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

01

2002年,我从湖北麻城调到江西南昌工作。全家头一回下馆子,慕名去了铁路二村的一家“苍蝇馆子”。木板上用红油漆歪歪扭扭写了“两室一厅”,算是店招牌,屋里几张桌子挤得满满当当。

墙壁黑乎乎、地上油乎乎,我点了莲花血鸭、三杯鸡等赣菜中的名菜,没想到菜也是黑乎乎、油乎乎的。

既来之则吃之,把心一横,吃!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1)

乖乖!赣菜的辣是真辣,是干辣,是又咸又辣,4岁的女儿吃了没几口,就被辣得吧嗒吧嗒掉眼泪。

来南昌没多久,这个“两室一厅”成了我和南昌哥们姐们儿的“根据地”,我们还以此为中心向周边辐射,吃遍了方圆10多条街的“两室一厅”。

正应了“美食在民间”这句话,南昌最“恰噶”的美食,往往分布在小巷和老居民区中。店面大多毫不起眼、土里土气,里面光线不足,晦暗且狭窄,卫生也不怎么讲究。

但店家既然敢开店,就必然有看家的特色拿手菜,让你全然顾不得就餐环境,吃完后高呼“绝煞”(南昌话,很厉害的意思,近似福州话“丫豪”),这正应了“好吃就是硬道理”这句话。

在南昌工作、生活10年,朋友们带我去过专吃赣江水煮鱼、田鸡、狗肉、向塘土鸡等店面。这类店的名字颇有特色,风格很统一:两室一厅、哥俩儿好、好想来等等。

地址也往往七绕八拐,很不好找。但吃货们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吃货秘密地图”,啥时候想这一口儿了,便靠着记忆寻来。

南昌自古以来都不是商业之都,却长久保持着高度发达的农业文化,而但凡农业发达之地,必出美食;美食云集之地,则必出吃货。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2)

南昌人是标准的吃货:首先是好(四声)吃。我有一次在南昌郊区一个很普通的人家,看到男主人堪称丰盛的午餐:猪蹄膀、红烧鱼、溜鳝段和空心菜,三荤一素加一瓶小酒。

那油腻的中年男主人,吃相颇为豪放,右手持肥大的蹄膀,蹄膀的表皮色泽酱红,拿在手中微颤,有着摄人心魄的美。一大口咬下去,大幅度的咀嚼,汉子额头的青筋暴起。

他端起酒杯,一饮而尽,酒入口的同时轻快如哨声。连吃带喝,满脸通红,泛着幸福的油光,油乎乎的嘴巴一张,蹦出这样一句话:“别看老区人民穷,好吃好喝脸通红!”

02

南昌的气候是有两个极致的,冬天冷到你怀疑人生,夏天热得人只想躺平。和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地一样,南昌冬天湿冷,需要吃辣驱寒。夏天酷热,干脆爆炒红烧,吃出一身汗来,落个痛快。

如果以人作喻,南昌菜的性格并不鲜明。如果一定要总结特征,那么南昌菜的精髓在于味重。衡量南昌菜好不好的标准有一条:入不入味、下不下饭。

黑乎乎、油乎乎的南昌菜,对所谓的色香味中的“色”是不太感冒的:“色”好有什么用?又不是自家女子要许配与人。给我闪开,“好恰”(南昌话,好吃的意思)才是硬道理。

南昌菜味浓、油重、主料突出;在口味上侧重咸、香、辣;在质地上讲究酥烂、脆嫩;在烹调上以烧、焖、蒸、炖、炒见称。

为了好恰就要力求入味,为了入味,必须重油重料,酱油与辣椒是必不可少的,两者相当于南昌菜的灵魂。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3)

以大闸蟹为例,南昌人才懒得清蒸,而是做了本土化改良:开旺火,油烧得狼烟突起,大闸蟹“咣咣咣”剁成几块,扔到锅里红烧,红艳艳的辣椒、白胖胖的大蒜瓣以及生姜、葱段等猛撒,酱油倾泻。炒!爆炒!

出锅后装在大钵子里,“砰”一声放在桌子上,众人七手八脚吃将起来。南昌莱的口感是热烈的、直接的,甚至带有些侵略性,很容易让口舌欢喜、通体舒畅。

南昌人好吃、能吃,也会吃。但却不以吃出名,是属于关起门来自己吃得不亦说乎的那种,也懒于将自己认为好吃的,拿到外面去传扬。

南昌人有一副好肠胃,也有把肠胃侍候得舒舒服服的本事,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厨艺精湛的“好煮妇”或“好煮夫”!

