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的意思怎么说(另类比较)

作为教育人,有时总会不自主地以感性眼光审视当下教育拿自己曾经经验过的教育做对比,就是其中之一,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另类的意思怎么说?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另类的意思怎么说(另类比较)

另类的意思怎么说

作为教育人,有时总会不自主地以感性眼光审视当下教育。拿自己曾经经验过的教育做对比,就是其中之一。

这种比较横跨几十年的人生历程,难免失真,甚至还会被刻意加工扭曲过的虚假记忆所渲染。尽管如此,看着面前一个个学生正在经验着由我们所主导的现实教育,我还是忍不住比较一番,分析彼此的优缺得失,并以此为非理性依据,做适度可控的些微调整,以期从中择取教育的善意。

我的小学生活,开始于八十年代初期。改革开放的春风,还没有吹拂到河南东部那个僻静的小村庄。我的父亲是大型国有企业技术工人,母亲在家务农。我读小学一年级时,大姐读大专,二姐读初中,哥哥读小学三年级。有几件印象深刻的事,可以大致反应当时的教育生态。

刚读书时错过了报名,父母不以为意,大不了晚读一年。看着身边的小伙伴都背上书包蹦蹦跳跳地到村小上学,心理极度不平衡,于是隔三岔五在妈妈面前闹一闹,表达一下自己上学的渴望。直到过年,爸爸从洛阳回家探亲,才给我补报了名。所以,开学后,在学习上,我是弱势的存在。语文字母拼音已经学完,还有一些简单字,如“大、小、多、少”等也已经学了。这个于我造成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于到了高中,在拼音方面仍然会犯一些低级错误,直到现在,有些字的笔顺仍然会写错。数学,刚开始时,加减法我是一窍不通的。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在家里写数学作业,不到两分钟就做完了。妈妈很惊奇,于是就过来检查,刚一看就大笑不止,搞得我一头雾水,还以为自己的“优秀”给了妈妈掩饰不住的欣慰呢。但接下来,妈妈就说:“要是跟不上,咱们就不上了吧?明年再上一年级。”原来,我在所有加减列式的后面,都依葫芦画瓢写上一个大大的“?”。原因很简单,数学老师在小黑板上准备的例题,等号右边也是一个“?”。

于是,我成了一个标准的学习失败者。我自己反倒不以为意,并没有因此受到太多的屈辱,因为学不会学不好是多数孩子的常态,老师也不会特殊处理我这个“后进生”。爸爸妈妈也不是很上心,只是偶尔以“退学”恫吓一下,并没有实质性动作。日子如常,学习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和小伙伴玩耍游戏,帮着家里干一些农活,田间地头放飞自我,不亦乐乎。

直到有一天,“狼”真的来了。那是三年级了,我虽不是最差的,但距离中等相差甚远。也是寒假放假,也是爸爸回家。一次饭后,父母在房间里背着我“密谋”,被站在门外的我听得一清二楚。大致意思就是我的学习太糟糕,与其这样干脆辍学算了,以后专心种地。第二天,爸爸故作严肃地吓唬我说,你再这样,我就到学校和老师说,干脆不让你上了。我的反应出乎他的意料,直接欣喜若狂地把书包一丢,跑出去玩了。说实话,上学唯一的牵挂,是几个玩伴而已,对于学习,我是一点上进心迷恋性也没有的。结果是被爸爸抓回来,在屁股上狠狠拍了几下,押送我回到学校。我才知道,爸妈其实是知道我在听,故意吓唬我,却成了乌龙。第二年,我就成了留级生。如此看来,貌似不在乎我学习的爸妈,还是很有想法的。小学毕业时,成绩不好不坏,普普通通,然后就升上了同样在一个校园里的初中。

到了初一,开始喜欢上了课外书,特别是《故事会》。那时,虽然在农村,家庭条件也渐渐好了起来。大姐已经在县城工作,二姐考上了大学,爸爸提前退休,哥哥提前接班。《故事会》,就是二姐读大学时每个月给我寄回来的。那个时候的学业压力仍然不大,我也仍然不以学习为中心,生活中有很多事需要自己参与和“操心”。比如,放学之后还要到地里拔草,给自家养的几头猪提供食物;比如,暑假和秋忙假,必须参与很多农活;比如,每个周末早起,和妈妈一起到镇里集市上卖花等。

初一上学期,记得有次放学回家,把书包扔到床上,就坐在外面的木桩上看故事书。不一会儿,退休不久就因中风而半身不遂的父亲提醒我,要赶快去拔草了,说几头猪饿得嗷嗷叫呢。我答应着,但屁股没有动,依然全神贯注。又过了几分钟,爸爸一瘸一拐走过来,把草篮子放在我身边,再次提醒我。我照旧应付式地答应着,身子却一动不动。又是几分钟过去,我忽然听到父亲大喊着“你去不去”,猛然抬头,看到父亲因生气而涨红的脸,以及气急败坏发狠朝我奔来的模样,赶快拿起篮子,一溜烟地跑出了院子。夜幕降临,才背着一大篮子“成果”志得意满地回家,迎来爸爸欣慰地赞赏。

童年有太多太多的记忆,但大部分无关学习。这三件事,是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也可作为与当下教育比较的直接素材。整体而言,三十多年前作为农村孩子的我,对于学习,没有太多的主动性。与时下相比,几个特点非常鲜明。其一,因为子女较多,基本属于放养状态,迥异于如今的“圈养”,自由度很大,只要不是事关安全的大事,很少遭遇来自学习上的亲子对抗。其二,学习节奏很慢,内容很少,一个老师往往担任多个科目的教学,“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绝不是一句笑言。没有太多课程,到了初一才开始接触英语,而且非常浅显。最重要的一点,学习太差,学校会建议留级。不怕失败,失败可以再来。我的同学里,小学蹲上两个年级的,稀松平常。

教育生态一去不返,对我如此,对现在的儿童也是如此。前后三十多年,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伴随物质生活的迅猛提高,二者已是完全相异的两个极端:当前孩子的学习压力太大,我们那是学习压力太小;现在孩子玩耍时间太少,我们那时玩耍时间太多;现在孩子玩网络游戏,我们那时只能玩泥巴掏鸟窝;现在孩子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我们那时除了简单学科知识之外一窍不通。太多的不同,但我还是不确定谁更幸福,更不能确定哪个时代才是真正的教育,或者二者都不是教育应有的样子。

我也许是那个时代孩子的特殊案例。因为我的同学,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大学,甩下去的,没有一个连,也有一个加强排。很多孩子没有觉醒,很多孩子被光怪陆离的世界所吸引而放弃了学习。整体学业水平,与现在相比,相差十万八千里。唯一值得炫耀的,或者就是没有那么多的焦虑,没有那么多的疲惫,没有那么多的心理困扰。

有过往经历,我觉得应当对孩子宽容一点,给他们更多的时间,给他们更多的体验,给他们一点从容与闲暇。但这样似乎又冒着某种大势所趋的危险,又担心来自于家庭社会的不满。

其实,二者可以调和,可以互鉴,至少在某些方面。比如,让学习变得更有趣,更注重体验,更突出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项目式学习;比如,学科可以融合,可以整合,可以开展更多的跨学科学习,以减少学科过多过细给孩子造成的思维与精神上的压力;比如,可以更个性化,更加尊重差异,适度可以留级,给孩子创造一点重新再来的机会。等等。

比较不是为了相互否认,而是为了消弭差异,提取共性,让教育更教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