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参与2021甘肃白银100公里山地越野赛的172个跑手都是人类中的强者,包括那逝去的21名参赛选手。我们中99%的人都无法跑完42公里零195米的全程马拉松,更不要说翻山越岭、在20小时内完成100公里的山地赛程了。他们的身体素质绝对出类拔萃,但依然无法逃脱被低温夺走生命,这是一条充满绝望的惨烈赛道。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1)

白银越野赛CP2至CP3之间的无人区

据幸存者回忆,当第一批赛手越过CP2打卡点向CP3进发时,遭遇到了大风、冻雨和冰雹天气,温度降至2~3℃,1500~2300米的海拔高度会令人感到格外寒冷,体感温度只有0℃左右。更要命的是,为了减轻负担争取好成绩,选手们大多只穿着短袖运动衫和短裤参加比赛,他们将用于保暖的冲锋衣留在了出发地。

你可能会说,即使温度在0℃左右,人只要运动起来就会产生热量,更何况这些参赛选手的身体素质超群,怎么会冻死呢?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2)

越野马拉松是一项极其消耗体能的极限运动,我们体内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糖原,成年人体内大约存有500克左右糖原,其中约20%在肝脏,其它的在肌肉等处。糖原在体内的数量是有限的,尽管优秀的耐力运动员合成糖原的能力更强,却也远远赶不上运动过程中消耗的速度,在长时间的运动过后,几乎所有的糖原被消耗,这时会出现体力透支。

糖原同时也是身体热能的主要燃料,当运动员从CP2打卡点向CP3进发途中遭遇预料之外的极端天气,道路湿滑使能量消耗更大,体内产生的热量自然也就打了折扣。

这时候皮肤的散热却在加快。冰冷的雨水打湿了单薄的衣服、皮肤暴露在空气中、强风更快地蒸发身体表面的水,从而使身体的热量更快流失。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3)

我们身体约有90%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失掉的,呼吸会通过肺部产生的水蒸气带走10%热量,当皮下脂肪层不足以抵御寒冷时,我们会浑身颤抖。

发抖的信号尽管由大脑发出,但它实际上并不由人的意识控制。大脑通过指令横纹肌收缩来产生热量,可以令身体发热量增加2~5倍,但它同时消耗肝脏和心肌里的糖原。一个人抖得越厉害,糖原就消耗得越快,可能死得就越快,这个过程是不受控的。

人体温度低于36℃开始表现出低温征兆,但这时候你测量体温很难测准,因为大脑开始指令身体表面血管收缩,让更多血液流到内脏,以保证重要器官运行。皮肤血流减少意味着身体向皮肤供热减少,于是手指头、脚趾、耳朵鼻子开始出现冻伤,皮肤麻木,手脚失去知觉。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4)

普通人往往在这时候开始惊慌,因为他们感到死神接近,但有的人仍然心存侥幸,觉得自己身体很棒,可以渡过难关。然而低温对于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对于体力已经严重透支的人更是如此。

由于手脚麻木不听使唤,加上山高坡陡道路湿滑(事实上那些赛道原本就不是路),许多人频繁摔倒,直到失去知觉。

通常我们把失温按核心体温进行分类。一级轻度失温:33-37°C;二级,中度失温:29-33°C;三级,严重失温:22-29°C;四级,致命阶段:低于22°C。但事实上对于越野跑的选手来说这个过程会很快,在短短十几分钟之内就陷入昏迷。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5)

所以,当越野马拉松选手倒下时,他们没有机会脱掉衣服,并且参与比赛的选手身上穿得已经很单薄了。

所谓的“反常脱衣”行为的确会发生在一部分冻死者身上,这种反常行为曾一度令人困惑:明明很冷,为什么还要光着身子?难道是受到了侵犯?

事实上死者生前脱掉衣服是神经系统彻底崩溃的表现。当大脑中枢彻底失去对神经的控制,那些约束周围血管的组织舒张开来,被困在体内重要脏器的血液重新涌向四肢和皮肤,皮肤神经受到热冲击,向大脑传递“酷热难当”的错误信号,而此时大脑已经失去了对常识的判断能力。

已经晕倒的人没有机会脱衣服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6)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导致人体失温的原因:保暖不足、体力透支、以及高估了自己的抗寒能力。

无论你是参加一次马拉松越野赛,还是三五驴友相约郊游,都应该做足保暖的准备。携带200克的冲锋衣和500克的能量棒或许是个累赘,但它能在关键时候救人一命。当遭遇突然降温和雨雪时,应及时停止冒险,寻找地方躲避,尽量让身体保持干燥,避免长时间失温。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7)

户外运动应量力而行,即便一个人的抗寒能力出众,他也无法长时间抵抗寒冷侵袭。只有建立起对自己身体能力的正确认知,我们才能在面对生命威胁与获得成功的满足感之间做出正确选择。

不要试图做一个“英雄”,你的身体斗不过大自然,知难而退未必不是明智之举

人体死亡16天后状态(脱衣微笑面对死亡)(8)

#越野跑如何变成“夺命跑”#

#马拉松选手遇难 什么是失温死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