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

公元520年,梁州番禾郡雷电大作,风狂雨骤,境内的御容山在一阵惊天动地的震动中山崩石裂,巨大的石头如同被无形的巨斧猛然劈开,在轰隆声中纷纷坠落涧底。

听到异响的人们第二天跑来观看,崩塌的石壁上赫然现出一尊佛像,此像在石壁上天然生成,高有一丈八,细看却又是无头佛像。

眼前的异象惊呆了世人,大家根本不知道这佛像从何而来,为什么会出现,均感到惶恐不安。这时有些上了年纪的人,忽然回忆起很久以前的一个传说,神色大变,说不好了,今后世间将有灾难,大家自求多福吧!

原来,八十六年前,高僧释慧达在河西修行,阿落脚在云庄寺,就对着御容山作礼。身旁的人不解地问:“师父你礼拜这座山干什么?”

慧达神情凝重地说:“山有奇异灵光,他日当有瑞像出,灵相具者,则世乐时平,若其有缺,则世乱人苦。我是看不到了,但后人会知道”。

说完,慧达就向西去了敦煌,第二年他就在酒泉圆寂了。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1)

慧达大师就是北方久负盛名的刘萨诃,俗姓刘,名窣和(也译为萨诃),南北朝时期人,世称其为利宾菩萨。他是并州西河离石(今山西省离石)人,本是匈奴之一的稽胡族后裔。史上第一代赴天竺取经的僧人,比唐玄奘还早230年,又是最早归国弘化的圣僧。

千百年来,流传着他众多的传奇故事和教化众生的事迹,被人们称为观音菩萨化身,尊称为刘萨诃、刘师佛、刘摩诃,是佛教第二十二代宗师。又因他超凡的未卜先知能力,他在民间具有深远的影响力。

话说回来,大家听到这个传说后,为了避免即将到来的灾难,就到处寻找佛头,想把佛像修饰完整。可是怎么也找不到,就想办法雕刻了一个想安上去。可是雕好头像后,无论怎样都安装不上,一安上必掉落,白天安上晚上掉落,上午安上下午落下,大家看了叹息摇头,感慨天意如此。

此后的四十年里,河西走廊政权林立,年年征战不休,天灾人祸频仍,人民饥寒交迫。这一切果然应验了他的预言。

又过了三十七年,公元557年,距御山峡谷100余里的凉州七里涧,夜晚祥光焕彩,有人在涧里发现一尊佛首,大家就用彩轿抬送到御容山,刚到山下,佛头与佛身相距还有几尺,就自动飞上佛身,稳稳地安放在身上,身首俨然一体。

也就是这一年,宇文觉建立北周。24年后隋朝统一天下,隋炀帝巡视西河,亲自到御山容圣寺拜佛,赐名感通寺,御笔题额为容圣道场。随后不久,中国历史走进盛唐,迎来了天下大治。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2)

且说刘萨诃其人,并非生而神异慧根宿植,年少时代他也是个问题少年。作为匈奴人后裔,血液中流淌着好勇斗狠的基因,口腹之欲全是喝酒吃肉,日常作为都是打架狩猎,据说他还大字不识一个。少年时代他武艺高强,为人放荡不羁,从军镇守过襄阳。

一切的改变在于他的吃喝。在三十一岁那年,他因纵酒过多,一下子突然死了过去,正准备给他办丧事,他又突然苏醒了过来。

他告诉别人,假死的这一天他被人带着游历了地狱,看到一系列非常恐怖的景象,说自己杀生过多,也将受到惩罚,幸好遇到一个僧人,说是他前世的师父,为他说法,指示出路,他志诚忏悔,才被放了回来。

从此他深信因果,放弃世俗的一切军功职务,改变喝酒吃肉畋猎杀生等行为,按照前世师父的训示,在五台山出家为僧,又改名慧达,到丹阳会稽吴郡寻找阿育王塔像,礼拜忏悔自己的罪业。他的修行总是以礼拜忏悔为首要内容,可见这次假死对他影响有多深。

公元390年至397年,他在江南建业、丹阳、会稽、吴郡等地云游巡礼。到了建业时,他每天一早一晚都去长干寺礼拜佛塔。

这个佛塔是简文皇帝所造,共有三层,塔建成后屡有瑞相出现,就是每天傍晚都会放射光芒。慧达在城墙上看到后,知道这塔非同寻常,于是天天去塔下下 礼拜。

一天礼拜时,他看到光芒从佛塔地下涌现,就告诉其他人,大家一起往下挖掘,入地三丈处发现三块石碑,中间那块碑下面有一个铁盒子,取出来打开,里面又有一个银盒子,打开银盒里面又有一个金盒。

