

这似乎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所认为我们理解的很多概念或观念,往往我们并不算真正了解它们?

简单说,关于它的运行模式是怎样发生的,又如何在这发生过程中明确知道它们的位置及作用,我们理解世界的合理性是什么,以及我们在行动的时候和思想产生的一个交集是怎样的?

我就这样想着,想着,不断提出疑问,不断深入,仔细琢磨,反思,也尝试着总结。但很显然,尽管我非常渴望能够从中找到答案,我也确实很努力地在思考,奈何往往就是这样——“刻意去找的东西,往往是找不到的。天下万物的来和去,都有他的时间。”(出处:三毛)

所以,我干脆不强求,沉下心思来,然后去打扫卫生、整理房间。熟悉我的人就应该知道,每当我遇到什么想不通的事时,我经常这么做,通过“劳动”去转移注意力。或者用另一个词来形容,“放空”。说白了就是尝试一段时间不那么专注地用脑,适当松弛松弛紧绷的神经。效果很好,几乎屡试不爽。

实际上,当我卫生打扫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关于诸多问题的思考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清理出去一部分暂时没有头绪、潜意识里认为不那么重要、下意识想要逃避的问题,最后只留下少数几个问题,并最终慢慢集中到一个问题上去了。这事还没完,它并没有就此停下来,而是随着我继续打扫卫生思考也在继续进行着。等我彻底打扫完的时候,我几乎把很多之前认为很重要的问题都给忘得差不多了。往往就是这个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是的,我的记忆重新回到了我所记录下来的最后的那部分,然后,我在思考接下来该写什么、怎么写。是的,它直接跳过了前面的诸多问题,好像我已经明白了似的,好像已经不重要了。也就是在这时,我的大脑重新回到了打扫卫生最初的一个举动,我最初是想“放空”自己来着,是朝着清理房间的目标出发的,前者是思想,后者是行为,最后思想和行为在某一瞬间它们完成了统一,不再分心,而是专注于当下。而当我闲下来的时候,我的思维又重新回到了思考上面。

也就是说,这是断断续续发生的,而不是从始至终的专注,但无可置否的是,它是具备一定的连贯性的,而非彻底的独立开来。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从原理层面来讲,之所以它似乎具备一定的理论性或“科学性”,想必也是基于这一点吧。而且,我还想到“健忘症”、“老年痴呆症”这类特殊案例,似乎也从反面验证了思维的连贯性所起到的极具重要的作用。当然,语言方面在这一原理的运用就更多了,就像名词后面接什么,动词后面可以怎么接,以及哪些词和词之间的联系,它都是具有一定规律的,是有连贯性的,就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系。

所以,这给我的启示是:如果你要做成某件事,或想做某件事,不妨先迈出一步试试看。万事开头难,开头也是最简单的,因为开头错了也没关系,大不了重新开头、事后调整、或不断修正。这一点是完全没必要夸大或贬低的,只要平常心去看待即可。重要的是你开始了,接下来也就自然而然会顺着往下走了。顺势而为,因势利导,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所以,“知行合一”关于知和行的关系,站在我的理解层面,它应该是辩证统一的,只是说需要一个发生的过程,而不能单独去看待或刻板印象。它是一个发生过程的状态,是连贯性的,而不是单独分开或总是一致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