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第一天怎样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工作太难不想上班)

一、不想上班,你可能正经历职场怠倦期

早上刚到公司,感觉办公室一片死气沉沉,屁股在工位上没坐热,朋友贝贝就跟我发来消息:“想辞职了,最近好累!”

我安慰贝贝,假期刚来嘛,很正常, 贝贝却回复:“这种状态我已经持续一个月了,工作没有干劲,每天都很不开心!”

细问之下我才知道,贝贝已经在公司工作了两年,因为经常加班熬夜,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每个月都要去一趟医院。

近几个月,她感觉工作越来越没激情,不想上班又不得不上班,本来有好几次提升的机会,都被她错过了。

像贝贝这种情况,很多人都会遇到,一旦你发现工作状态长时间很低迷,你很有可能进入了职业倦怠期。

弗洛登伯格于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

职业倦怠是个体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个体伴随于长期压力体验下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

类似的表现还有:

你很努力的完成了工作,却总是看不到希望,想改变却无力!

实现了工作目标,老板也给予了奖励,但就是没有新鲜感和欣喜感,接下来的每一步路你就走得好累!

二、职场怠倦三大原因解析

一般来说,陷入职场怠倦期有三大原因:

第一,个人技能受限。

很多人刚入职公司,刚开始还可以,工作态度不错、工作任务基本能完成。

但是时间长了会出现一个问题,自身能力突破,也没有办法提升,这就是所谓的“上不去,下不来”的状态。

第二,工作本身。

同样的工作,日复一日的做,时间长了,谁都会产生疲劳和厌倦情绪。每天叫醒你的不再是梦想和使命,而是一种惯性。

第三,人际关系。

如果和团队里的人合不来,价值观有冲突,不适应团队的工作习惯,时间久了,也会产生职场怠倦。

上班第一天怎样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工作太难不想上班)(1)

三、掌握三招,顺利度过职场怠倦期

1、重启自我驱动力

马云曾在阿里巴巴内部交流活动中,表达过一个观念:

工作时间长短不是关键,如果你真正热爱你的工作,充满理想和使命感,就算每天工作12小时,也不会嫌累,反而觉得幸福,但假如你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就算每天工作8小时,依然会觉得难熬。

在《驱动力》一书中,丹尼尔·平克说,人做事的驱动力,是分级的。

给钱却干着没劲,是因为驱动力还停留在2.0级,他称之为“胡萝卜-大棒”的状态。

这种状态,也就比恐惧、饥饿等本能型1.0级的驱动力,强一点点。

最好的驱动力,则是3.0级 — 这种状态下的人们,不依凭外力,而依靠兴趣、自主意愿驱动,做事快速、高效、愉快。

那么,到底该怎样引入驱动力3.0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观点,一个人想要完全活在自主自愿驱动的世界里,是不太现实的。

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更是如此,工作、家庭、社会环境,总免不了一些我们不愿却“应该”做的事情。

听过一句话:理想和激情,是生活必要的催化剂,却不可能是常态。

大部分人生活常态是现实的、琐碎的,容易让人低迷和消极。

即使如此,你也可以通过微小的改变让重新为生活工作注入能量。

比如:

每周花半天的时间做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跑步,瑜伽,游泳,看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都行。

每周三或者周五的早上冥想;

每隔半年,出去旅游一次;

以上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自己陷入无聊,消极,怠倦的陷阱。

2、循环学习,找到新的成长点

如果你一直感觉自己没有成长,那「倦怠感」其实是一个对你有利的信号,它在告诉你,你该去寻求新的挑战了。

挑战分为两方面:

(1)在工作中主动要求难度更多的项目。

要想让自己不陷入重复性工作的陷阱,我们可以“主动”和领导沟通,表达接手新项目的意愿,

给同事出主意、在他们忙不过来的时候帮一把手(要注意方式方法)。

(2)换一个工作环境。

有时候眼前这关你是在过不去了,跳槽对你来说,或许也是一次不错的选择。

当然,这里的跳槽,不是让你盲目跳槽,而是带有目的性的跳槽。

新的公司必须要满足三个点:

薪资增长;

工作机会增多;

有更大的成长空间;

唯满足上面三个点,才是一次好的跳槽,对你来说,才是真正的转变和职业变革。

3、避免过度工作,适当放松

休息不好,工作就不可能做好。

很多人感觉疲惫,很大可能是身体给你的信息,提醒你该休息了。

在休息这方面,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和节奏最重要。

有的人每天需要睡8 个小时才能保证白天精力充沛,而有的人则只需要睡 5 个小时。

有的人通过睡觉休息,而有的人是通过唱歌、跑步、打游戏来休息。

同样的,也只有你自己最知道什么时候需要放假——五一和国庆是法定假日,却未必是你的大脑想要休假的日子。

上班第一天怎样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工作太难不想上班)(2)

四、写在最后

职场怠倦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实习前两周,工作三个月,以及工作两年。

想要破除困境,你就要知道发生了什么,然后对阵下药。

职业倦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陷入职业倦怠的困境,还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总想用辞职来解决问题。

记住,你现在没有解决的问题,换一家公司也大概率上会发生。

最重要的是 — 你知道发生了什么,并且知道如何应对它们。

更多干货内容,请关注公众号【秋叶图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