打开金盒,里面有三颗佛舍利,还有一个指甲,一根佛的头发,这根头发是蜷曲的,拉开来有几尺长,松开则又盘曲,时时流光溢彩,所以我们看到的佛像头上的佛髻就是这么来的。

看到这些圣物,人们才想起佛经上的故事,我国周敬王时代,天竺阿育王在位时,在南阎浮提建了八万四千塔,这就是其中之一,佛经记载果然所言不虚。

这事情引起很大轰动,人们又在长干寺西边另建起一座塔,专门供奉佛舍利、指甲和佛发。在晋太元十六年,晋孝武帝又扩建此塔,增加为三层。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3)

报恩寺塔,原长干寺现在早已不存,原佛塔基现存于宁波阿育王寺。2007年南京寻找报恩寺地宫,不想却挖出了长干寺地宫铁函,里面又出现了佛顶骨舍利。

关于他在长干寺感应舍利现身的事,唐朝道宣和尚所撰的《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这样记载:

刘萨诃病中梦到一个梵僧告诉他,你罪业深重,本来要进入地狱,现在必须改过,才有生机。你应当南下到会稽寻找古塔和浮在江上的石像,那些都是阿育王所造,找到后就勤苦礼忏,可消除你的业障。

刘萨何来到丹阳和会稽,在海边和山林水泽中到处寻找圣迹,一无所获,于是哭泣着在地上一个劲地跪拜。磕头之际听到地下传来钟声,就找了根木棒削尖插在那里作为标记,继续不停地礼拜。

过了三天,从他身前的地下忽然涌出宝塔和舍利。塔身青色,材质像是石头却又不是石头,高有一尺四寸,宽有七寸,有五层露盘,看那样子,从风格上看好像是西方于阗国制造。

塔上开有窗户,四面悬挂有天铃,中间有一个铜磬,钟声似乎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整个塔身雕刻有诸佛菩萨、金刚圣僧等各种形象,非常细微。如果你凑近细看,能看到上面有成百上千的像出现,而且面目手足全都具备。

如此精致巧夺天工的佛塔,简直不是人工所能建造,应当是神力所为,唐朝时人们把它保存在大木塔内。

刘萨诃从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舍利的人。在此之前,人们只从佛经中知道中国有十九处阿育王塔供奉舍利,但是却从没见过。自他开始,人们才亲眼目睹并相信这一切:佛法无虚。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4)

现在的宁波阿育王寺里有一座金佛像,刘萨诃对其礼拜甚勤。从前,在晋朝咸和年间,丹阳令高悝(kuī)在张侯桥浦里挖出了一座金像,但没有底座,制作却非常精致。

金像前面有梵书文字,说是阿育王第四个女儿所建造。据说她长得非常丑,又非常信佛,就画佛像来供养,可是她画出的佛像也和她一样丑,她就发愿说:“佛相原本庄严美好,怎么能和我一样丑陋呢?”于是精诚祈祷,希望能改变这一切。

不知过了多久,她突然变成一个美丽的女子,阿育王见了很奇怪,就问她原因,她说是自己发愿造像,诚恳祈祷所致。为了报佛恩,她就广造佛像,由阿育王令鬼神送各地供养。其中就有这尊佛像。

高悝就用牛车载着佛像运进城里,走到长干巷口时,牛停下不走,人们去拉也拉不动,于是就任由牛前行,结果牛拉着佛像自己走进了长干寺,就在这寺里供奉下来。

又过了好多年,临海渔民张系世,在海边看到一个铜莲花底座浮在水上,捞起来送到县令处。县令上报朝廷,回答叫他们把底座安放在金像脚下,这一安上去,契然吻合,原来就是一套设置。

后来有五个西域僧人从远方寻访到高悝,告诉他,说长干寺里供奉的金像,是古代天竺阿育王所造,于邺都战乱时,人们藏在河边,后来去寻找却再也找不着。他们近来在梦中听到指引,说金像已经出了江东,被高悝所得,这才远涉山水找上门来。

