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irr计算方法 怎么都解释不清

融资irr计算方法 怎么都解释不清(1)

编者按:在融资词汇表上,我们常使用“seed”来描述处于1-2轮融资的公司,但如今“种子(seed)”这个词已经无法准确的描述处于融资的不同公司。本篇文章编译自Mattermark联合创始人Andy Sparks发表在hackernoon上的一篇题为“The system for labeling fundraising rounds is broken and useless”的文章。

当我开始了解初创公司和风险投资时,描述不同融资回合的词汇使我感到非常疑惑。几年过去后,这个词汇系统已经很难发挥作用。

如果我们想要从根源解决问题的话,无论是记者、投资人、创始人还是雇主都在尝试着使用“seed——A,B,C,etc”系统,我将其称作是“按字母表排列的融资回合标签系统”,以不同的轴线来给不同公司分类:

  • 收入

  • 员工总数

  • 每一轮融资金额

  • 截止目前的总融资金额

  • 融资回合数

  • 运营时长

问题在于如今的标签系统似乎看起来能够弄清楚“融资金额”,但是仍然无法足够的解释“融资的回合数”。

例如,如果公司正处于“seed(种子)”阶段,就假设他们已经进行了1到2轮融资,大概是1万到300万美元。然而,有些公司在“seed”阶段就融资到1千多万美元,那么如果我们如今还以同样的分类方式(小于200万美金)划分所谓的seed阶段的话,看起来就不够明智了。

这些公司唯一的共同点是他们已经进行了1-2轮融资。从之前我们给出的6点分类角度来看,我们选取了最没有价值的一个角度。并且我们也好奇为什么我们有这样一个痴迷计算融资回合的生态系统。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呢?

在我的新公司中,我们称首轮融资回合为“R1”。下一个阶段称为“R2”。让我们宣布融资回合时,还会添加了我们筹到的金额和截止目前筹到的总金额。

我的系统就很完美吗?其实并不是,但是至少是在正确方向上迈进的一步。

36氪编译组出品。编辑:郝鹏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