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

《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陪我们走过了六个年头,随着诗词大会第六季的落幕,我们的心里不仅怅然若失,又一个精彩的赛季结束了。从第一季到第六季,在每一期节目里,我们总能看到一个宽阔的背影,一只神来之笔,为选手现场作画。

他――一位地地道道的陕北汉子,一位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的国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铁杆点评嘉宾――康震。康老师现场作画猜诗句也是诗词大会的“压轴大戏”!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1)

六年来,康老师将“诗情”“书法”“画意”合而为一,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挥洒才情,唤醒每个国人的诗心,“康氏图画线索题”也因此成为《中国诗词大会》舞台上的标志性题型。琴、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人的标配,诗、词、歌、赋是文人才华高低的标尺,如何让大家走进诗歌的意境中,更好地感受古典诗词之美。当学识渊博、能写会画的康震老师走上舞台时,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让我们领略到诗歌别样的美。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2)

我们不仅好奇,康老师是如何练就“神来之笔”?

事情还得从康老师小时候说起,那个年代的孩子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小人书,小人书图文并茂,简洁易懂。每次路过书店,他都会缠着父母买。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诸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故事》《岳飞传》等多部经典小人书都被康老师收入囊中。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3)

那时候,很多孩子对小人书非常痴迷,康老师更是如此。大家一定记得,那时小人书的插图都是黑白的,闲暇之余康老师便给这些插图涂上了颜色,才发现那些图画更加栩栩如生。

仅仅这些还不够,康老师又开始临摹绘画,在那时有一大批经典小人书,诸如《鸡毛信》《东郭先生》《三国演义》《童年》《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这些作品构图巧妙、绘画精美、细节生动,都成了康老师临摹的佳作。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4)

从那时开始,课本、作业本、信笺、书籍扉页、空白处,都变成了康老师湿疹绘画技能的地方,到处都有康老师留下的“神来之笔”,即使被老师和父母责骂,他依旧乐此不疲,康老师母亲曾经说:“当他全神贯注干一件事,把周围都忘了的时候,肯定不是在学习功课,而是在画画”。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5)

说起康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作画,其中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诗词大会的第一季和第二季都是通过沙画来猜诗歌,而在诗词大会第三季录制期间,节目组也设订了此环节,临近录制前的一天,在与总导演闲聊谈及此事时,康老师问为何不找人来现场作画为题呢?导演表示,录制现场作画有一定难度,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现场绘画。听闻此言,康老师便毛遂自荐,表示自己能够承担这一任务。为了证明实力,他随手拿起一张餐巾纸,在桌上铺开信笔画出一幅图画。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6)

从第三季开始,康老师现场作画便成了诗词大会的“压轴大戏”。而且每个赛季作画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是一幅图画展现四联诗歌,有的是诗句单独成图,在这个赛季里每一场都会选一个主题,“江河湖海”“万家灯火”“春夏秋冬”,连起来又是一种美妙的意境。

康震诗词大会诗配画讲解(康震作画成压轴大戏)(7)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我们经常会说这样的话,但是孩子的兴趣往往被我们扼杀在摇篮之中,如果能像康老师一样,把兴趣爱好变成一种才华,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大展拳脚,用手中的“神来之笔”画出美丽的人生图画,又何乐而不为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