高悝带他们去看佛像,五人一见当即涕泪交下,而金像一见到他们立即光芒四射,整个殿堂照得五彩缤纷,把人们都惊呆了。

这五个僧人还说,除了佛像和底座,应该还有一个圆光盘,不久也会和佛像重聚。

晋朝咸安元年,广西交州合浦县有一个采珍珠的人,名叫董宗之,潜入海底采珠时,捡起一个佛光盘,交给朝廷后,晋简文帝命人将光盘送到长干寺,与这尊金像搭配在一起,赫然就是原来的配套佛像,上面的孔洞、颜色全都一致。

此后四十多年中,此像屡有灵瑞,刘萨诃因此对金像礼拜更加虔诚。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5)

刘萨诃又向东游历到吴县礼拜石佛像。这像来历非常奇特,西晋末年,有石像浮现在吴松江沪渎口,在夜间有光芒向下照映水面,向上透到半空。

第二天打渔人就撑着船去看,见了以为是海神,大吃一惊,就请来巫觋以三牲迎请,不料海上风浪大作,把巫祝吓了个半死,只好无功而返。

信奉黄老之术的人们听了,以为是天师下凡,就请来道士迎请,仍然是巨浪滔天不能接近。

吴县人朱应信仰佛法,他得知后感慨地说:“莫非这是佛的感应吧!”他斋戒清洁后,请来东云寺(也称东陵寺)尼姑和信众,一起到沪渎口,向着海中石像虔诚歌唱梵呗,海上当即风平浪静,远远看到有两个人从海上踏浪而来。

两人随浪游到他们面前,才发现是两尊石质佛像。人们抬起石像,看像后面各有两处文字,一叫“惟卫”,一叫“迦叶”。人们就把石像拉进城,这时又发生了一件奇异的事,和前面的金像一样。

《石佛碑》上说,石像进城后,各个寺院都争相要求拉去供养,一下子闹得不可开交。但石像好像自己有主意似的,经过通玄寺时,几百人拉再也拉不动分毫,大家就说,佛像应该在通玄寺,于是就迎到通玄寺里供养。

也是奇怪,刚才几百人拉不动的佛像,现在只要几个人一抬就走。安放在大殿里后,从佛像身上发出无数光明,照了七天七夜才停息。吴县人惊讶于佛像的灵异,成千上万的人前来观看并生起信心。

现在敦煌第323窟的南面壁上,仍详细绘着当年人们迎请佛像的场景:海上有佛像站立,上面先有渔夫和巫师拜像,再下有道士设蘸作礼,又下是高僧居士礼佛,僧俗大众迎佛......

刘萨诃在通玄寺里礼拜石像三年。他礼拜不像别人那样作个礼就算了,是白天黑夜不停地礼拜,除开饮食方便,中途没有停息的时候。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6)

--敦煌第323窟南壁.石佛浮江

刘萨诃江南巡礼后,孤身一人向西求法,《法显传》记载,在于阗国遇到了高僧法显、慧景和道整等人,十一个人结伴同行。期中艰辛与后来的玄奘大师一样,历尽千辛万苦,渡流沙,沐热风,越雪山,途中飞砂砾石,历险不可胜记,

他们仅是越过白龙堆沙漠,就走了十七天,一千五百里,路上风沙弥漫,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没有道路,只以死人枯骨作为标记前行。又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走了一个月零五天。走过瓦罕走廊,冰雪连天,毒龙吐气,让他们身经从未体验过的寒冷。

刘萨诃与宝坛、僧景先于法显三年回国,也就是西行前后共花了十年的时间。取回了大量佛经,成为西行伟大开拓者之一。

回来后,他又在家乡附近州郡弘法利生六年,无数官民受到教化,又在敦煌指导雕塑了许多壁画,把华夏文明保存至今,实在居功其伟。

公元436年,一代佛教大量慧达,圆寂于酒泉城西七里涧。

《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五十二“酒泉县”条:“刘师祠,在县南。师姓刘,字萨诃。沮渠时西求仙,回至此死,骨化为珠,血化为丹。门人因立庙于此,至今人诚心者谒之,往往获珠丹焉”。

就是说他在酒泉圆寂后,骨头变成珠子,血化为红色的丹丸,他的弟子们为他建庙在这里,只要有人诚心祈祷,时常能找到珠和丸。

如今北方还流传着他以手推山,导洪水救人民等大量传说,永远为众生感激怀念。

北魏石佛像头部特征(刘萨诃的神预言)(7)

--凉州瑞像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