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正一派简史(道教南派篇之天师道世家谱系)

道教正一派简史(道教南派篇之天师道世家谱系)(1)

江西云锦山更名为“龙虎山”那年,祖天师张陵已经六十岁了,龙虎山虽然风景如画,奈何地广人稀,粮食成为大问题,张陵已是半仙之体,兼且身怀祖(张良)传的辟谷之术,可以一年半载的不吃饭,可是诸弟子都是凡夫俗子,在龙虎山中修炼三年中,多有饿死,多有逃离者。

《汉天师世家》中记载,张陵在东汉都城洛阳太学的两个同学兼弟子王长、赵升始终陪伴在祖天师身边,其实“王长”的确是张陵太学时的同学,而“赵升”这时候还没出生。

张宗演在补自己的老祖宗张陵的这段历史时,为证明后来在四川鹤鸣山创立道教的那个张陵,就是汉初三杰留侯张良的后代~太学书生张陵,所以同为太学书生的王长就成为衬托证明在北邙山、龙虎山、鹤鸣山修炼的三个张陵是同一个人。

这也是《汉天师世家》中,对东汉皇帝出现于书中时间记录错误的原因,比如说封北邙山修炼成仙的张陵为太傅、冀县侯的皇帝,书中当时的皇帝是汉和帝,而那年是汉和帝的爷爷汉明帝刘庄在位。

龙虎山炼丹丹成那年,张陵与众弟子在山中过得不是“清苦”,而是贫困潦倒,总不能还未“成仙”,先成饿鬼吧,服下仙丹的张陵返老还童,祖天师把深邃睿智的目光投向了遥远的西南,三十多年前,留侯张良的后世孙张陵,曾经在江州做过一任的江州令。

江州在四川首府成都境内,那里人烟稠密,是有名的稻米之乡,民风淳厚,于是祖天师张陵带领众弟子由龙虎山出发,一路向蜀地进发,这一路走了三四十年,可以和《圣经.旧约》中摩西过红海花费的时间相比,汉顺帝年间,张陵一行人到达成都,选择大邑县内的鹤鸣山落脚,开始第三次修炼。

这年祖天师张陵应该接近百岁高龄了,这一路行来,祖天师最大的收获是生了个儿子~张衡,五斗米道有了合法的继承人,祖天师是晚婚晚育的模范。

无论如何,这个选择鹤鸣山修炼的张陵,就是被后世道教公认的创教祖师张陵,和前两次手续相同,张陵开始在鹤鸣山炼丹、画符救人,收五斗米。

只不过手续更加完善,病人在求符水喝下前,要深深向天、地、水中神灵(鬼)惭悔自己一生做过的恶行,请求饶恕,张陵的继任者~不是他的儿子,把这套程序专业化,被后世道教称为“三官手书”,这是道教的第一套仪轨。

川内富庶,民风淳厚,一时求符者云集,张陵又广收门徒,这时,年仅十九岁的赵升投到了张陵门下,成为张陵的得力弟子,很快五斗米道在蜀地流传开来,成为左右蜀地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于是张陵在蜀地设二十四治,选派得力弟子管理各治道教信徒,道教团体有了雏形。

张陵向诸弟子宣布,奉太上老君令,入青城山杀六天鬼王,伏魔六百万,众弟子纷纷问曰:“太上老君是何方神圣?”,祖天师答:“太上老君者,老子李聃也。”,这是道教第一次“封神”,道教的第一位神仙“太上老君”横空出世。

张陵在青城山设坛作法,大杀各方魔王,众魔王不敌,纷纷下跪求饶,被祖天师囚禁,设福廷鬼域,据说囚禁八方神鬼,降伏六天魔王的所在,就是现在的鬼城~酆都城。

之后,张陵带领两个大弟子王长、赵升入苍溪县云台山,精修二十年。

永寿元年正月,太上老君复降,张陵得封“正一天师”,“天师道”正式立名,永寿二年九月初九,张陵与弟子王长、赵升在云台山顶,携夫人雍氏,女儿文姬、文光、贤姬、芳芝一起得道飞升。

时年张陵142岁(有说123岁),张陵被后世道教尊为“祖天师”,飞升前祖天师付子张衡亲书《老子想尔注》一部,交代儿子张衡曰:“吾遇太上亲传至道,此文总领三万都功,正一枢要,世世一子绍吾之位,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

祖天师飞升前担心自己的继位者,自己不争气的儿子张衡保不住自己诺大的家产和教众,特意带自己的两大弟子王长、赵升一起飞升,并留下“非吾宗亲子孙不得传”的嘱托。

果然,张陵担心的没错,祖天师张陵刚刚上天,老张家创下的“天师道~五斗米道”的大权,就落到了一个外人的手里。

祖天师天上有灵,会不会用天雷劈了这个篡夺了天师家族权力的“外人”?

后世考证,多有说法,说,这个人才是“五斗米道”~道教的真正创始人。

《汉天师世家》中,对这个人几乎毫无记载,在天师道里,这个人是隐形的。

附注:

1.有记载说《汉天师世家》是明代第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所著,本系列取《汉天师世家》为第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著的说法。

2.原名张陵,道名:张道陵

(待续)

道教正一派简史(道教南派篇之天师道世家谱系)(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