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

文:连成(原创)

那些年,老舍与济南,留下多少说不尽的文人情怀!他就像一支有骨气的笔与一方古砚的情缘(济南的魅力在于它凝聚了齐鲁文化底蕴而唯美与大气!)。大明湖,之所以成为这座城的城市形象名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它代表了泉城人的淳朴与豁达,真诚善待天下客的齐鲁美德!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1)

“老舍成就了济南,济南也成就了老舍。”听一位老人讲述另一位历史老人的故事,大明湖老舍纪念馆大门南侧,高耸挺立的竹林和形如火炬的太湖石,大概是济南人对老舍先生的另种情感表述吧?就像太平湖里,那块沉入的带有中国文人骨气的太湖石上镌刻着:“文艺界尽责的小卒,就睡在这里。”

喜欢这座城、喜欢这里的泉水、喜欢这里的人、喜欢喝这里的泉水泡的茶、喜欢用手中笔蘸着老井中的泉水,写下《济南的冬天》和做一回“泉水人家”的生活,喜欢老济南的春夏秋冬!经过这些年,回家吧,老舍先生,这座崭新的城市在等着你,或许您始终不曾离开过它。

老舍,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舍予平生是非常欢喜交友,最能合群的人,但同时也是富于艺术家气质,而且对于写作是能够孤独的人”。

“舍予是尽了他的责任的,要他卖力的时候他卖力,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挺身而出,要他委曲求全的时候他委曲求全……

中国传统文人始终与骨气分不开!就像鲁迅先生的名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来表达做为中国文人的骨气标致!而老舍先生的文人标致,在儒生骨气中加入了自己的个人元素,幽默。幽默总能在他的生活里找到,或许是来自性格,或许是来自在济南的生活经历。

作有良心的文章,甘为中国文学之路的马前卒;不在权贵面前,俯首做卧槽马!话说回来文如其人,虽说交什么样的朋友,那是作家自己的事儿。但“朋友”二字对老舍先生来说,则具有至高无上的意义。而在当年的齐鲁首府济南,正是老舍走出老北京旗人文化圈,由海外英伦三岛携西方人文自由思想归来,在其文学创作中将多元文化熔炼于一炉并臻于成熟之地。作为一位穷旗人出身的平民作家,如果没有这段生活经历、没有这些济南朋友,大概老舍就不是如今我们眼中的老舍了。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2)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山东齐鲁大学旧址现为山东大学西校区。当年的齐鲁大学坐落于老济南外城南圩子门外,校园阔大幽邃,树木葱茏、洋楼参差,十分典雅漂亮,被老舍称为“非正式的公园”。这座投巨资兴建于1917年的齐鲁大学,由美英加三国基督教会共同创办,是中国14所教会大学中历史最悠久者之一。当时的齐大有“华北第一学府”之称,与燕京大学并称为“北燕南齐”。

30年代之初的齐鲁大学在各方压力下,加快了它“更加中国化”的改革图新步伐。新文学作家舒舍予——老舍先生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与其他五位中国文化名人:郝立权、余天庥、陈祖炳、谢惠、王长平一起被邀请到济南来的。

老舍之子舒乙先生在一篇文章里说:老舍有一种视朋友重于一切的“友癖”。他新婚之后,曾恳切希望妻子早上起床不说话,点起烟卷的时候不要理他。但只要朋友一来,一切都围绕着朋友转,谈得头头是道,谈得昏天暗地,舍文陪君子。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3)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舒乙先生这里所说“他新婚之后”,即是济南老舍的寓居南新街58号小院里的这个家。当年那座小四合院里种满了花草,老舍先生曾在这里四度写家春秋。“爸笑妈随女扯书,一家三口乐安居。济南山水充名士,篮里猫球盆里鱼。”这是老舍题在一张“全家福”照片上的打油诗。因为老舍先生是个有生活情趣的人,除喜文弄墨外,常常在文学创作之余,喜欢在院子天井摆弄些花花草草。当时舒宅小院里姹紫嫣红一片,草木虫鱼无所不备,即所谓“篮里猫球盆里鱼”。因此,当年到老舍府上“观鱼赏花”,能与教授写家、济南名人舒舍予先生畅谈一番,便成为老济南朋友们之间一件有意思的佳话。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4)

一条老街上,舍前,舍后,与老舍往来的多是名家。“海右此亭古,济南名仕多”,回眸历史长河这幅楹联出自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中的一句,杜甫原诗如下:

