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健身案例(运动健身品牌Keep再次布局线下版图)

keep健身案例(运动健身品牌Keep再次布局线下版图)(1)

图据Keep官网

近日,运动健身品牌Keep宣布称,将推出优选健身馆,并计划于2022年内门店拓展至100家。除了让Keep专业教练团入驻、继续推行按次付费,Keep还将每一节团课的费用下降至49元。

在此之前,Keep进行了一轮大范围组织架构调整。RDC(运动内容中心)被拆分,内容及运营划归联合创始人彭唯负责的线上平台(Keep App)。联合创始人刘冬继续负责消费品业务,并计划把该业务整体从北京迁往杭州。另有消息人士表示,Keep很快就会向香港联交所主板递交上市聆讯申请。此次组织架构调整被认为是Keep冲刺上市的举措之一,不过Keep方面并未对此做出回应。

相较于此前主打线上课程,此次Keep回归线下、重新布局健身房等业务,似乎要进一步探索“互联网 健身房”模式。面对曾经扩张线下业务而面临全线收缩的局面,这一新模式未来行得通吗?

Keep再度进军健身房市场

Keep App于2015年上线,同年11月用户数突破千万,凭借大量线上运动课程而稳居行业头部。2021年1月,Keep拿到软银、高瓴、腾讯、BAI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等知名机构的3.6亿美元F轮融资,并表示接下来的商业化重点为智能动感单车、跑步机、健康食品等消费品业务。

从线上课程到消费品,Keep的运动健身版图不断扩大。继2018年后,Keep再次进军线下健身房,主推团课课程,这无疑是将竞争方向瞄准了超级猩猩、乐刻等线下健身门店。

2014年,超级猩猩首创了无年卡、单次付费的健身房模式,每节团课价格从69元—129元不等,包括杠铃、蹦床、搏击、全身塑形等类型。乐刻于2015年开设第一家门店,目前已拥有500万 注册用户,8000 签约教练。在门店布局上,乐刻相继入驻北京、上海、杭州等14个城市,已超500家门店。

keep健身案例(运动健身品牌Keep再次布局线下版图)(2)

图据小程序、App截图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向天目新闻记者分析,过去一段时间,Keep曾把战线收缩至线上,如线上商城、App会员等,但是这种模式对业务的增长、发展模式以及未来上市和发展的作用较为有限,因此线下也许是一种突破。

线下健身房仍需寻求突破

2018年,Keep在北京华贸开出首家线下健身房,半年后开出另外两家,一年后又拓展至上海。然而,北京某家门店从开业到关停仅过了1年,上海的3家门店也已关闭。目前,Keep只有北京21家线下门店,这些门店并非完全自营,不少是与传统健身房合作开设的。

“Keep再次大举布局线下健身房市场是在营收压力和变现能力的需求上进行的,与两三年前相比,市场环境并未有本质上的改变,此前遇到的问题现在可能也无法绕开,仍需解决,因此营销压力依然是首要问题。” 张毅表示。

《2021年中国健身房行业报告》显示,中国健身行业市场规模近几年不断增长,预计2021年市场规模将继续增长并达到3771亿元;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四个一线城市健身房会员渗透率基本达到10%以上,已经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渗透率水平,部分准一线城市渗透率也已经接近10%,而国内整体渗透率为5%左右。

张毅表示,目前健身行业发展蓬勃向上,健身人群的增长意味着对运动健身的巨大需求,这不仅体现在健身房市场,还包括户外的健身器材、健身场地以及线上运动课程等。

当下,线下健身房的关键竞争力体现在哪里?张毅认为,一方面,传统的会员制模式仍面临挑战,因为大量用户付费后并没有按约进行,能够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另一方面,会员店“跑路”情况时有发生,导致负面舆论较多。因此,线下健身房应跑出固有模式,思考创新的业态和模式,寻求突破。

数据显示,超三成受访者对健身团体课表示不满意或是一般,团课的质量仍需要提高。目前业内普遍认为,优质教练是团课成功的核心因素。

“当下年轻的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过往的‘折磨型’健身模式,而是向享受型转变。因此,健身教练需要转型,健身房行业需要创新,这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既是调整也是机会。” 张毅表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