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用什么制作冰块(古人夏天到底哪来的冰块)

人类从发现火以来,懂得把东西由冷变热,也因此可以住在高纬度的地区,但反过来,把东西由热变冷却是人类几万年来无法解决的问题。例如冰块,今天唾手可得的东西是降温圣品。不过古代明明没有冰箱,为什么电视剧的古人却有冰块可以用?这是为什么啊?

其实也没什么黑科技了,早在先秦时期,古人就在冬天找冰储藏,等到夏天再拿出来吃。在发现电发明冰箱以前,世界各地的人都这样做的。翻开农民历24节气,在农历的1月19到21号,通常是一年当中最冷的时刻,这个称为大寒,古人就在这个时候找冰,因为这个时候冰块最显硬,不容易融化,通常冰块越大块,融化就越慢,例如今天我们拿几块冰块丢到马路上,一定马上就融化了嘛。但如果我们拖了一座冰山来,就算在太阳底下,几天几夜也不会融化。因此古代的冰窖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尽可能地找到更大块冰。

古人用什么制作冰块(古人夏天到底哪来的冰块)(1)

冰块挖起来后会储存在冰窖内,通常冰窖都是建在阴凉的地底,会先用新鲜的稻草跟芦席铺垫,把冰块放上去后,接着用稻糠、树叶等材料覆盖,然后封死窖孔,用厚厚砖石墙隔热。这个时候冰窖内部少说也零下十几度,就算冰块融化也融化不多,足够夏天使用了。接着等到夏天最热时再开窖取冰,不用说,夏天开窖,冰块一定马上融化。

因此民营冰窖会先卖冰票,约定某一个日子来取冰,等到一个冰窖冰票卖完后,才会开卖下一个冰窖,等到开窖那一天凭票取冰,逾期作废。因为这种商业冰窖存量大,且除了人力成本外,冰块就天然的算是无本生意,因此古代大城市的普通市民就算是夏天也能买到便宜的冰。不过冰窖实在没什么了,不止在中国,全世界各地都有冰窖,真正厉害是在19世纪初。一位叫做都铎的美国人,他在发明冰箱前,竟然把冰块卖到了全世界,不但发了大财,还赢得了波斯顿冰王的美誉。

古人用什么制作冰块(古人夏天到底哪来的冰块)(2)

顾名思义,都铎是波斯顿人,也就是美国的新英格兰地区。新英格兰冬天非常的冷,冬天下雪,湖面结冰是正常的事。都铎还在读中学时,某天冬天上学途中便脑洞大开地想,为什么咱们不把这些冰块运去炎热的加勒比海卖给那些港口水手呢?这样一定可以发大财?结果被其他同学耻笑“别傻了,运过去冰块早就融化了,”,不过别人就算了,可是都铎是富二代。他老爸是波斯顿的大律师,家里非常有钱,他哥日后是大文豪,几乎整个家族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的,但都铎对读书没有兴趣。他13岁就游历了加勒比海,发现这里的人竟然没有看过冰块,认为把冰块卖到这里是有利可图的。首先冰块是免费的,只需要付工人的钱。

让工人在冬天从结冰的湖中把冰块给挖出来,而且运送冰块也很便宜,因为许多船只满载加勒比海的货物抵达波斯顿,但在回城时却是空着,因此租船很便宜,另外保冰的木屑也不用钱,因为波斯顿是木材集散地,锯木厂还会感谢你帮忙清理这些废物。事情就那么简单。于是在1806年21岁都铎把波斯顿的冰块运往加勒比海的马丁尼克岛。波斯顿距离马丁里克约2400公里,航程要三周,结果这一次的航行大多冰块都融化了,而剩余的冰也没有人要买,那里的人都习惯了炎热的天气,不懂为什么要花钱买冰,就算没有冰,

我们的夏天仍然活得好好的。更重要的是,都铎在加勒比海根本就没有储冰的设施。这一趟他损失了4500美元,相当于今天的70万人民币。而且这个时候欧洲正在打拿破仑战争,美国为了表示自己的中立,颁布了禁运法案,任何物品都不能运往加勒比海,到了1812年,都铎破产也进了监狱,还成了波斯顿上流社会的笑柄。都铎在他日记的封面写道:“任何人在第一次受挫时就退缩,没有反击的欲望,那将无法成为英雄。”,