东藩驻皂盖,北渚凌青荷。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

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

对于老济南的这一方水土,历代名仕倍出;且近代属城南关聚贤最盛。1931年夏,老舍和胡絜青在北平结婚后一起来到济南。为了祝贺他们的新婚,朋友做了一幅画送给他们,画名为“大明湖”。那时老舍是齐鲁大学中文系教授,住在南新街。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5)

朋友回忆:那天下午我拜访了老舍先生。一见面就给我以淳朴热情、诚恳直爽、平易近人的印象。他身着粗布大褂,言谈时,表情生动,词汇丰富,一口非常流利的北京话,语言悦耳,乐与交谈。

先生住的小门独院里,角落有几株小树,亭亭如盖;天井的花台上下摆满了不计其数的花盆,里面养着各种不同的花草。先生平时精心培植、耐心浇灌的满院,一片片姹紫嫣红,一片片含苞待放;搬几把藤椅条凳,小茶几置于水井前,即便是夏天,真是有幽静、舒适、安定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久久不肯离去。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6)

老舍先生是个讲究情趣的人。除养花养鱼,喂猫养狗,养鸟玩蝈蝈外,那喝茶听书听戏,当然都保留着老北京的文娱习惯。一身长褂,掖下加几本线装书,瘦瘦的身形,礼服尼的布鞋,带着文质彬彬的眼镜走在听书的路上。

回想当年老舍从南新街那座小院出来,往南行,出街南口过圩子墙“新建门”,迎面就是齐鲁大学校友门;若沿南新街朝北走,出街北口不远,左面是“国货商场”(劝业场),右前方经过吕祖庙,即是“天下第一泉”趵突泉西南门。国货商场内有撂地说相声的场子,趵突泉南院有唱大鼓书的棚子。南新街南口圩子墙里,朝西有小路可通上新街,沿上新街朝北走,街北口是饮虎池街。上新街(旧称半边甸)与南新街平行,一东一西。(现在的上新街北起泺源大街,南接文化西路,南高北低,落差有数米,自北而南行走,有步步高升之意,故称“上新街”。民国初年,形成街道。)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7)

当年我们家在建设泺源大街之前,就祖居此街,上新街11号。后来经拆迁建路便搬出去,现在的上新街只保留下过去街道的一半长。曾经街北有饮虎池,及饮虎池街,老池子旧址已被建路埋在了泺源大街之下,记得池子里侧壁上有清道光年的楷书碑刻,也不知下落如何!现在新建的饮虎池也不是当年的老池子。而上新街街12号,还有老舍的两位书画界关松坪和关友声先生。所以当年老舍先生便经常出入这里,才有了长篇小说《大明湖》是老舍于1931年暑假期间完成的。以后又写成一个中篇小说《月牙儿》和一个短篇小说《黑白李》。(老舍与济南的故事有很多,这个咱后话再聊。)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8)

老舍先生由于长期伏案写作,患了严重的腰腿痛病。1933年夏经在司法界供职的一位行家朋友陶子谦推荐,老舍即跟着这位回民武术家马子元先生学打查拳。而马子元家住上新街,老舍则住南新街,两条街东西并排,因之前马先生对老舍先生仰慕已久,便每天亲自上门传授。

老舍跟马先生学拳一年多,获益匪浅,不仅腰腿痛病大为减轻,基本活动无碍了;两人彼此也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老舍还听马子元老先生讲了不少济南武术界的传奇人物和故事。1934年秋,老舍离济赴青岛大学任教,为表示谢意,老舍以一把书画折扇相赠。折扇正面是老舍请好朋友关友声画的水墨山水;背面是老舍自己题的学拳经历记。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9)

老舍虽是文人,可他始终有一种侠儒兼修的情怀,所谓“书生意气,侠骨柔肠”。他对这位回民武术家形象似乎始终念念不忘。1940年到重庆后,他与宋之的合作,写了四幕抗战话剧《国家至上》。而该剧中塑造的主要人物,那位“驰名冀鲁,识与不识咸师称之”的回民老拳师“张老师”,老舍则明确说:“剧中的张老师是我在济南交往四五年的一位回民拳师的化身”。1946年老舍到美国后,他又把这个武侠故事和人物形象,加以演绎和扩充,写出了英文四幕话剧《五虎断魂枪》。