南昌人的会吃,体现在他们就是有本事、有手段,能把种种外地人不屑一顾地寻常食材,鼓捣成一道道美味佳肴,让万千食客口服心服。

最能体现南昌人会吃、南昌莱精髓的,绝非鸡鸭鱼肉、海参鲍鱼等,而是菜兜皮、大蒜须、柚子皮、西瓜皮等边角废料的东西。

南昌的很多名菜,食材并不昂贵、做法并不复杂,在家里就可以尝试做着吃。

2009年,南昌组织国内外30余万游客投票,选出了“十大赣菜”,除了鄱湖胖鱼头、庐山石鸡的食材相对“高级”外,其余都是寻常不过。

即使是有“天下第一菜”美称的“四星望月”,也不过是素炒雪豆、竹笋炒肉、凉拌鱼丝和腌菜扣肉等四盘菜,加上一笼粉蒸草鱼片。

在江西有句耳熟能详的话:“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主角是藜蒿和腊肉,辅料不外乎辣椒和葱姜蒜等,热油旺火、依次下料、略加翻炒,几乎人人都能炒得很好吃。

腊肉金黄、香气扑鼻,藜蒿青绿、脆嫩爽口。咸香柔软的腊肉,愈发衬出藜蒿特立独行的香气。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4)

南昌人招待外地朋友,藜蒿炒腊肉是首选,近年来更跻身为“十大赣菜”之一。北京奥运会,藜蒿炒腊肉当选为国菜,南昌许多饭馆的鞭炮声响成一片。

莲花血鸭也好,三杯鸡也罢,南昌菜的烹饪技法有些像程咬金的三板斧,简简单单的招式,却很实用。

03

提起哥德巴赫猜想,就绕不开陈景润;而说到舌尖上的南昌,瓦罐煨汤和拌粉是非说不可的。

“煨”,是一种极为远古的烹饪方式,早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就记载了煨汤的真谛:“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则成至味。”

唐代《煨汤记》中亦有记载:“瓦罐香沸,四方飘逸;一罐煨汤,天下奇鲜”。

南昌的瓦罐汤将这种“煨汤”的方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5)

江西有句话叫“天下英雄城,南昌瓦罐汤!”在南昌生活过的人,没有不爱瓦罐汤的。

而瓦罐汤和拌粉,堪称南昌人的早餐“黄金搭档”“神仙伴侣”。

南昌人调侃:“在北京地图上点三下,可能点中一个厅局级单位;在上海地图上点三下,可能点中一个世界500强在沪分公司;在南昌地图上点三下,则可能戳中10个拌粉店和瓦罐汤店!”

离开南昌来到福州工作10多年了,我依然是“老太婆十字街拌粉”的“铁杆粉丝”,每次去南昌出差,不管多忙,总要去吃一次。

她们家的牛肚拌粉是我的最爱,牛肚软烂入味,薄厚恰好,只需轻嚼,便可畅享美味。一碗牛肚拌粉、一罐鸡蛋肉饼汤,区区20元钱,可以吃到心满意足扶墙出。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6)

南昌街头大大小小的煨汤店,牌匾上大都标着“绳金塔煨汤”或“正宗南昌绳金塔煨汤”等字样,以示血统的纯正。门口大都屹立着一口或几口大瓦缸,俨然透着镇店的气势。大瓦缸基本都是定制,约1.2米高,腰部最宽的部位直径也有1.1米左右,缸口直径0.4米。

大瓦缸内部是封闭式构造,用铁架隔成三层,店家用铁钩钩起煨汤的小瓦罐,一个个整整齐齐码在铁架上,很是壮观。

360行,行行出状元。南昌的拌粉和瓦罐汤店多得像米,在激烈的竞争中,高手辈出。简简单单的拌粉和瓦罐汤,各家店面的味道却有着微妙的不同。这也是拌粉和瓦罐汤可以久吃不厌的秘密。

郑卫东是地道的南昌人,奶奶从上世纪50年代做瓦罐汤,三代人接力,至今已做了70年左右,谭咏麟、何炅、邓超等明星也是店里的常客。

为什么南昌的赣菜没有名字 赣菜不是十大菜系(7)

几十年前,李波的爷爷从山东来到南昌,每天拖板车在十字街、三眼井附近靠卖猪血粉为生。爷爷自创了一个秘方,可以做出口感“绝煞”的猪血。从爷爷用板车拖着卖,到现在遍布全城的10多家连锁店,生意每天都很跑火。

蔡澜的美食观是:美食往往都是从牺牲一点点健康开始的。

对此我非常认同。

有些外地人尤其是饮食清淡、注重养生的福建人,吐槽南昌菜“油乎乎辣乎乎黑乎乎”的,容易吃出“三高”,不太健康。

对此,南昌人可是毫不在乎的的。还是那句话:好吃就是硬道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