正如他所说的,都铎很快地站了起来,被关了一年出狱后,都铎记取了先前的教训,重新检讨了运送流程。运送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需要技术。首先冰的切割是一门学问,如果切得不好,冰块会在融化时四处滑动,会损坏船上的其他货品,甚至造成航行的不安全。其实为了防止冰块融化,要有专属船舱与隔热垫料,除了免费的木屑外,都铎这次加入了米糠与干草。而运送冰块的船一定要木壳船,以避免融冰造成生锈腐蚀,而且船舱要特别设计,以排出多余的水。而基于商业与安全考量,一艘船能在多少冰块都要严格的限制。

解决运输问题后,最重要的是热带地区的冰屋。19世纪初,由于人们对热力学的认知有限,都还停留在地下冰窖比较好的迷思中。不过都铎后来发现,地面上的冰屋只要材料、通风系统选择好,加上设计得宜,保冰的效果比地下冰屋好多了。因此都铎在加勒比海盖了许多改良冰屋,建造成本便宜,进出也方便,一座冰屋可以容纳高达150吨的冰,解决了储存问题。最后就是创造冰的需求,

都铎在美国南部与加勒比海地区的各个城市发放了免费的冰品。美国人本来就爱喝啤酒与鸡尾酒,这些饮品加入了冰块后,妙不可言的滋味打动了人心。人们知道这些东西在夏天吃起来很爽,慢慢的建立了一个新的市场,此外他还在回城时把加勒比海的热带水果,利用部分没有卖完的冰保鲜,再运回波斯顿贩售。这一连串的骚操作下,都铎开始赚钱,童年的笑话日后竟然让都铎成为在美国最有钱的人之一。

如同现代一样,有人看到都铎发财后,纷纷加入竞争行列。一开始都铎在哈瓦那的冰每磅售价25美分,约是现在的450克22元人民币。这其实蛮好赚的,因为都铎采冰成本是每吨30美分,也是20多元人民币,但因为竞争者的出现,都铎每磅降为一美分,只要1.2元人民币。竞争者规模没有都铎大,也没有好的冰库,只能眼睁睁看着冰块融化,因而退出市场。由于冰块价格下跌,就连一些底层民众也买得起冰,商人也会买冰块来保存食品,冰块不再是消暑而已。后来都铎嫌手工切割冰块效率不好,采用了惠氏企业发明的工业冰犁,将金属刀片绑在马匹上,这让冰块产量达两倍以上,成本更是减少了三分之二,

1833年都铎进军印度市场,波斯顿到加尔各答航程要四个月,1833年5月12日满载180吨冰块的冰船从波士顿出发,九月抵达扎尔格达时,仍有100多顿的冰,在印度,每450克为三便士,约为现在的5.6块人民币。第一次进军印度就让都铎赚了9900美金约现在的154万人民币。在接下来的20年里,印度市场成了公司的金鸡母。不过印度的竞争者也很快地进入市场,例如意大利商人试图从阿尔卑斯山进口冰块,

古人用什么制作冰块(古人夏天到底哪来的冰块)(3)

但都铎毕竟在加勒比海卖了十几年的冰,对于冷藏与保存有独家的技术,而且都铎会贿赂当地政府以获得独家专卖权,这就让都铎牢牢控制着印度市场。在1833年到1850年间,都铎又赚取了超过22万美元约现在的3100万人民币的利润。接着都铎把眼光放到了全世界,把冰与保冷苹果运往巴西的里约热内卢,回城再运回南美的糖与棉花,看起来也是非常赚钱的航线。接着雪梨,中国、菲律宾以及波斯湾、阿根廷与秘鲁都会看到都铎冰块,

都铎活到80岁,于1864年去世,那时候他的公司以实际垄断了全世界的冰块供应,还间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有了都铎冰块,让人们可以长时间的储存食物,可以尝到新鲜的水果、肉类与牛奶。一直到20世纪初,随着电力普及与冷却系统的发明,人造冰才取代了天然冰的贸易。天才与常人的区别也许就在于一双眼睛和一颗心。同一件事情,有些人只能看到表面,而有人却能看到内涵。谁也没有想到童年的笑话会让一个人成为亿万富豪。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好的教育才能让他们成为国家未来的栋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