“不传!不传!”《断魂枪》中拳师“沙子龙”这句话,成为老舍的神来之笔。他的剑侠小说,传到了大洋彼岸。《鼓书艺人》和《五虎断魂枪》成为他在美国用英文写的得意之作。

老舍,作为新中国第一位“人民艺术家”。在济南时,他广交民间朋友。教员、记者、画家,茶房、厨子、车夫,撂地的说唱艺人,走江湖的镖客拳师,七行八作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皆有。身在那个破旧年代,在封建陈旧观念里,对于有一定社会身份的人是有阶级看法的。当时大学教授何等身份,受人尊敬的很!可老舍先生却是没有这个名人架子。(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在《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中回忆到。)

所以说文学写作,是需要接地气的。好文章来自生活,生活里总有好文章可写。然而,在老舍一生的文学作品里,几乎完全没有写纽约,也几乎没有写过伦敦、新加坡,写汉口、重庆的都极少,写青岛的有两、三篇,就是北京写的也并不多;唯独济南,他不吝笔墨,为其写下了十几篇短篇小说。

当年济南中报上登过一篇花边新闻,叫《老舍的老师是济南两个说相声的》老舍常去国货商场听吴景春,吴景松的相声,后来吴氏兄弟二人也成了老舍的朋友。

且说吴氏弟兄在当年老济南劝业场的相声界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而他们当时就租住在与劝业场一街之隔的上新街11号,我们家老院的西屋。

记得以前听祖父提起:西屋的吴老大,吴老二每天都要去劝业场赶书场,听书的人不齐,有时冬天风雪天总有冷场没人的时候,他哥俩就等,就靠,于是空着肚子(饿肚子)对着凳子们说;嗨,那年头苦呀! 等后来发迹(生意好)之后,有满场也多了。那时常有关先生(关松坪和关友声 )到咱家买些熟牛肉羊肚什么的,便用荷叶包了送去,关家常有客人。当时祖父不知,这客人里面就有老舍,张大千,李苦禅等民国大师。

关氏兄弟好交友这谁都知道。其友书画大师张大千经常去北京时,顺道来济南探望他,其间借阅临摹关家收藏的石涛画作真迹。(关氏兄弟出身于盐商家庭,家境颇殷实,惟幼年早孤,与长兄关际泰同居。6岁时以弈棋得“神童”之誉。1928年,关友声于山东大学国学系毕业,后又至北平向吴秋晖学习诗词歌赋。在北平居住约一年,始返济南。在北平时结识了著名画家黄宾虹、齐白石、张大千、于非闇等人,与张大千最为莫逆,因而受张大千影响颇大,从学习元四家改学石涛,此为关友声画风转变之关键。1934年,关友声将其游黄山写生册提供张大千品评,颇得张大千好评。)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10)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11)

想当年岁寒三友齐聚俺家。小时候祖父有时给我说起,咱这条街上,以前住的可都是些有头有脸的人物。(这些本篇就不细讲,请关注下篇)咱家南屋以前有你曾祖父在世时,住过在劝业场说书的大家吴兰奚一家。(国货商场,当时山东军阀韩大帅提出抵制日货,发展国货而建。)西屋后来又住进了吴景春,吴景松两兄弟。咱家的院子里,以后可热闹了!

他们每天早起都要练声背书(以前艺人授徒都是口传)。经常拍打扰过意不去,时常买些熟肉来照顾;在生意清淡时也赊欠房钱,而你曾祖为人厚道,总说:“没事,外面来济南府闯荡的,谁没个手头紧时。”

那年冬天,老院门口来了一位先生,扣门后,他没进大门,便问道:吴老板在家吗?祖父当时年轻,看来人带着礼帽和眼睛,瘦瘦的身材,一身粗布长褂,见人先笑。祖父忙问道:是找西屋吴家吗?“对,劳驾招呼一声,我在对门的茶房等候。”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12)

那人健谈好聊,文化人懂礼,知道进门不方便,所以没进院。(在以前,人都讲究面子,所谓看人前,不见人后。知道穷人家破家当。)当时祖父不知道他是谁,后来吴景春拿一张报纸来,说:看,这就老舍先生。

大家知道老舍先生爱听戏、听相声 、听书,最爱听老济南的书了,所谓:“曲山艺海”泉水里面话春秋。

请关注下篇《先生,您这碗茶,还没喝完》

茶馆老舍好段落(舍前舍后)(13)

(本篇图文版权归属原作者)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